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煒
【摘要】體育新教材的改革與教學實踐,重點在于轉變教育理念,擺正教與學的關系,在于整合教材和改進教法。體育教育教學要激發學生的體育興趣,關注個體差異與不同需求,確保受益,培養終身體育意識、方法和習慣。
【關鍵詞】體育與健康 教學
二十一世紀,國際教育委員會針對未來社會的發展,提出了教育必須圍繞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發展四種能力來設計和組織,《體育與健康》緊扣這一主題,以促進身體、心理、社會適應能力和健康水平的提高為指導思想;堅持以健康第一的體育新課程理念促進健康成長;通過激發體育興趣來培養學員終身體育意識和習慣;確立以發展為中心來突出學員的主體地位;以關注個體差異和不同需求,確保每個學員受益來突出學員的個性。《體育與健康》教育目標的實現關鍵在于教師對教材的理解和對教學的設計,以下是我教學實踐的初步探索:
一、轉變教育理念,擺正教與學的關系。
傳統的教學重知識、技能的傳授,以教定學,學員被動學習,忽略了人的發展。《體育與健康》體育教育教學要由重知識傳授向重學員發展轉變;要由教學模式化向教學個性化轉變;要由單向信息交流向綜合、多項、互動信息交流轉變;要由重結果向重過程轉變;突出學員學習方式的變革,加強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體育與健康》教學過程是師生共同參與、相互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教學中教師要與學生平等交往,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給予學員平等參與教學的機會,讓學員積極參與練習,展示自己的能力;要給學生獨立思考、練習和發展的空間。
二、結合實際、整合教材,
知識不會喪失,但會陳舊、落后,不適應時代發展,體育教材內容也同樣如此。《體育與健康》是全國統編的,不一定適合全國各地的培訓機構,整合教材是為了使體育教學內容更具有科學性和時代性,更好地結合體育工作的實際,使教學內容具有鄉土體育文化特色,有利于學生融入到社會體育的沃土里。實踐中我注重處理好繼承與創新的關系,整合教材的方法是:
1、結合體育工作整合教材。⑴把廣播操、課間舞、課外體育活動和比賽列為教學內容,以滿足學校體育工作的需要;⑵我校是市拳擊聯辦學校,教學中我溶入拳擊的基礎練習;既豐富了教學內容,又為學校特色打下了良好基礎。⑶學校運動會具有自身特點,如:跳繩、拔河、迎面接力跑等都可以溶入體育教學中。
2、結合鄉土特色體育整合教材。⑴大三弦、架子樂是我縣最常見的彝族舞蹈,我以此為基礎,把它創編成適合學生的大三弦、架子樂等舞蹈,然后編入體育教學內容。⑵摔跤是我校地方性的民族傳統體育,學生愛好,基礎扎實,我把摔跤納入體育教學,并參與地方傳統的摔跤比賽。⑶大可是石林縣出名的籃球之鄉,群眾愛好籃球運動,基礎好,經常自發性組織比賽,我把籃球教學的課時比重加大,在練習技術的同時,還培養學員籃球競賽的組織和裁判工作能力。
3、結合時尚運動和學員愛好整合教材。如定向運動、街舞、健美操、游戲等。
4、將繁、難教材分解,轉化為游戲等活動形式,熟練后再組合。如:籃球基本步伐的平行滑步、后撤步、側身跑、后退跑、轉身跑等,可演化成游戲或接力比賽。
三、改進教法、激發體育興趣
現代教育理念下的教育方法要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突出學員的主體地位,關注個體差異與不同需求,確保每個學生受益。我的觀點和做法是:
1、實施讓學員自訂計劃、自主練習、自我評價的主體教學方法,教學中師生有情感投入,學員有思維策略和學習策略,并主動參與。
2、教學中貫徹“一材多用”或一個目標多種實現途徑的教學方法。改變教師教什么學員就學什么的傳統模式,留給學生學習的時空,提出目標讓學員自主選擇、自主創造,開展創造性練習,從而實現教育教學目標。
3、尊重差異,因材施教。⑴實施分層教學,如:跳高設3—4種高度;籃球教學設熟悉球性組、技術組、戰術組,競賽組,由學生依據自身能力選擇。⑵進行不等標評價法,如短跑,讓速度慢的學員提前時間或提前距離跑,終點統一評價。⑶重視差生,如:籃球比賽,差生得球機會少,不被重視,我在教學中便修改規則,差生投中一個得5分,優生得2分,結果優生經常為差生創造機會和輸送“炮彈”,差生在比賽中得到了重視。⑷培養優生,讓優生學習更高、更深的技術,運動成績要求高于一般學生,把優生培養成體育特長生送往高一級學校。
4、激發運動興趣,培養終身體育意識。學員對感興趣的事物總是優先的關注并具有向往的心理,興趣是學習的動力。精心設計與組織教學,讓教學活動充滿樂趣,讓學生在活動中產生愉悅的情感,滿足需要,磨礪意志,感悟生命的美與力,有利于培養終身體育的意識與習慣。
四、正確認識體育的價值與功能
體育中考旨在引起學員重視,促進學生提高身體素質。但有的教師,只是片面的追求體育中考的分數,每堂課都是“鐵人三項”,致使體育課枯燥無趣,考試成了學生發展的枷鎖,忽視了學員的健康與發展。現在體育不再作為中考科目,在評價中淡化了甄別和選拔的功能,能更好地體現體育新課程的理念,正確發揮體育的價值與功能。結合體育新課程理念和體育考試改革,我對體育教學的認識是:
1、體育規范化。體育雖然不再作為中考科目,但體育教學不能只是盲目迎合學生的興趣和愛好,體育是以身體練習為基本手段的,必須讓學員掌握相應的技術技能,發展學生身體素質。強健的體質是鍛煉出來的,良好的意志品質需要磨礪,健康的體魄是社會和生活的需要。
2、體育評價全面化。體育雖然不再作為中考的科目,但更要重視它的評價。體育教育教學對學生的評價要從重結果向重過程轉變,不僅評價體育成績,更要評價個體差異上的發展,要關注知識、技術、技能、體能、態度、交往、合作、情感的綜合表現。
3、體育教學科學化。體育教學應該讓學生了解體育運動規律和人體生理、保健的知識,掌握健體的方法,培養終身體育的意識和習慣;讓學生認識體育可以促進生長發育、有助于健康和提高工作效率。體育教育教學應該讓學生選擇一項或幾項自己喜愛的、適合的體育項目,教師加以指導,使其掌握方法與技能,培養興趣,提高運動水平,讓這些體育項目成為學生走向社會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為培養終身體育打下良好基礎。
4、把體育生活化。體育的含義很廣,體育不僅僅是在運動場,自然力鍛煉是體育,跳溝跨坎是體育,騎車是體育,凡是有助于身體發育與健康的活動都是體育,生活中體育無時不在、無處不在。
《體育與健康》有利于促進學員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力等方面的健康、和諧發展,能更好地為終身體育和適應未來學習、工作及生活打下良好基礎。教學中創新是方向、實踐是重點。以上所述是我個人實踐的經驗,我將在以后的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研和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