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山
摘 要:中學體育的教學方式一直以教師教為主,學生學為輔,這種傳統教學模式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合作學習教學理念在中學體育教學中的運用可以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提高學生學習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合作學習對傳統教學組織形式是一種突破和補充,已經被教師越來越廣泛地運用于課堂教學之中。這也是新一輪課程改革所倡導的自主、探索與合作的學習方式,它要求學生能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體育教學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在教學中有效地開展合作學習,值得廣大體育教師進行認真研究。
關鍵詞:體育教學;合作學習;課程改革;方法
傳統中學體育教學以教師傳授為中心,提出以學生的交往與合作學習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此模式有利于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合作學習對學生運動技術的掌握和身體素質的提高,對加強學生間的團結協作以及學習的創新性培養,對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有很大作用。同時,對體育學習興趣的培養,對調動學生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對養成終身體育鍛煉的習慣也大有幫助。
一、合作學習對體育課堂教學具有巨大的價值
首先,合作學習為學生提供了終身學習所必備的素質——學會學習。體育課堂教學就要通過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讓學生在知識形成的過程中,獲得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體驗,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合作學習恰好能勝任此項任務,學生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通過自由地展開討論和交流、分工協作、相互幫助,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到教學之中,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和終身學習的意識,同時也為終身學習奠定了學習方法上的素質基礎。
其次,它給學生提供自我價值的實現——體驗成功。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學習小組中的每個成員都有明確的分工和職責。每個成員在學習小組統一目標的約束下,通過與組中其他成員的協作、幫助,加上自己的辛勤努力,最終來完成自己的任務,為自己的合作小組貢獻出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與此同時,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驗著成功的喜悅,實現著自我價值,漸漸地成長、發展、壯大。
再次,它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求異思維。通過合作學習的方式,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小組的共同研究。他們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與組中的其他同學辯論,在辯論的過程中,他們的思路變得越來越清晰、開闊。學生從多角度、多側面尋求問題解決的策略,對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培養創造性思維十分有利。何況有些問題,僅憑個人能力難以解決,需要通過集體的智慧才能加以解決。合作學習不僅能有效地調動參與者的積極投入,而且能激發每個學生的求異思維。
二、合作學習的方法應多樣,形式應靈活
第一個推薦的方法是小組成績捆綁幫扶法。學生按運動成績、領導和輔導能力、個性特征等進行異質分組,每個學習小組由4~6人組成。課堂上先由教師提出學習目標,然后學生根據本節課的任務在各自的學習小組內進行合作學習。每組通過組員之間的輔導與幫助,使每一個成員都達到教學目標。最后,所有學生就所學內容參加個人測驗,學生的測驗得分與他們自己以往測驗的成績相比,根據學生達到或超過他們自己先前成績的程度來計分,然后將小組成員的個人分數相加構成小組分數,達到一定標準的小組可以獲得獎勵。要求測試時,同伴不能幫助,要獨立完成測試。
第二個推薦的方法是小組游戲競賽法。此方法運用了與小組成績捆綁幫扶法一樣的分組方式,競賽前教師提出競賽的方法及要求。各組成員在不違反競賽規則的情況下,集思廣益,商討最佳的參賽方法,反復試驗練習,待各組準備充足后展開競賽。學生通過與其他小組成員的競爭,來為自己小組贏得分數,以此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在實際運用這種方法時要有一個“不斷調整”的過程,教師依據每次競賽中的成績到下次競賽時做適當調整,使競爭趨于公平。
第三個推薦的方法是小組共學法。以小組作為學習單位,每組共同完成一份“作業單”,依各組完成的質量接受表揚或獎勵。例如,在學習前滾翻時,教師向各組分別發放了“前后滾動”“蹬地提臀回落”等不同的“作業單”,各組領到“作業單”后,進行合作學習。練習結束后,以小組為單位依次進行動作演示,教師和學生做裁判,根據完成的質量做出評判,選出優勝組。
第四個推薦的方法是小組成果展示法。學生在小組中通過討論和合作性設計展開學習活動,最后每個小組做一下介紹或展示,向全班交流他們的發現。
三、合作學習方法在體育課堂教學中運用需要注意的問題
(1)合作學習不能成為個別學生表演的舞臺。在課堂教學實驗開始階段,出現了合作學習成為個別優秀學生個人表演的舞臺,個別優秀學生“包辦”整個小組的活動。結果,每組總是那兩三個學生在表演,其他的同學成為配角。這樣,從表面上看起來很熱鬧,實際上卻總是那幾個少數的學生得到鍛煉。當那少數幾個同學通過練習,提高了動作技術后,其他的同學就更自卑了,更不愿動腦了,長此以往,這些學生養成了惰性。合作學習也就成了個別學生表演的舞臺了。
(2)合作學習不能流于形式,擺花架子。一年的教學實驗告訴筆者,合作學習并不是用得越多越好,也不是所有的教學內容都適合于運用合作學習。那些為了課堂“熱鬧”而采用合作學習,為了展示“豐富”的教學方式而合作學習都是不可取的形式主義,是花架子。這些形式主義的東西對提高教學質量沒有絲毫好處,反而會使師生養成一種浮躁情緒,有百害而無一益。因此,教師要根據教學目的、教學內容選擇教學方式。切不可追求形式,盲目追風。
(3)合作學習不能脫離教材內容。合作學習只是一種教學形式,不能脫離教材。脫離教材的合作,只能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不能真正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4)教師的作用不可缺少。放權給學習小組,并不意味著教師的作用消失。中學生的知識經驗少,自制力差,行動盲目,如果沒有教師的引導和點撥,學生合作起來就缺乏明確的方向性,合作不得法,難以進行有效的合作。
總之,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改革倡導合作學習方式之一。它運用于中學體育課堂教學是可行的,它符合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它培養了學生的參與、與人合作的精神和競爭意識,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的主體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極大地發揮了每個學生的潛能。筆者相信在廣大體育教師的努力下,在體育教學領域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開展廣泛的合作學習活動,必將促進體育教育教學的改革與發展,為培養合格創新人才作出積極的貢獻。
(作者單位:貴州省黔西縣青少年活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