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南 趙霞 李秀英
一、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綜合概述
小學班主任是開展小學教學與管理工作的核心力量,在此期間小學班主任不僅要負責學生的學習情況,還要照顧學生的心理健康,幫助小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優秀的人格素養,避免學生在以后的生活中遭遇不必要的困境。一名合格的小學班主任要有豐富的管理經驗和充足的耐心,在完成個人教學任務之余還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與各科教師進行溝通。小學階段的學生對班主任有著較強的依賴感和信任感,在構建小學班級氛圍中班主任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二、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的創新及實踐
1.培養和諧融洽的師生相處模式
客觀而言,當今社會的小學生雖然年紀較小,但是卻普遍懂得追求“個性”。然而小學生對班主任的敬畏可以說是自古有之,針對這樣的現實情況,小學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需要以理服人,與學生在和諧融洽的氛圍中建立良好的師生感情。“以理服人”同樣說明理不可廢,毫無疑問這里的“理”指的是班級規矩。小學教師接管班級之前就應該制定出相關的班級管理章程,在師生之間還比較陌生的時候,班主任可以將學生需要遵守的章程先對學生講清楚,令學生具有班級意識與行為控制意識。在師生之間有了一定了解之后,班主任則可以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管理,遵循小學生的性格特色,在安全的前提下給予他們一定的自由權,尊重學生的個人想法,在長期的相處中逐漸加深師生感情。
2.采用激勵機制進行班級管理
激勵機制是按照人類的心理變化制定的一種現代管理模式,主要方式為精神激勵與物質激勵。在小學班級管理中班主任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不同的獎勵目標,以此肯定學生的努力成果,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眾所周知,學生發自內心的配合抵得上班主任百倍的苦口婆心。此外,教師要注意全面發展的意識,以學年為單位,為學生制定長期計劃,對于有待加強的同學進行鼓勵和指導。
3.鍛煉學生管理能力并與家長進行適當溝通
小學班主任的工作一般較為繁多,因此,班主任可以實行學生自我管理的計劃,在實際活動中鍛煉學生的管理能力與應變能力。對此,班主任可以以班級為單位開展活動,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活動,并推選出小組管理者。需要注意的是,班主任在此期間不可以完全放任不管,而是要逐漸教導學生掌握管理能力,培養學生自信、自強的心態。
編輯 孫彥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