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紅
摘 要:本文分析并闡述了初中語文課堂有效性的特征,接著對于初中語文閱讀課堂的有效性如何提升及其合理有效的方法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閱讀教學;初中語文;有效性
一、前言
在初中語文的教學中閱讀教學課屬于基本課型,并在初中語文教學的整個體系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閱讀教學的重要性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有重要的體現,其中對閱讀教學做了著重的介紹,與其他內容相比閱讀教學所占的比重最大、變動最多并且改革的力度也是最大的。然而就實際而言,當前閱讀教學并未得到足夠的重視,閱讀教學本身的作用并沒有得到有效的發揮。由于我國多年來一直實行應試教育,受其影響對于課堂集中教學和教學知識的講授的重視是目前我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較為普遍的現象,相應的學生語言內化的訓練及其自主體驗則沒能得到足夠的重視。這種情況十分不利于初中生個性的發展,并且阻礙了其自主能力的提高。為了很好的解決這種問題,對于教學現狀的改變是首先要做的,要對學生自主性的發展做到足夠的重視,在初中語文教學的整個過程中都要體現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以促使初中教學有效性的切實提升。
二、初中語文課堂中的特征表現
深入探討語文課堂有效性的特征是使得初中語文閱讀的教學效果得以提升的有效措施,包括如下幾方面內容:其一,是否有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在課程教學時教學目標發揮著指導性的作用,因此正確合理的教學目標是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必須要具備的,這樣才能更好的引導課堂教學,使得教學效果得到更好的發揮;其二,教師是否能采用恰當合理的教學方法。教師的教學水平是影響學生學習效果的一個直接的因素,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依據實際情況合理的選用并調整教學方法;其三,選擇的教學內容是否適應社會發展。在學習過程中教學內容的學習是重點所在,所以在進行初中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學內容的選擇要符合初中生的成長需要,同時必須以社會發展需求為依據,這樣才能夠促進學生身心更好的發展。
三、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探討
1.設計課堂教學,將學生引入到閱讀意境中
高品質的閱讀環境對于豐富發展語文閱讀起著重要作用,這樣既可以使得學生語文閱讀能力得到提升,同時還能有助于其語文素養的培養。這就對教師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教師要對閱讀片段做到仔細深入的分析,并以閱讀材料的差異對課堂進行設計,將學生很好的引入到閱讀意境中,在閱讀意境中學生可以大膽的想像,更加深入的理解閱讀內容,這樣有助于學生理解和分析能力的培養,對其以后的學習及生活會有十分重要的影響。此外,教師需要與時俱進,依據社會的發展進程,借助現代技術手段不斷創新課堂教學設計。
2.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因材施教
學生是各不相同的,個體間存在著差異,某些學生具有較好的理解能力,有很好的學習效果,而還有些學生理解能力不強,不能得到很好的學習效果,基于此,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全面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做到因材施教。學習能力強的學生要充分發揮其自主理解能力,對其進行適當科學的引導即可,對于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教師要耐心的進行指導,幫助他們對閱讀內容做到掌握,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整體的提升。
3.教學方案力求科學合理,使學生需求得到滿足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學方案一定要以社會發展需求和初中生學習特點為依據,堅持科學合理的方法進行設計。社會處于不斷的發展變化中,為了適應當前社會發展狀況,初中生的語文閱讀內容也處于不斷的更新變化中。因此,符合當今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是教學方案設計過程中必須要堅持的,以更好的使初中生的學習需求得到滿足。在教學方案設計時尤其要注意的是一定要符合初中語文學科的基本規律,這樣才能使得課堂效果得到更好的發揮,使得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得到切實的提升。
4.促進教師素養的提升,積極發揮引導作用
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發揮著十分重要的引導作用,學生學習效果受到教師教學質量的直接影響。所以,為了使教師引導與促進作用的有效發揮,要切實促進語文教師的整體素質的提高。在進行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調節課堂氛圍、激發學生大膽想像是教師需要重視的,同時還需對學生進行指導和點撥,幫助他們解決閱讀中遇到的問題,促進其對于閱讀內容更為深刻的理解。
5.打造良好的課堂環境,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
良好的課堂環境可以有效的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得語文閱讀的教學效果得到切實提升?;顫姾脛?、好奇心強、想象豐富是初中生的一般特質,一旦產生興趣就會不斷的探索。因此,在對初中生進行語文閱讀教學時一定要把握好其學習的特點,打造良好的課堂環境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例如可以適當的選擇一些與閱讀內容相關的影視作品進行放映,這樣既可以加深學生對閱讀內容背景的了解,還能有效的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他們自發主動的學習。
6.對文本內涵做到足夠的重視,以達到畫龍點睛的效果
在初中語文教學階段,其許多文本內涵豐富,對于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發揮著重要的影響作用。在教學過程中,語文老師需對這些內涵做到足夠的重視,為學生進行講解,這樣不僅教授給學生語文知識,同時幫助其對于善惡美丑進行了解。促進學生閱讀和理解能力的提升只是語文閱讀內容學習表面目的,讓學生能夠通過學習閱讀內容,深入體會蘊含其中的道理,獲得生活感悟才是更重要的。比如學生對一篇文章閱讀完后,教師可以鼓勵他們對其中的內涵進行積極探討將自己的想法進行大膽的表述,最后教師要進行總結指導,給予學生積極的引導,以幫助學生能夠正確的對文章中蘊含的內涵進行評判,這有利于學生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樹立。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的有效性至關重要,幫助學生培養閱讀能力,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是教學過程中必須要充分重視的。本文作者以教學實踐為基礎,深入探討了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問題,希望能對初中語文教學有一定的幫助。然而,要想使得初中語文閱讀的教學效果得到切實的提高,這是一個十分復雜的過程,要在以后的教學實踐中不斷的進行完善。
參考文獻:
[1] 湯桂英. 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融入故事嘗探[J]. 教育教學論壇, 2016(03).
[2] 馮 衛. 對初中語文小組合作學習高效化的探討[J]. 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 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