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洪文
摘 要:小學課程中三年級數學課程的學習是比較重要的一個環節,在此年級的教學當中需要運用創意的教學手法,才能更好地幫助小學生熟練掌握知識技能和數學運算技巧,繼而為日后的數學課程學習打好基礎。
關鍵詞:小學三年級;數學教學;創意法
創意法實施教學是指在課堂之上對于一般平常的教學方法思考和改善,運用創新的手法開展課程教學,使學生快速接受知識引發學習興趣。在小學三年級數學教學中引入創意法教學可培養小學生的學習熱情,引發學習欲望,繼而快速掌握三年級數學運算。尤其針對偏遠農村小學教學,可提升小學數學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一、運用日常生活經驗引發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小學生性格活潑、思想豐富,對于枯燥的數學學習一般興趣較低,很難在課堂學習中投入100%的精力努力學習數學知識。在偏遠農村小學教學中,學習條件相對落后,更需要教師多加思考研究開展豐富創意的三年級數學教學課程。例如,在測量一課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小學生自發地尋找測量素材帶入課堂中開展測量,提問關于細微長度如何測量,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進而引入毫米、分米單位知識來完成教學。
二、直觀教學讓小學生活學活用
小學生掌握三年級小學數學課程知識內容,可將部分知識運用到現實生活中,既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趣味,也可在直觀教學中再次深化所學內容,從而提升知識的掌握程度。例如,在學習四邊形一課中,教會小學生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測量方法后,讓學生選取規整的田地或者房屋實際測量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后再請教家長,從而再次熟悉所掌握的數學運算方法。
三、溫故知新,增強新舊知識的關聯和掌握
三年級小學數學的教學中數學運算是全年課程的主要任務,只有掌握好三年級小學數學運算才能為后續的數學學習提供助力。但是運算知識的整體掌握是與一二年級的數學知識息息相關的,因此在新的多位數的加減運算課程開展時,可適當的抽出一小部分時間溫習下之前的進退位加減法等相關知識,可有效幫助小學生在學習多位數運算時提高并掌握理解的能力。
教師在三年級小學數學教學中,特別是在偏遠農村小學教學中要積極思考研究,運用當地的情況和素材開展創意法教學,幫助小學生掌握三年級小學數學課程的知識內容。
參考文獻:
吳兆民.淺談如何在小學三年級數學教學中實施創意法教育[J].中國校外教育:美術,2012(07):121.
編輯 范昕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