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燕
摘 要:把文本、圖形、動畫、聲音等運載信息的媒體結合在一起并通過計算機進行綜合處理和控制,它超越時空多,視聽并茂,開拓視野。媒體進入課堂能更好的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輕松的突破難點,完成好教學目標,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恰當的應用好多媒體,使其為教育教學錦上添花。
關鍵詞:多媒體;小學教育教學;錦上添花;綠葉
多媒體技術進入課堂,課堂由教室擴展到了天涯海角,延伸到了上下五千年。多媒體為學生提供了生動活潑、豐富多彩的學習環境。增加了教材的直觀性、形象性、生動性,大大縮短學生的認知過程。并借助形、聲、色的神奇配合,不僅為教師提供了高效率的教學手段,也同樣為營造快樂課堂提供了有效途徑。
一、超越時空,誘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人們求知識、探究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課文寫景的課文很多,語言優美,描寫生動,可學生由于受生活經驗的限制,缺乏時空的概念,很多景點沒有身臨其境,教師采用傳統教學手段很難讓學生與文字產生共鳴,學生也就難以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如果教師巧妙地運用多種多媒體手段超越時空,把語言文字所描繪的情景轉換為鮮艷的色彩、鮮活的畫面展現給學生,形成聽覺、視覺的沖擊。真正領略語言文字所描繪的美景,從而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例如教學《五彩池》一文,五彩池不僅形奇,還色奇。盡管課文描述的景色非常美,我也用充滿激情的語言誘導學生,學生也反復誦讀優美的語言文字,但體會五彩池的自然景觀,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麗還是比較抽象的。不能激發學習興趣。這時,我用多媒體課件展示美麗的五彩池的風光,再配上優美的音樂及恰當的解說,學生頓時被深深的吸引,高興得直拍手,他們深有感觸地說:“哇!五彩池真神奇呀!今年假期我一定去看看!”氣氛頓時活躍起來。學生學起課文來也勁頭十足。
二、視聽并茂,趣化課堂氛圍
小學課文文質兼美,滲透一定的科學道理。多媒體課件視聽并茂,可以為學生創設生動直觀的教學情景,化難為易?!缎”诨⒔栉舶汀穱@一個“借”字而展開敘述的童話故事。教材擬人化安排了小壁虎向小魚、老黃牛、燕子借尾巴的故事情節。教學重點之一是讓學生了解壁虎尾巴可以再生的特點和動物尾巴的用途。它們的情境相互有聯系,段落結構相似,有助于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上課伊始,我直接從尾巴入手,利用多媒體課件,將學生帶入大自然中,觀看體會各種動物的尾巴的不同用處,動物們的形象聲音讓孩子沉醉其中。這時趁勢提出:這里有一個特殊的動物,他長著特殊的尾巴,你們想認識他嗎?這樣設計極大地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對動物尾巴的作用特別感興趣,馬上投入自覺的全身心的自主學習中,對探索壁虎尾巴的特殊性特別感興趣。真是趣味橫生。
在讀題質疑后讓學生觀看小壁虎借尾巴全過程的課件演示,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其中一些簡單的問題,如:為什么借?向哪些動物借?結果怎樣?都能很好的解決。對課文的大致了解后,我為學生設計了給動畫配音的環節:小壁虎向動物們借尾巴會怎么說?它們又該會怎樣回答?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聯系生活中向別人借東西的經歷,將小壁虎向小魚、老黃牛、燕子借尾巴的過程演譯得淋漓盡致。真正做到了在樂中學,學中樂。
三、創設意境,豐富審美感受
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是現代教學的基本要求。語文教材中包含著豐富的審美素材,但由于學生對大多數內容缺乏必要的感性認識,因而影響了審美情操。多媒體技術能沖擊學生的視覺、聽覺、觸覺,制造課堂結構的小高潮環節,形成一個動靜和諧場景,有效的叩擊學生審美意識的發散、提煉、深華。
執教《鳥的天堂》這篇課文時,先播放鳥的天堂的錄像片。動聽的音樂、優美的畫面,不僅讓學生了解欣賞了鳥的天堂美麗、神奇的景象,而且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得到了美的陶冶。
四、拓寬視野,激發創造潛力
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挖掘教材中的創新因素,定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創造潛力,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多媒體電教手段從不同的方面刺激學生的感官,形成學生大腦皮層多個興奮點,達到了多方位激發學生創造潛力的效果。
1.再現情境,培養想象力
如《驚弓之鳥》一課,學生對更羸只拉弓不射擊就把大雁射下來不理解。學生初讀課文后,運用多媒體演示大雁落下的過程,大雁的嘶叫聲及拉弓聲響徹教室,學生的觀察思考也聚集在這響聲。學生對雁落的情況進行了創造性地想象和合理的推測:更羸聽到大雁的叫聲格外悲傷,才斷定這是一只受傷的大雁,于是只拉弓不射箭,受傷的大雁聽到拉弓聲后想加快飛行的速度??蛇m得其反,傷口裂開后摔落在地上。學生觀察動畫,自己領悟,找尋到了答案,不僅突破了重點,還煥發了學生的創造力,領略到了造創的愉快。
2.提出疑問,發展求異思維
教學中要激發學生的創造潛力,須重視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借助多媒體的形象性,引導學生多思考,是一種思維技能的訓練。如《烏鴉喝水》中,學完了課文后拋出:這真是一只聰明而又有耐心的烏鴉??!會想出好辦法,自己喝到水。大家動腦筋想一想,你能有其他的辦法讓烏鴉喝到水嗎?接著,演示課件,熒屏上出現一只烏鴉,滿臉愁容:“哎!到底怎么才能喝到水???”旁邊有許多干稻草、小石頭。這有趣的畫面,激起學生濃厚的興趣,并進入積極的思維狀態中,不一會兒,一雙小手高高舉起。一個學生說:“稻草是空心的,烏鴉可以用稻草作吸管喝水”另一個學生說:“烏鴉可以用石頭敲碎瓶子的上半部分,就可以喝到水了?!睂W生想出一系列的辦法,引導結合當時的情況,選擇可行的辦法,學生自己通過分析、比較、推理,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還進行了一次求異思維能力的訓練。把學生潛在的創造能力激發出來了。
如果說語文課堂教學是一朵綻放的花蕾,那么多媒體教學就是一片錦上添花的綠葉。只有合理、適時、巧妙地使用這片綠葉,才能使教學有耳目一新的視聽感受,才能增強語文內涵的深刻感染力,才能真正讓學生置身于愉快的學習氛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