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笛
在英語教育受重視程度日益提升的今天,時代對小學生英語聽說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小學生英語聽力水平讓人堪憂,很多學生學了幾年英語,卻聽不懂簡單的對話,對方問一個問題,卻回答的驢頭不對馬嘴答非所問。問題出在哪里?我們的小學英語聽力教學存在的哪些迫在眉睫的問題,又該如何解決,本文將一一論述。
一、小學英語聽力教學現狀
受傳統教育影響,聽力教學在英語教學中一直是被忽視的一部分,大部分教師更加關注學生的讀寫能力,課程設置中很少涉及聽力教學而教學設計中也很少體現聽力練習,學生的聽力訓練沒有課程的支持也沒有時間的保證,因此,學生的聽力水平往往難以提高。
受應試教育影響,很多教師為了追求試卷中30%的聽力成績,也進行聽力訓練,但方法往往枯燥單一,教學形式多數以做應試題型為主,教師在指導教學時也多以講題形式進行,使學生認為英語聽力就是做聽力試題,只有做聽力題時才需要聽英語,這種本末倒置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學得枯燥而被動,聽力水平得不到真正的提升。
二、制約小學生英語聽力水平發展的因素
首先,聽力因其自身的特殊性,能力提升更加困難。與培養讀寫能力不同的是,聽力沒有文字材料的依托,學生只能在簡短的時間內憑借耳朵“辨認”內容,而小學生的理解能力有限,詞匯量的掌握相對較少,當出現生詞或生疏表達時,他們不能根據意群理解句子或語篇意思。當出現重讀、弱讀和連讀時,學生難以區分。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缺乏必要的聽力技巧指導,聽力的障礙會成小學生學習英語過程中不可逾越的門檻。
其次,英語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直接影響學生的聽力水平。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幫助者,引導者,教師對聽力教學的忽視會直接影響學生對英語聽力學習的認識和態度,當學生認為聽力只存在于試卷中時,在考試之外便不再會認真聽英語了。
三、提高小學生英語聽力水平的教學策略
1.重視英語教學中的聽力環節。在新授課上可以不直接呈現課文文本,先讓學生聽錄音作答或判斷,使得學生可以帶著問題集中注意力去聽,訓練抓取重要信息的能力,提高聽力訓練的效率。而在專項的聽力訓練中,教師不僅僅只是選擇聽力試題讓學生做,還需要挑選豐富多樣的聽力材料,如故事、日常對話、小詩等,要注意聽力材料的內容要符合小學生的知識水平更要符合其心理特點。教師應當把聽力教學貫穿在每一節英語課中,在有限的時間內盡可能地讓學生多聽英語,多重感受語言信息的刺激,使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聽英語習慣。
2.聽、說、讀、寫、玩多種教學方式相融合。聽說結合。聽是說的基礎,說是聽的提高,只有聽懂了,才能說清楚。在教學中,針對單詞、短語、句子或簡單的對話,可讓學生聽錄音并模仿;對于較長或難度較大的對話,教師可以通過師生對話或提問的形式來了解學生對聽力材料的理解情況。不管是模仿朗讀還是根據聽力內容對話都是一個學生將所學知識內化并輸出的過程,鍛煉了學生綜合聽說的能力。
聽讀結合。要有效地提高聽力水平,除了多聽外,還需要多讀。讀是重要的語言輸入方式,包括閱讀和朗讀,多閱讀有助于學生語言知識的積累,模仿錄音朗讀是增強語感、糾正語音語調的有效方式。在小學階段,學生模仿能力強,善于模仿課文錄音,教師在指導時,可以引導學生先看文字材料跟讀,然后嘗試不看內容跟讀,最后憑語感和記憶與錄音同步朗讀,這樣循序漸進,培養學生對語音語調的敏感性,產生英語語感,當聽到同樣句子時,學生大腦中的記憶會迅速被喚起,立刻反映出所聽到的句子,并作出反應。
聽寫結合。聽寫練習是提高聽力水平十分有效的手段。聽寫的過程是高強度訓練,需要學生在短時間內耳、腦、手、眼同時并用,在聽懂的基礎上通過寫的形式輸出內容,考驗學生的協調能力和注意力。教師可以通過平時隨堂聽寫單詞、詞組、句子對聽寫進行練習,難度更高一些的可以通過聽對話或語段讓學生補全填空。
聽玩結合。教師可以采用符合小學生心理特點的聽力游戲活動來激發學生聽的興趣,做到寓教于樂。
3.進行專項的聽力訓練并指導。首先,培養學生聽前預覽、預測的習慣。在做題前,要指導學生快速瀏覽聽力題目和內容,預測可能會考查的知識內容,理解題干的要求,明確聽的任務。經過多次訓練,學生就能養成習慣,在聽前做到認真思考,心中有數,聽的時候也會更有目的性。
其次,培養學生在聽時做筆記。在聽的過程中,尤其是聽對話或短文時,時間緊,內容多,信息量大,需要邊聽、邊思考、邊分析,隨時做出簡單筆記有助于對關鍵詞的提醒和強調,也有助于整理和回顧思緒并作出判斷。對于材料中出現的數量、鐘點、年齡、價格等信息可指導學生先用阿拉伯數字表示,對于人名和地名等學生可先用縮寫或漢語來代替,對于重點信息或關鍵詞可以要求學生用一些符號或簡表來記錄。
4.滲透英美文化背景。語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只有對語言背景下的文化有深刻的了解,才能真正學好這一門語言。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英語國家的諸多風俗習慣都與我國不同,在語言表達習慣上也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如,在聽力題“選擇適當答句”中,當得知朋友生病的消息,英美人會首先說“Im sorry to hear that.”或“Im sorry.”,中國人則會直接表達自己的關心,如果不了解英美人的語言習慣,也許就不會選擇答句“Im sorry to hear that.”。因此,了解英美國家的文化,對于提高英語聽力能力十分重要。教師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應適當滲透英美文化,讓學生接觸必要的英美文化知識,這有助于學生對語言的理解,也會為學生日后的英語學習打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