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德海
問題是數學發(fā)展的生長點,“問題是教育的心臟”。一般而言,問題包括問題的提出與解決。因而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是中小學數學教育的重要目標。我國數學教育由于長期存在重數學結果,輕數學過程,重標準答案,輕智力開發(fā),重書本知識,輕實踐活動等現象,與國外比較,我國強調對數學課本上現成題目的解答,對學生數學問題的發(fā)現與提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不多,導致大多數學生都不善于提出問題。通過幾年來對教學的一些感受,在此與各位同仁共勉。
一、教育必須抓住切入點
教育是培養(yǎng)人才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搖籃,當今社會,數字、信息技術速猛發(fā)展,對人才更高的要求,隨之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理念應運而生。為此,必須轉變妨礙發(fā)展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教育觀念,把培養(yǎng)學生從實際生活問題情境中發(fā)數學問題、提出數學問題和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作為改革基礎數學教育的切入點,從而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與能力發(fā)展。
二、加強學生對激勵和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符合新課改要求
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了課堂教學氛圍、做到了讓學生為課堂的主體作用,學生提出有效的數學問題,既可以鞏固當堂學到的知識,還可以鍛煉自己的口才,能在老師的引導下,弄清那些模糊不清的觀念和易錯問題,達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三、要積極引導學生發(fā)言
學生積極發(fā)言其實不難,只要老師注意觀察班里的那些學生平時比較積極回應自己的課。當他們在課堂上能有所思考時,應該鼓勵他們積極舉手回答問題,并且要注意對這些學生的回答進行正確的評價。不應該一句帶過說是對就對,錯就錯,應該耐心的引導學生向你課程靠攏,這樣不僅鼓勵了他們,也讓他們感覺到老師對他們的關注,要知道作為學生都希望他的老師能對他的言行給予關注和肯定。對于一些平時不太積極回應課堂的學生,應該要適時的提問他們,不應該在他們答不出問題的時候批評他,應該想辦法讓他以后認真聽課。例如:上課老師問一個平時不聽課的學生問題,但他回答不上,老師應該進行適當的的“懲罰”——你先坐下聽聽別人的看法,下節(jié)課我還提問你這個問題。這樣不僅能讓這個學生能夠下課認真思考你的問題,也能對相當一部分類似的學生有種警示的作用——老師隨時會提問不聽課的同學。而且這個同學在下次能正確回答,老師應該給予鼓勵,這樣這個同學就會有下次回答的勇氣。還有你可以鼓勵學生對課堂不明白的地方進行提問,不要用老師的威嚴來嚇,學生什么都要聽你的,要他們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理解,然后根據他們的實際情況來逐一解答。你要求他們不一定是在課堂上提出,有的同學比較害羞,你可以叫他課下找你。
總之,提出問題的好處,當然是老師能了解學生的心理想法和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啦。在同一班上課,不同學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不盡相同,老師要好好利用“提問”來了解學生,從而調整自己的教學進程。要知道“提問”不只是老師提問學生,也包括學生對老師的提問。二者是并不矛盾,而是相互促進的。它們都有共同的目標——讓學生更好的掌握老師傳授的知識。激勵和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符合新課改要求,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了課堂教學氛圍、做到了讓學生為課堂的主體作用。學生提出有效的數學問題,既可以鞏固當堂學到的知識,還可以鍛煉自己的口才,那些模糊不清的概念和錯誤能得到老師的指導,掌握、理解、明白,教學才能達到事半功倍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