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燕
【摘要】英語閱讀教學是各大專院校最主要的課程之一,然而在閱讀教學的方法上,傳統的語法翻譯法已經越來越不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本文結合我校大學英語閱讀教學的個案研究實踐,試圖探究ATE閱讀模式在大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運用。
【關鍵詞】ATE閱讀模式 大學英語閱讀
一、問題的提出
在語言學習的四項基本技能中,閱讀作為語言輸入方式,是語言學習的基本保證。即使在現階段強調的以“聽、說為主”的大學英語教學中,閱讀仍為一個不可小視的重要環節,“因為沒有一定的閱讀能力,口語能力的提高也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我校剛剛跨入大專院校行列,新的形式對我們英語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從我校第一屆大專生的英語教學現狀來看,學生英語基礎參差不齊,兩級分化嚴重,對英語學習提不起興趣,教學效果并不樂觀。在課堂教學中,很多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依然停留在原有的中職階段,閱讀教學以“語法——翻譯”為主,側重文章所包含的詞匯、語法等語言點的講解,而這種枯燥的語言點的操練進一步抑制了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因此,探索一種有效的專科層次的大學英語閱讀教學模式,提高專科學校英語閱讀教學的效率,促進轉型時期的英語教師的專業發展,顯得尤為迫切。
二、ATE閱讀模式的概念及內涵
筆者所在的教研室成員通過大量查閱互聯網上先進的教學理念和學習比較兄弟院校的先進的教學經驗,發現由浙江工商大學外國語學院的張藝寧老師提出來的“審美閱讀(Aesthetic Reading)——文學交感(TTL)理論——發現閱讀(Efferent Reading)”相結合的大學英語閱讀教學模式,簡稱為ATE閱讀模式是一種切實可行的先進的教學模式。該模式從審美閱讀切入,提供寬松的閱讀環境,充分調動學習主體的內驅力,使學生在欣賞和感悟閱讀文本的基礎上,進入發現閱讀,達到感性領悟與理性分析的融合滲透,從而掌握閱讀技巧,提高閱讀技能和英語學習效益。該模式有六步教學流程:1.閱讀導入(關注閱讀文本的特點);2.審美閱讀(關注閱讀過程的自主性);3.交流閱讀(關注學生的審美感悟);4.發現閱讀(關注閱讀技巧與閱讀目的);5.任務匯報(關注信息的傳遞與理解程度);6.閱讀鞏固(關注學習內容與主題的強化)。
“ATE”閱讀模式首先關注審美閱讀這一環節。閱讀之前,教師以一段課文導入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和好奇的內驅力。導入內容與課文內容相關。對不同的閱讀文本進行不同的課文導入。閱讀伊始,教師無需提任何要求,這時的學習主體是自由的,會帶著各自不同的生活體驗和情趣追求進入課文,把自己的體驗和課文的情境互動交融,在內驅力的推下,不自覺地進入“ATE”閱讀模式的“文學交感”階段。“文學交感是閱讀過程中的一個持續效應”( 張永德 2004),是讀者和語篇互動、構建和產生具有新的意義的語篇過程。好像走進一個花園,學習主體會以各自的興趣和好奇采擷不同的花朵或綠葉。當然,這決不是浪費課時,他們這時的“采擷”,會對課文語篇的學習,鋪墊自然而堅實的基礎。在學生充分感悟了課文的語篇情境和趣味美韻以后,學生和學生展開交流,學生和教師相互交流,分享審美體驗。這種審美閱讀的“采擷”和“交感”后的分享,是系統論所推崇的“非加和原理,是“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的正效應。然后,教師根據學生的審美感受,指導學生進行不同內容的發現閱讀。發現閱讀階段,是學生獲取必要的語言信息與語篇句式等知識的收獲環節。通過發現閱讀后的再次交流與討論,達到二次“交感”,即學生與學生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信息互通。這種感性領悟與理性分析的交互滲透,這種“感悟”與“發現”的適切契合,是“ATE”閱讀教學模式的核心。與單純的發現閱讀相比,更能吸引學生,更能調動學生的內驅力; 與單純的審美閱讀相比,更能幫助學生獲取必要的信息,掌握閱讀的技巧,可謂一箭雙雕愉悅身心的同時,將課文吃透。
三、“ATE”閱讀模式個案研究
1.研究的基本情況。本研究的對象是筆者所在學校2015級英語教育1501班和1502班,共 75人。這兩個班被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過程為一個學年。實驗步驟如下:
(1)在實驗前,先將兩個班的入學成績中的總成績和閱讀成績進行比較分析,以確認實驗前兩個班的總成績和閱讀成績之間都沒有顯著差別。
(2)了解學生的相關英語學習情況,如受教育背景、對英語的興趣程度、學習英語的動機等等。調查后的統計分析資料使任課教師做到心中有數,有利于教師在課堂中有的放矢施教。
(3)實驗班采取“ATE”閱讀模式,對照班仍然采取傳統的教學模式,即以教師課堂精細講授課文為主的較為單一的教學方式。兩個班使用相同的大學英語教材,即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的《致用英語綜合教程》。
(4)實驗班的教師在全學期的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采取“形成性評價方法”,注重評價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學習方式及成效。
2.大學英語教學的個例研究實踐。筆者以《致用英語綜合教程2》(第二版,程曉堂主編)第三單元Manage Your Time的Reading A閱讀課文部分,標題是The 80/20 Principle and Time Management《二八原則與時間管理》為例,闡述“ATE”閱讀模式在教學中的具體步驟和要點。
本堂課的學習目標有三個:一是掌握一些重點的詞匯及短語;二是明確文章結構及大意,弄懂什么叫做二八原則;三是會在生活中運用二八原則來進行時間管理。具體的教學流程如下:
(1)閱讀導入。本課是一篇講述二八原則和時間管理的議論文,教師選擇從貼近生活與社會問題的視角切入,進行閱讀導入。本節設計了三個環節:頭腦風暴、諺語學習、小調查。這三個環節旨在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并為后一步的審美閱讀做鋪墊,幫助學生在閱讀之后有話可說。
首先,給學生出示一個“滴答滴答”快速轉動的鐘表,讓學生開展頭腦風暴,思考畫面和聲音給他們帶來的感受,以激起學生閱讀課文的興趣,并引出與時間有關的諺語,接著以調查的方式,引導學生回憶上個周六是如何度過的,并分別找出花時最多和最少的事件,引導學生自我反思自己的時間管理,從而引入本課關于時間管理的主題。
(2)審美閱讀。本篇課文共 674 個單詞,按照《要求》中的閱讀速度,學生在十分鐘內會完成這篇文章的閱讀。這一階段,是學生作為讀者與閱讀文本進行交感的過程,這是ATE閱讀模式的創新之處,改變了以往我們讓學生進行閱讀的目的就是完成學習任務,即傳統意義上的發現閱讀。在這一環節中,老師不采取任何干涉閱讀的手段,讓學生憑借已有的背景知識,用自己獨特的體驗去品味文本,并對文本做出反應,讓學生在興趣的指引下進行自主閱讀體驗。這是文學交感中至關重要的環節。一篇文章內含的情感、思想、意境要真正由作者“移情”至讀者,單靠老師的講解、分析,學生難有深切的體驗、情感的共鳴、思想的升華。而要達到這種境界,非得靠反復吟誦、入情入境、自讀自悟不可。
(3)交流閱讀——關注學生的審美感悟。“ATE”閱讀模式注重閱讀過程中學生個性特征的發揚。老師第一次隨機將學生分成四人一組,采用小組討論的形式,請學生暢談閱讀體會,試著用英文來表述他們的審美感悟。對于基礎稍差的學生,老師提供一些句型以供參考。
(4)發現閱讀——關注閱讀技巧與閱讀目的。根據閱讀任務,將學生進行第二次分組,對不同組別分配不同的閱讀任務,偏重不同的閱讀技巧,達到促進閱讀理解、殊途同歸的目的。老師給予每組個別指導。如:講解本節課的重點詞句,“通過while表對照的用法來猜測上下文的詞義”擴展出“以反義詞和對比關系為線索猜測詞義”的閱讀策略。
(5)任務匯報——關注信息的傳遞與理解程度。不同任務的組別通過互相討論完成不同的閱讀任務后,老師將學生第三次分組,保證每組中均包含三種閱讀任務的學生,請學生進行閱讀任務匯報與交流。老師對部分內容做必要的補充或更正。這一環節是生生、師生之間進行的第二次“交感”的過程。老師提出三個問題,檢測學生的學習交流情況,引導學生劃分文章段落,并歸納大意,同時講解重點句型。
任務匯報和信息傳遞的過程,就是學生與學生之間和教師與學生之間進行二次“交感”的過程。
(6)閱讀鞏固——關注學習內容與主題的強化。本環節將課文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系起來,要求學生根據二八原則,重新審視自己周末的時間分配,找出哪些是屬于20%重要的事情,哪些是屬于80%不重要的事情,并引導學生反思該如何管理好時間。通過思考、討論“二八原則是否意味著我們所做的80%的事情是無關緊要”,培養學生思辨能力。上述步驟并非固定的、一成不變的,教師可根據不同的閱讀文本對教學步驟靈活調整、有所刪減。
四、結語
“ATE”閱讀模式運用前,兩個班的閱讀成績分別為實驗班 33.2 分和對照班 33.5 分,可謂基本相當。總成績平均分也分別為實驗班 79.4 分和對照班 80.1 分,這表明兩個班的整體英語水平也是基本相當的。經過一個學年的研究型教學,實驗班和對照班分別在期末考試取得 38 分和 33.0 分的閱讀成績,實驗班的總成績平均分達到 85 分,對照班為 80.2 分。實驗班通過一個學期的教學,進步是明顯的。通過教學評估發現,在這樣的課堂教學模式中,學生學會了自主學習和小組協作;它培養了學生提出、分析、解決和評價問題的能力;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有效交流溝通的技能。同時,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了學生對英語閱讀的興趣、好奇與體驗,從而有助于激發學生內部好奇的學習動機與學習興趣,為后一步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發現閱讀、交流匯報打下了基礎。
當然,這種閱讀模式也有值得進一步完善的地方,比如如何讓閱讀引入更好地為審美閱讀做鋪墊、如何定位教師的角色、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如何保證課堂教學效率等問題。英語閱讀模式的改革任重而道遠,深入研究大學英語閱讀教學理論,尋找一條提高英語閱讀教學水平、達到《要求》目標的途徑,是英語教育人士義不容辭的責任。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S].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7.
[2]張藝寧.感性領悟與理性分析的契合——基于“ATE”閱讀模式的大學英語閱讀教學個案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No.9 2010.
[3]何克抗.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與建構主義學習環境[J].教育傳播與技術,199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