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淑芬
摘 要:如何把教師解放出來,使學生主動學習,學會學習,是我校多年來追求的目標。三完小自主學習課堂探索實踐經歷了教研之風形成階段、啟蒙階段、初見成效和推廣階段、傳承輻射創新階段。
關鍵詞:啟蒙;創新;教學模式
大家都知道,傳統的教學方式是一問一答式,教師滿堂灌,學生當聽眾,被動接受知識,沒有學習激情,效率低,教師累,并嚴重的束縛了學生思維。如何把教師解放出來,把課堂還給學生,激活學生思維,使其主動學習,學會學習,是我校多年來一直追求的目標。下面我對三完小自主學習課堂探索實踐的發展及其收獲做一簡述。
第一階段:教研之風形成階段
三完小規模大,開始是在2004年9月,學校采用集體備課探索自主學習。全組研究一課教案,然后每人上一節課,課后反思交流,再修訂教案。學校為激發教師研究激情,舉辦教研組自主學習研討課匯報大賽,一人獲獎,全組獲獎。全組齊心協力共同打造一節課,至今仍在沿用。至此,群策群力教研之風已經形成。
第二階段:啟蒙階段
2008年三完小原任校長和教研室主任去杜郎口參觀學習,回來說,他們的課堂是10+30,教師只允許10分鐘的時間講解與點評,30分鐘的時間讓給學生自學、匯報、展示。學生自學的主動性充分調動起來了。于是我們下決心探索一條適合我們學生自主學習的途徑。他們捎來一本書叫《杜郎口旋風》,我如饑似渴地看,看到有價值的地方就給老師們復印小報,帶領大家學習。
2009年3月,學校以教導處為主,組織部分骨干教師參加、參研市級立項課題《學杜郎口,構建小學語文自主學習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并把它確立為學校主課題,學校各科的課堂都要朝自主學習這個方向努力。開題時我們做了充分準備,還邀請了教研室有關領導,吹響了“自主學習”課題研究的號角。為了推動研究進程,作為教導主任,我先帶頭以《三個兒子》一課為例上試驗課,主要采用了導學卡自學,小組合作兵教兵,并在全班展示交流的教學方法。然后主研人員紛紛上了匯報課,這樣探索自主學習的熱潮就轟轟烈烈地掀起來了。這個階段學校實際走的是培樹教改骨干,實行典型引路階段。
第三階段:初見成效和推廣階段
通過一年多的課題研究與實踐,自主學習的意義和實用價值逐漸明朗起來。到2010年初,先參與教改的教師都嘗到了甜頭,在管理區和滄州市匯課中頻頻獲獎,而且教學成績優秀,更重要的是教師教得輕松了,學生學得主動了,其他教師便紛紛加入教改隊伍。大部分教師基本淘汰了“先講后練,先教后學”的傳統教學模式,朝著“先學后教,以學定教,當堂訓練”的方向探索。當年4月,我校順利通過省教學評估,自主學習課堂得到省市領導的高度認可。
第四階段:傳承、輻射、創新階段
由于教師個體差異,還需一段時間進行傳承、輻射。2013年9月,董校長來我校后,倡導幸福教育,制訂了幸福課堂評價標準。給我校自主學習增添了新的內涵。我們采取了一周兩人,每人兩節的磨課研討活動,經過一年多的磨煉,部分優秀教師脫穎而出,基本形成了突顯自主學習的課程模式。
2014年10月我校領導和老師們一起再次研磨優化教改路線,提出嘗試幸福課堂自主學習新模式的努力方向。
1.課改的主要原則和方向
課改的主要原則和方向,就是幸福課堂所追求的“愛教愛學、會教會學、教會學會”。
2.學生的組織結構
把全班同學平均分成四類:優秀、良好、合格、待合格,然后在每一類取一名學生編為一組,即: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目的是在極短的時間內提高課堂效率。
3.建立積分評價制度
教師設計好各組得分表格,班長及時記錄,每周公布一次,每月獎勵一次。切記堅持不懈。
4.教學流程設置
我校《幸福教育指南》中指出“落實輕負高效課堂學習5+2環節,學生主動自覺并高效地執行前測—探究—展示—練習—后測5個環節,同時精通課前預習和后改2個環節,確保課前、課中、課后一條龍,效益最大化”。根據這一思路,我校創建了適應各科教學的自主學習課堂模式。
2015年3月我校各科全面啟動課改模式過關課,90%的教師能按課改模式駕馭課堂,部分優秀教師的課堂更加精彩,正向創新階段邁進。課改讓我們看到了嶄新的課堂:條理、清晰、充滿了活力,能促進學生主動學習,適應學生思維的發展。近兩年來,我校教師有兩節獲省一等獎,有五節獲市一等獎,2015年4月有四節教學被選入全區觀摩推廣,我們經歷了艱辛地磨煉,也享受了成功的幸福。
編輯 楊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