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課標要求
1.分析工業區位因素,舉例說明主要工業地域的形成條件與發展特點;
2.結合實例說明農業或工業生產活動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二、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主要通過案例,讓學生從案例分析中理解傳統工業地域形成條件與發展特點。并通過案例中傳統工業區的形成與發展過程,理解工業活動對地理環境的影響,讓學生形成正確的人地觀。
三、教材目標
1、掌握傳統工業區的分布、區位條件、特點、問題及其解決措施
2、學會分析傳統工業區的區位條件、問題及解決措施。
3、借鑒國內外經驗,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
四、教學重難點
1、掌握傳統工業區的分布、區位條件、特點、問題及其解決措施
2、學會分析傳統工業區的區位條件、問題及解決措施。
五、教學方法
1.案例分析
2.比較歸納法
3.知識遷移應用
六、課時安排
1課時
七、教學過程
師:本節我們講一起共同學習第四章第三節傳統工業區。請大家在地圖中找到世界四大典型傳統工業區。
生:德國魯爾區、英國中部工業區、美國東北部工業區、我國遼中南工業區。
師:四大工業區中以德國魯爾區最為典型。現在給大家四分鐘時間。其中前三分鐘為自學,后一分鐘小組成員交換答案。
小組合作探究活動一:歸納傳統工業區生產特點
讀“世界工業區分布圖”和“德國魯爾工業區圖”
(1)描述魯爾區的地理位置
生:位于德國中西部,地處歐洲十字路口,在歐洲經濟最發達區域內,臨近法國、荷蘭、比利時、丹麥、瑞典等國的工業區。
(2)說出魯爾區有哪些工業部門,它們是重工業還是輕工業?
生:傳統工業的主要部門:煤炭工業、鋼鐵工業、機械工業、化學工業、電力工業、紡織工業等。以輕工業為主。
(3)這些工業是集聚分布還是分散分布?這樣分布有何好處?
生:工業集聚。好處:①加強企業間信息交流與技術協作,②降低中間產品運輸費用和能源消耗,③降低生產成本,取得規模效益,④共用基礎設施,節約生產建設投資。
(4)這些工業在生產規模、資源消耗、運輸量上有什么特點?在工業生產過程中對地理環境產生什么影響?
生:生產規模大、原料和能源消耗量大、運輸量大、污染嚴重
師歸納:通過剛才的自學與交流我們可以得出傳統工業區的生產特點:一般分布在豐富的煤鐵資源基礎上,生產規模大、原料和能源消耗量大、運輸量大、污染嚴重。
小組合作探究活動二:分析工業區位優勢條件
閱讀課本P65-66案例3
分析魯爾區有哪幾方面的優越區位條件?(提示:可從資源、交通、市場等方面加以分析)
生:①豐富的煤炭資源②離鐵礦區較近③充沛的水源④便利的水運、高速公路、鐵路 ⑤廣闊的市場。
師:除此之外還有哪些因素?
生:勞動力素質較高,科技水平高……
小組合作探究活動三:分析傳統區衰弱原因
(1)魯爾區主導工業是哪兩個?與這兩大工業部門相關的工業還有哪些?這些工業都是重工業,說明魯爾區的生產結構的特點是什么?
生:①主要都是重工業,加劇了環境污染,②五大工業部門是相互聯系的,如果一個工業部門的生產衰落將引起全區生產的衰落。生產結構單一。
(2)煤炭在能源消費構成中的比重有什么變化?原因是什么?
生:比重下降。原因①石油和天然氣的廣泛使用,②技術發展使鋼鐵的消耗量逐漸降低。
(3)煤炭工業衰退對鋼鐵工業有什么影響?鋼鐵工業衰落還有其它什么原因?
生:煤炭衰弱影響電力工業,而電力又會工業影響鋼鐵工業。其他原因①鋼鐵出口國越來越多,鋼鐵市場競爭日趨激烈,②全球性經濟危機,鋼鐵替代產品的廣泛使用。
(4)魯爾區的工業集聚會產生什么問題?這些問題對當地的經濟活動有什么影響?
生:環境污染,用地緊張,交通擁堵。許多企業經濟活動向德國南部轉移,魯爾區工業發展難以為繼。
小組合作探究活動四:尋找重振傳統工業區措施
(1)工業結構和工業布局有何區別?
生:工業結構指的是重工業、輕工業比例。工業布局指的是工業分布的位置。
(2)早期魯爾區的鐵礦來自法國的洛林,隨著洛林鐵礦資源的日益枯竭,后期鐵礦主要來自瑞典。魯爾整區在產業調中,將煉鐵高爐建到荷蘭的海邊,其目的是什么?
生:靠近瑞典,減少運輸距離,降低運輸成本。減輕本國的污染。
(3)可以從哪些方面優化環境?
生:對工業三廢進行治理,廢棄物循環利用,加強綠化植樹種草。
師:通過剛才的共同學習,我們歸納了魯爾區衰弱原因及整治措施。學習魯爾區案例是為我所用。我國的遼中南也是一個傳統工業區,在發展中也面臨了一定的問題,現在我們就將剛才所學內容學以致用。
知識遷移——以我國遼中南工業區為例:(閱讀P67、圖4.14和 P68材料)
1、遼中南工業區區位選擇的主導因素是什么?
生:資源因素。
2、遼中南工業區有與德國魯爾區區位條件比較
生:遼中南工業區煤、鐵、石油、海鹽資源都很豐富,但是水資源不足,而且水污染嚴重。同時與魯爾區在科技水平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
3、如何借鑒德國魯爾區成功經驗重振遼中南工業區。
生:調整產業結構與布局,發展第三產業,優化環境。
作者簡介:宋家鳴(1981-),男,大學本科,福建省泉州第一中學 中教一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