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兆芳
摘 要:本文分析了生活化教學理念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意義和實現的途徑,為高中歷史教學適應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提供了可行的策略。
關鍵詞:生活化教學理念;高中歷史教學
一、高中歷史教學中應用生活化教學理念的意義闡述
第一,生活化的教學理念切合高中生學習歷史知識和發展綜合能力的內在需求。高中歷史教學在和生活實際聯系的過程中能夠克服傳統課堂教學的弊端,突破以教材為主體的限制,讓學生學會在實際生活中體會歷史知識的應用價值,從而實現學生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探索能力的提升。
第二,將高中歷史教學和生活化的教學理念結合到一起是新課程標準的內在要求。高中課程改革要求全面落實人性化教學理念,感受到歷史知識對現實生活的指導作用和反思作用,真正打破傳統歷史課堂模式的束縛,使得高中歷史課堂成為培養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場所。
第三,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應用生活化的教學理念是培養輕松的課堂氣氛的重要途徑。愉悅的課堂氣氛是培養學生需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方法,在積極活躍的學習氣氛中形成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從而實現學生視野的提升和拓展,讓學生能夠用正確的方法來看待和對待歷史事件和歷史問題,提升學生的歷史素養和歷史成績,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
二、高中歷史教學生活氣息匱乏的根源
首先,高中歷史教學缺乏明確的教學目標。新課程標準認為高中歷史教學不僅僅要注重教學結果還要注重教學過程,教師需要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并獲得情感能力和感知能力的提升。但是在實際的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教學目標往往會發生一定程度的扭曲,很多高中歷史教師將傳導知識作為主要目標,但是卻在考核學生學習成果的時候出現一定的偏差,他們大多都采取一張卷的形式來考核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這導致學生每一次面臨考試的時候都如臨大敵,喪失了對歷史知識學習的興趣。另外,很多歷史教師習慣于將教學重點集中在解題能力的指導上,從而幫助學生在高考等重大考試中取得良好的成績,但是去忽視了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學生大多處于青少年時期,社會經驗非常貧瘠,他們學到的知識僅僅來源于書本,但是僅僅學習歷史書本上的知識是難以理解歷史知識和歷史事件的真正意義。高中歷史教師要教導的不僅僅應該是歷史知識和歷史事件,更要傳遞的是一種愛國情感和價值觀念。如果教師能夠在教學過程中注重互動的重要力量,那么教學質量必然會有所改善,但是目前高中歷史教師采取的教學方式都過于單一,學生難以在歷史課程中得到成長和進步
第二,高中歷史教學和實際生活脫節。高中歷史教學的本質在于用歷史聯系實際,讓學生能夠通過歷史事件反思現實生活,真正做到以史正衣襟、但是高中歷史教學一直處于封閉的狀態,教師對學生的教導也停留在書本知識階段,教學目標也基本圍繞著考試進行,這種功利性的教學目標導致高中歷史教學喪失了原本的追求和目的。現階段高中學生歷史學習大多是在做題,而教師教授的主要內容也是講題方法,人文知識的灌輸可謂少之又少。
三、高中歷史教學中運用生活化教學理念的途徑和方法
首先,教師需要營造生活化的課堂教學環境。歷史學科的學習本身帶有強烈的情感色彩和民族特色,生活化教學理念的引入能夠使得課堂內容出奇制勝、生動活潑,也能夠讓學生的歷史知識學習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注重生活化教學情境的運用,使得學生能夠在艱巨趣味性和學術性的課堂氛圍中進行歷史知識學習,感覺到主動學習歷史知識的樂趣,在學習中保持高漲的學習熱情,以主動積極的姿態去配合教師各項教學活動的展開,師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比如說教師在進行社會習俗和物質生活變遷等相關內容的教學的時候,教師首先應該明確主要的教學內容,幫助學生了解歷史上中國人民在服飾、飲食和風俗習慣行的變遷,并了解到發生變化的原因和特征,這個時候教師可以詢問學生他們自己的飲食習慣和服裝搭配習慣,以此作為引入課堂的切入點,通過圖片、聲音和視頻等形式來介紹古代人們的生活習慣、飲食習慣等等,還可以通過對《詩經》、《史記》等書籍的節選讓學生從層面了解到古時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其次,教師可以通過實際生活問題來引入教學內容。在新課程背景之下,很多歷史教師都對新的教學理念有了一定程度的接受,他們在一定范圍內能夠突破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漸漸意識到學生主體的地位。教師能夠意識到教學活動的開展都是為了學生的綜合能力的話,那么就會主動通過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來進行教學內容開展。比如說教師在講解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時候,可以從當前的社會主義制度談起,對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一國兩制制度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進行詳細地解釋,并將之和西周時期的宗法制度和分封制度進行比較,在思考實際問題的時候去引入教學的內容,然后教師再進行重點講解,實現教學效率的提升。
再次,結合理論進行教學內容的深化。運用生活化的教學理論將教材中的理論知識和實際生活聯系在一起是高中歷史教師的主要任務,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學習才是真正有效和有意義的學習,也是歷史學習追求的真諦。舉例來說,當教師對新時期的外交政策進行教學的時候會提高我國的外交政策——不結盟政策,如果教師泛泛而談的話,那么學生對其的理解就停留在字面上,他們對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建立友好關系、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的認識都會是浮于表面的,教師可以運用一些目前中國外交的實例來進行講解,比如說堅持改革開放政策、舉辦APEC會議、加入WTO等,和實際問題相結合能夠讓學生學會獨立思考,對事件有自己的想法。
總而言之,高中歷史教學引入生活化教學理念是非常迫切的任務之一,教師需要認真思考新課程標準的要求,體會歷史學科學習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在具體的實踐教學中運用生活化的理念,提升學生的歷史綜合素養。在高中學習階段,學生面臨的學習壓力是巨大的,歷史教師應該在這樣的環境中為學生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有機會放松身心,將學習的壓力拋卻腦后,全身心感受學習的樂趣。
參考文獻:
[1]樊磊.生活化教學理念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才智,2015.
[2]黃曉燕.新課改下中學歷史生活化教學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4.
[3]振東.高中歷史教學中加強生活化教學應注意的事項[J].新校園(中旬),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