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偉
摘 要:閱讀和寫作,是語文教學的一體兩面。即是說,閱讀和寫作在語文教學中都是不可或缺的,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和借鑒,寫作是閱讀的升華和創造。勞于讀書,逸于作文,寫作在閱讀中綻放最美麗的花朵。
關鍵詞:閱讀;寫作;語文教學
《語文課程標準》上寫道:“閱讀是收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語文教體驗的重要途徑。”文學的第一要素是語言,只有將閱讀中學到的知識積累起來,才能厚積薄發,達到所謂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的這種高層境界。語文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過:“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傾吐能否合乎法度,顯然與吸收有密切聯系。”魯迅先生也曾說過,自己的作品大都仰仗于先前讀過的百來篇外國作品和一點醫學上的知識。葉老先生還告訴我們:“學生今天作某一篇文章,其實就是綜合地表現他今天以前知識、思想、語言等等方面的積累。”可以說,一旦離開了生活實踐的積累、思維成果的積累、語言文字的積累,那寫作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了。 閱讀是寫作的根基,如何指導學生高效科學閱讀,下面我想結合教學實踐談談怎樣指導學生進行閱讀。
一、營造良好氛圍,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
“披文而入情,讀書重在激情。”我們要營造良好的讀書氛圍,使學生受到情感的陶冶。一個喜歡閱讀的教師更容易帶出一批喜歡閱讀的學生。教師首先要在教學中利用一切適當的機會營造良好氛圍,激發學生對課外閱讀的興趣。
二、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
張之洞曾經說過:“讀書不得要領,勞而無功。”學生課外閱讀個體性強,隨意性大,受控因素小。因此教師要指導學生學會閱讀方法,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1.加強課內外溝通,拓寬閱讀渠道。首先,我們要充分利用教材,指導閱讀方法,拓寬閱讀渠道。在教學實踐中,經常以課本為出發點,有計劃地拓展學生的閱讀視野,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如,教學《新型玻璃》前,布置學生翻閱有的同學說:我想做一套這樣的房子,它可以飛、可以潛水、還能沖出宇宙,尋找更新的世界。 有的同學說:我想讓每戶人家都裝上一扇智能門鎖。把家庭每個成員的相貌、聲音、指紋等信息輸入電腦,它就能輕而易舉地識別出來,只要主人觸摸門鎖,它便自動打開,對其他人則不理不睬。各種有創意的構想如汩汩泉水涌出。學生在課堂學習的基礎上,再讀讀原汁原味的作品或類似的書,使知識縱橫溝通。
2.重視技能訓練,培養閱讀方法。我們重視加強閱讀步驟與方法的指導,指導學生閱讀一篇文章分三步進行:第一步粗讀,要求能了解主要內容,并能簡要復述。第二步細讀,理解主要內容,領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表達方法。第三步熟讀,要求寫讀書筆記。
三、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良好的閱讀習慣可以使學生樂意閱讀、有效閱讀、享受閱讀。在指導課外閱讀的過程中,我注意從以下幾方面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
1.訓練讀書用眼的習慣。減少眼動次數,逐步擴大閱讀視野,縮短注視字詞時間,減少回視,這樣既提高閱讀的準確性,又能提高讀速,形成默讀習慣。
2.訓練閱讀時用腦的習慣。文章大體分三種體裁: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而這三種文章各有不同的閱讀步驟,如:記敘文的閱讀步驟為:文章題目文章體裁—主要人物—時間—地點—事件—中心思想。每次,拿到記敘文的閱讀材料時,邊讀、邊思、邊記這些要點,達到理解記憶。
3.訓練定時閱讀和限時閱讀的習慣。定時閱讀指每天某一時間內閱讀,限時閱讀指每天限定一定的讀書時間。為了保證閱讀時間,我們開設大閱讀課。每周安排一節閱讀課,讓全班同學在一起進行閱讀,閱讀時有老師及時的點撥、引導,提高閱讀的效率。
4.訓練“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在指導閱讀上要求學生圈、點、畫、找、記。圈出不懂的地方,點出關鍵詞句,畫出好詞佳句,找出優美的片段進行熟讀、背誦,養成“摘記”的習慣。使學生在閱讀中感受故事的情節,豐富自己的詞匯,培養良好的語感能力,提高閱讀的綜合效益。
目前作文難寫,怕寫作文,是較多學生面臨的一個突出的困惑和現象。而“肚中無貨,無米可炊”是這一問題的關鍵。沒有東西可寫,自然沒有興趣可言;搜腸刮肚,自然寫不出精彩文章。如何幫助學生突破作文中的這一瓶頸,有效的途徑之一就是引導學生多讀,多積累。“在讀中悟寫,讀中練寫”“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借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寫作的熟練技巧(葉圣陶)”。教材是啟迪學生閱讀和作文智慧的一把金鑰匙。尤其是更新后的語文教材更不乏文質兼美的篇章,其中儲藏著無窮的思想力量、情感力量和寫作智慧。在閱讀教學中可以相機進行作文指導和作文訓練,來提高學生寫作水平和技能。(1)在語文教學中相機進行寫作方法和寫作知識的指導。例如如何抓住人和事物物的特征進行描寫,怎樣有條理的說明事物,怎樣進行作文的選材剪裁,怎樣結構文章……很多課文本身就是這方面的經典范例,在學習理解這些經典文章的過程中就可以學習到這些相關的寫作知識。 (2)在閱讀的過程中把握好契機和結合點進行作文訓練。如在課文學習中學習了精彩的語言及時進行語言的仿寫訓練,來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利用課文中的“留白”讓學生進行“補白”、“續寫”、進行想象和新的創編等方式來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對接近學生認知水平和接近生活實際的課文進行摹寫來訓練學生的布局謀篇和構思能力,如學習了朱自清的《春》讓學生寫仿寫《秋》,學習了《聞一多先生的想和做》也讓學生來寫《我的想和做》等,學生一般都能夠摹寫出較好的作文來;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讓學生對課文的內容、寫作手法、精彩語句作評點來提高學生的作文鑒賞能力。通過尋找和把握這些契機,適時進行寫作訓練,使讀寫有機結合。 (3)通過閱讀來積累和歷練學生作文思想(立意)的厚度。語言的厚度就是思想的厚度,語言的美麗就是智慧的美麗。學生作文思想膚淺是一個很普遍的現象,要使作文的思想有厚度非一日之功。在閱讀教學中通過引導學生對文本的深入理解來從中吸取思想的甘露,形成科學的人文價值觀;通過對文本個性的多元解讀來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通過引導學生由事入理、由景入理的分析來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的能力……閱讀,能歷練和豐富學生的思想。
千尺之臺,起于壘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唯有充分的閱讀,才能有精彩的寫作。唯有在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操千曲,觀千劍”,在讀中悟寫,巧持閱讀的彩練,學生作文時才能綻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