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鐵人身上,有許多高貴的品質,時至今日仍然閃爍著強烈的現實意義。那就是要搞好本單位的工作,必須要有一個和諧的領導集體,要培養有共同愿景的員工,還要讓他們找準自己的位置,鼓勵他們有過硬的本領。
關鍵詞:鐵人;高貴品質;現實意義
人人都喜歡創新,但創新一定是在繼承的基礎上,我們不妨認真地研究一下我們的前輩----鐵人王進喜,他有很多思想、理念、意識及許多精神等高貴品質都是我們所不具備的,而且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解析鐵人是為了找到前進的方向。
鐵人高貴品質的現實意義之一:要有過硬的本領。
〈案例〉鐵人是鉆井專家,是油田第一批鉆井工程師,他在鉆井方面的真功夫硬本領毋庸置疑。但鐵人沒上過學,文化低,他是怎樣學習文化知識的呢?
鐵人當了大隊長以后,管事多了,開會下井隊了解情況得記筆記,于是他拜機關干部為師,邊學認字,邊學知識。他說:“我學會一個字,就像搬掉一座山,我要翻山越嶺去見毛主席。”有的字不會寫,就畫上各種自己創造的符號、圖像代替,過后請教老師補上。王進喜憑著這種“識字搬山”的刻苦精神,經過兩年多的努力,不僅能獨立看報、讀文件,還能寫信、記筆記和寫簡單的發言提綱了。
啟示:打鐵還要自身硬。鐵人就是以他特有的勁頭不但學習文化知識,還練就了真功夫硬本領。怎樣才能練就真功夫硬本領?首先增強主動學習的認識。思想是行動的指南,思想上認可,行動上才有體現。對于個人的成長來說,我認為應該從三個方面入手。一是多讀書,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要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個熱愛閱讀的人。二是多思考,要養成思考的習慣,思考工作、思考事業、思考人生。三是多動手。我覺得長期堅持住這三方面,就會練真把式。
鐵人高貴品質的現實意義之二:鍛造一個和諧的領導集體。
〈案例〉王進喜剛擔任隊長后,上級派孫永臣當書記,大學畢業生田肇雄管技術。這樣一來,領導班子形成了這樣的特點:隊長王進喜敢想敢說,猛打猛沖,敢于嚴格要求;支部書記孫永臣有經驗,沉著穩健,善于做思想工作;技術員田肇雄有知識懂業務,能把住技術關。王進喜對孫永臣說:“我是新黨員,又性子急,脾氣躁,你得多批評我,管住我。支部的工作也得靠你多費心。”他對田肇雄說:“我文化低,是大老粗,好多知識不懂得,咱5隊技術活可全靠你了。”這二人則表示,要向他學習敢想敢說、敢抓敢管的負責精神。可以說貝烏5隊班子有了一種天然的和諧,具備了石油系統好班子構成的特點。
啟示:1.一定要考慮到班子的組合問題。無論哪一級組織在領導班子配備時,都要考慮這個問題,弱弱聯合不妥,強強聯合好不好,未必好!所以大到國家,小到一個班組都需要考慮組合問題。
2.團結出力量。要深刻認識這個道理,王進喜作為一把手非常有度量,主動與孫永臣、田肇雄溝通,自己更是凡事做在前面。毫無疑問,王進喜獲得了孫、田發自內心的尊重和認可,他獲得的班子的團結,隊伍的和諧。一把手是隊伍是否團結的關鍵,心臟出了問題,其他器官肯定要有難受的反應,整個肌體都不會舒服。
鐵人高貴品質的現實意義之三:要培養有共同愿景的員工。
〈案例〉王進喜到大慶打的第一口井薩55井可謂是一波三折。打到70米時,問題出現了,王進喜斷定是漏失層提前出現,讓大家做好準備,所有崗位平穩操作,同時立即通知全隊集合上井端水,號令一下,全隊行動,盆端桶提,經過一場大戰,戰勝了漏層,恢復了正常鉆井。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夜間天氣驟冷,凌晨4點多,壓力表突然失靈了,王進喜跑上鉆臺一看,壓力表里的水結冰了,十分危險,正在忙亂間,技術員氣喘吁吁地跑來,問:“還趕得上嗎?”原來他早發現壓力表沒有酒精了,擔心會結冰,于是自己跑到薩爾圖買了一瓶高度白酒來代替酒精,并且連夜趕了回來,烈性酒代替了酒精,壓力表又靈了。
一個問題解決了,新的問題又來了。打到第三天的時候,進尺眼看就要上千,正組織快速鉆進,突然燈火全滅,井場上一片漆黑,原來發電機出了故障。這活可怎么干啊?正在大家盼望有個亮時,一團藍幽幽的燈光出現在鉆臺上,原來是司機孫崇德手里拎著一盞玲瓏的小電瓶燈,大家都很驚訝說:“你怎么能想到帶這家伙!”孫崇德說:“隊長你忘了,玉門出發前你不是說干啥要想著啥,新區東西缺,要把有用的東西都帶上,所以我怕新區突然停電,就把這個燈帶上了。”過了一會,發電機修好了,井場上一片光明。
就這樣闖過了一關又一關,到1960年4月19日薩55井勝利完鉆, 用了5天零4小時打完一口井,創造了當時鉆井最高記錄。
啟示:要培養有共同愿景的員工。這是一支什么樣的隊伍啊!俗話狼行千里吃肉,這樣的隊伍走到哪里都會有肉吃,都會出類拔萃。他們有一個共同的愿景就是快打井,多打井。愿,因人而生,團隊一樣,企業也一樣,當企業的愿景與員工的共同愿景一致時,企業就有了靈魂。當這種共同愿景成為企業全體成員一種執著的追求和內心一種強烈的信念時,他就成了企業的凝聚力、動力和創造力的源泉。
鐵人高貴品質的現實意義之四:找準自己的位置。
〈案例〉鐵人當了隊長后到王化蘭隊取經,王化蘭說:當了隊長最重要的是要擺對自己的位置,知道自己應當站在哪兒,首先要站在群眾中...,要站在鉆臺上,當了隊長不能離開鉆臺,離開剎把...,要和大家一起干。怎樣了解工人的心?就是一起去勞動…,人家就會服你。
這次師徒談話對王進喜影響很大,后來,王進喜不僅按照師傅說的站對了位置,還真的像王化蘭一樣學技術練本事。王進喜把自己的位置定位在了鉆臺上,他一輩子也沒有離開過鉆臺,即使是當了干部也堅持每天跑井,在北京生病住院期間也念念不忘他的鉆臺,井是他的家,油是他的命。
啟示:看了這個案例,我們自然會問自己,自己的位置在哪里?
身為館長我認為:首先館長應該在接待一線上,要與接待一線的同志在一起,要求“人人能講解”,自己必須率先垂范。第二個位置在板凳上,要能夠靜得下心來能夠動筆動腦搞研究,要求“全員搞研究”自己就得帶頭。第三個位置要成為鐵人紀念館的大管家,紀念館的角角落落、丁丁卯卯要如數家珍,要把員工呵護好,積極性調動好,把紀念館管理好,這是職責所在。所以館長的位置應定義為:張開嘴,邁開腿,筆耕不輟!
作者簡介:孫志剛(1970-8),男,大慶鐵人王進喜紀念館,研究方向:鐵人精神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