朱芳芳
摘 要:區域活動是幼兒獲得知識和成長的重要途徑。它是幼兒一日生活的一部分,是幼兒自主學習、自我探索,自我發現、自我完善的活動。在區域活動中,可以支持和引發幼兒的操作擺弄、探究、實驗、制作等活動,引導他們通過自己的發現主動建構有關的知識經驗。但是在實際觀察中發現,尤其是小班剛入園的孩子,他們在進行區域活動的時候,往往會出現以下情況:區域中材料有,但孩子無從下手;區域中有規則,但孩子視而不見;區域中有指導,但不到位。結合班級實踐,進行了一系列調整,給孩子提供一個嶄新的區域活動環境。
關鍵詞:小班;區域活動;環境
不同年齡階段的兒童需要我們以不同的方式對待。小班幼兒年齡較小,能力相對弱些,興趣也不穩定,因此區域環境的創設時就顯得尤為重要。然而在進行小班區域活動環境創設時,我遇到了許多困惑與難題,通過仔細觀察孩子們的區域活動表現,觀察孩子與區域環境的互動情況,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地豐富、調整、完善區域環境;不斷地更新、改良、充實區域活動的內容、材料、活動形式,指導方式等。
一、在創設小班區域活動中遇到的問題
小班幼兒好玩好動。因此在布置區域環境時,我們考慮讓幼兒多動手,這樣既激發了幼兒的興趣,又起到了將教育融入環境的效果。但是在實際的觀察中發現了以下幾個問題:
1.區域中材料多,但孩子無從下手
在區域活動時我觀察到:區域內投放了好多材料,但是孩子看看這個材料,拿拿那個材料,卻不知如何進行游戲。看到這情景讓我深思:區域材料是否越多就越好呢?區域材料的投放是否符合幼兒的已有經驗呢?
2.區域中有規則,但孩子視而不見
在區域活動中我們設置了好多的區域規則,可是在真正的活動中我觀察到:明明規定在要求玩好后將自己用過的材料放到原處,可是在結束時材料遍地。規則中提到一個區域中只可以去5位孩子,但實際往往超過等等類似問題很多。這些情況讓我深思:如何讓孩子在玩中有規矩,讓孩子自覺遵守呢?
3.區域中有指導,但不到位
在區域活動中我體會到:區域活動從表面看似乎是幼兒自己的活動,教師可以輕松一些,實際上開展區域活動教師需要做大量準備工作,當孩子遇到問題時教師如果干預太多,就不能體現孩子的自主,但如果教師不指導,孩子將無法展開游戲活動。這個問題讓我深思:幼兒遇到問題時教師如何指導?
二、創設小班區域活動中的解決策略
在平時的觀察中發現以上問題,針對以上問題,我們從孩子的興趣、愛好、已有經驗出發,對區域活動進行了一定的調整與改進,為幼兒創設生活化、游戲化的區域活動。總結出了以下幾點經驗:
1.區域活動材料要適宜
材料的投放是開展區域活動的首要條件,同時,材料的投放還存在著很大的學問,材料投放得恰當,孩子們在寬松、愉快的氛圍中成功獲得知識,反之,區域活動的開展將僅僅停留在游戲層面上。
(1)區域活動投放材料種類少,數量多
小班幼兒好模仿,喜歡平行游戲,他們常常可能看到別人在玩什么游戲,自己也就玩什么游戲,因此每種材料要做到人手一份相當重要。例如,一個區域能有5個孩子可以玩,那么這個區域里的每一種材料都要最好多于5件。
(2)區域活動投放的材料要有情景性
小班幼兒在游戲的時候隨意性較大。當我們給予一個明確的要求后,他們對自己感興趣的活動表現得很有耐心,而對一些枯燥的指令沒有興趣。教師是幼兒在活動區活動時的觀察者,要認真聆聽童聲,解讀幼兒在活動中的行為。如,當我發現玩“娃娃家”游戲時孩子們特別喜歡當廚師時,就靈機一動,和孩子們一起在娃娃家設立了一個廚房,再鼓勵孩子們自己制作了許多可操作的材料(各種橡皮泥做的食物等),在此游戲過程中孩子們又產生了新的興趣點——蔬菜加工……孩子們真是玩得不亦樂乎啊!這樣孩子們的創造力得到發展,也愿意認真地去創造。
(3)區域活動的材料要有層次性
不同幼兒的水平是有層次之分的,在投放材料時既要考慮到面向全體幼兒,又要注意幼兒的個性差異和不同水平間的能力差異,因此我們在區域中投放了不同難度、可以滿足不同層次幼兒的操作材料,讓幼兒能夠“跳一跳摘果子”,促進幼兒能力的發展。在滿足幼兒游戲和發展需要的同時,體現材料的層次性和難易程度。
2.區域規則制訂要適合
區域活動是幼兒自由的活動,但自由不等于放任。區域規則的建立不僅可以培養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而且還可以培養幼兒的自律行為和責任感。
(1)圖形規則
和孩子一起制訂一些區域規則。例如,在“娃娃家”門口貼了六對腳印,幼兒進入前把鞋子放在腳印上。如果沒有腳印了,說明這里人滿了,幼兒就只能去找其他的區域玩。
(2)圖示規則
兒歌是兒童文學作品中的一種體裁,極其短小精悍,而且讀起來朗朗上口,易記,在對孩子進行生活常規時,我經常使用兒歌來引起幼兒的興趣和幫助幼兒掌握活動規則。
(3)音樂規則
在活動結束前,教師播放一些輕柔音樂(ABA形式),當孩子聽A段的音樂時知道該整理材料了,當聽到B段音樂的時候應該加快速度了,整理材料的時間不多了,當再次聽到A段音樂時你應該整理好坐到自己的位置上了。
3.區域活動中教師的指導要適時
教師要關注幼兒的活動,了解當前幼兒已有的經驗是什么,觀察幼兒對什么感興趣,考慮應在哪些方面給予幫助和支持。尤其是在幼兒活動時,教師不能急于用自己心目中的標準去要求幼兒。幼兒在游戲中應有自由選擇與自主決定的權利與可能。在幼兒真正需要的時候給予恰當指導。
(1)當區域中投放新的材料時,教師讓孩子先觀察材料,然后展開討論:你是怎么玩或者邀請孩子先嘗試玩一玩,說一說自己是怎么玩,使孩子在區域活動前掌握玩的要領。
(2)在區域活動開展過程中,有的孩子會利用自己已有的經驗和方法來解決,有的孩子會在同伴的幫助下來解決問題,但有的孩子在找不到解決的方法時就會放棄活動。這時教師進行適當指導幫助他們解決困難和問題,提升這方面的經驗。
例如,區域活動開始了,發現了凱×在“獅子理發店”里獨自玩“電吹風”,我過去時,他便對我說“理發店”里沒有生意,不想做理發師了。我說:“我們一起來告訴他們,今天理發店大減價哦!只要來就有禮品送。”隨后我們一起吆喝,并贈送給“顧客”每人一根扎頭繩。
(3)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尤其在區域活動過程中,當有的孩子獨特的想法得不到別人的認同時,就會發生爭執。在“兔兔生活館”中,妍×和樂×為了爭做廚師,爭個不停,這時我請他們為我各自烹飪菜肴,并請他們各自介紹,兩個人配合的很默契。只要有意識地為孩子創造互動學習的條件和機會,孩子們就會在活動中形成友好、互助的良好品質和合作的精神。
(4)在區域活動中開展角色游戲時,教師應是游戲活動的參與者,扮演角色,身臨其境,感情投入。教師與幼兒一起無拘無束地同玩、同樂,孩子會感到特別高興。如,“娃娃家”,樂×、妍×、狄×坐在“娃娃家”的圓桌旁,一言不發,我知道他們的游戲遇到困難了,于是我以游戲者的身份進入,對著狄×說:“你是這個家的爸爸”,對著妍×說:“那你就是媽媽”,對著樂×說:“那你是弟弟”“那我就是姐姐”,我們一起來玩……游戲又有了新的開始。
總之,活動區是幼兒游戲的重要場所,是我們對幼兒進行各種教育和能力培養的主要渠道,活動區環境質量如何直接關系到教育的成效。我們要從本園、本班實際出發,努力創設與幼兒身心發展相適宜的環境,投放符合幼兒興趣和現有經驗的材料,開展貼近幼兒生活的活動,才能使幼兒園區域活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真正為幼兒健康成長打下基礎,為幼兒的終生學習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朱家雄.幼兒園課程[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06.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