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鳳娟
摘 要:解決問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占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數學教學的目的不僅是讓學生獲得數學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小學數學是學生今后學習數學的基礎,因此,必須從小學起就重視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教學策略
培養學生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問題是《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的重要目標,它既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又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應用能力,同時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又能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促使學生更加主動地參與到數學學習中。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感受,淺談一下小學數學解決問題的策略。
一、創設生活化問題情境,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研究表明:學生在已有生活經驗的基礎上進行新知識的學習,學生的主動性會大大提高。因此,在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為學生設計一個學生熟悉、能夠理解并且一目了然的教學情境,以此激起學生參與數學學習的動機和興趣,為學生的探索學習活動提供有利的條件。
問題是激起學生探究積極性的重要源泉,《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要求“解決問題”要讓學生能從現實生活中發現并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并能解決問題。創設生活化問題情境,首先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符合學生的發展規律;其次,要緊密聯系教學內容,設計有利于學生發展的情境。
二、因材施教,解決問題策略多樣化
由于學生的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使他們在解決問題的方法上存在著多樣化,在教學中教師應尊重學生的思想和想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倡解決問題多樣化。教師應充分鼓勵不同的學生運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問題,引導學生對各種方法進行評價,理解方法的多樣化。
同時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還應根據學生的發展特點,針對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育,因材施教。如,針對性格內向偏靜的學生應循循善誘,引導學生他們積極地參與到課堂問題的探討中,培養他們學習的自信心和積極性,對于性格外向活潑的學生,應注重對他們的啟發和誘導,激發和維持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教學的重要目標,通過解決問題教學能夠很好地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使學生學會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而且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還能促使學生更加深刻地體會數學的抽象性和應用價值。因此,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應重視提高解決問題教學的效率,讓學生在解決問題中獲得長足發展。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