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前章 覃相敏
【提要】我手寫我心突破了作文教學的格式化,使學生作文顯得有血有肉、生動感人,使“真”成為文章的靈魂。筆者近幾年來一直堅持在作文教學中培養學生養成“我手寫我心”的習慣,要求學生走進生活,用文章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現形成小文,以供同行探討。
【關鍵詞】作文教育 我手寫我心
寫作是人們宣泄感情的一個途徑,是人們常用的一種情感表達方式,寫出一吐為快的感受應該是一種快樂的體驗。但是,在現實的學生作文中,卻并非如此。很多教師發現,學生在私下的語言交流時表現得口若懸河,私下寫的“小字條”也很精彩,但一涉及到作文,卻無話可說,無情可抒,內容空洞無物,情感虛假夸張。作文,成了教師和學生共同頭疼的問題,本應該“快樂”的作文卻成了痛苦的體驗。為什么會這樣呢?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在教師在作文教學中的格式化,限制了學生情感的真實表達。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感情真摯的文章才能打動人心,因此,我在作文教學中提倡從“真”字入手,用“我手”寫“我心”:寫真實的自我,抒真切的感情,使“真”成為作文的靈魂。讓學生從“自我”角度去認識生活、感悟生活,寫出有真情實意的文章。
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在我從事近二十年的初中語文教學中更是深切地認識到這一點。于是,我在提倡學生作文“我手心我心”時,注重培養學生寫作能力的循序漸進。
一、隨記、隨想,隨心所欲,率性為文,寫真實想法,樹立作文 “真”的觀念。
作文最可貴的“寫真”,就是寫真實的事、真實的話、真實的思想、真實的感情。編造的假事情,沒有真實想法,會讓別人感到全是假話空話,無病呻吟。學作文就是學做人,這種做人的品格,應該體現在作文里,說真話,表達真實感情。
我在接手一個新的班級時,會用較長的時間讓學生寫生活片段、隨想,寫自己熟悉的事物,感興趣的生活,抒發自己真實的感情,做到有事可寫、有感而發。對于寫作文章的體裁、具體內容、字數均不作要求。忽然想起的對一句好詩詞的理解、對幼時玩伴的思念、對一個進球的興奮,都可以成為自己的隨記范圍,甚而可以寫出“大逆不道”的事,抒發 “敢怒不敢言”的情感。在這個階段,給我的印象極深,開初大多數學生都不敢敞開心扉寫,我有意識地將幾個帶有強烈情緒的隨記在班上做例文講解,并給予了適當的鼓勵,后來學生們就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緒、看法:“老師,請閉嘴”、“讀書就是這樣的枯燥無味嗎?”、“幸福,是誰定義的?”。我將一段時期內學生比較集中的情緒、看法整理出來,用座談會的形式與他們一起探討,鼓勵他們繼續寫真實,揚真情。久而久之,讓養成學生言必真摯的表達習慣、不吐不快的寫作情結。
這一階段后,學生們普遍喜歡上了作文,盡管從普遍意義上來講,這種隨記、隨筆還算不上嚴格的文章。
二、多讀多寫,提高學生寫作技能
通過一階段“隨心所欲,率性為文”的隨記、隨筆練習,學生已經養成了良好的“說真話、寫真實、表真情”的寫作習慣和寫作熱情。但這種碎片化、片段化的寫作實際上對于學生的寫作技能的提高并沒有很大的幫助。它只是完成了學生作文的第一步:養成寫作習慣、傾訴真實情感。學生寫較長的文章或命題作文,仍摸不著頭緒。這是,部分教師就開始了格式化的作文教學模式,結果使學生作文千篇一律,乍看還是那么回事,實際上寫作上毫無創新,久而久之,學生孜然失去了寫作的興趣。
我在這階段采取的措施是,要求學生進行較大量的閱讀。由于任教的是初中,學生理解能力、文學素養還處于較為低層的階段,不鼓勵學生大量閱讀大部頭世界名著和較為深奧的古典著作,以貼近生活的近代文章為主,結合自己的習慣,對自己喜歡的文章進行反復閱讀,揣摩甚而仿寫,學習、提高自己的寫作技巧。對自己的作文尋找像是或相近的名家作品進行對比、推敲。在這個階段我主要對學生進行個別指導,使學生形成自己喜歡的寫作手段。
這一階段后,學生的作文水平有了較大提高,基本上做到了能寫、能寫清楚、能表達清楚。
三、反復錘煉、提高升華
通過“隨心所欲,率性為文”的隨記、隨筆練習,學生已經養成了良好的筆記習慣,就為自己的作文提供了良好的大量的素材。通過多讀多寫,提高了學生的寫作技巧和謀篇布局的能力,學生能寫出一篇較好的文章,但這樣還遠遠不夠。
年齡的增長和閱歷增加會改變人們對事物的認識,在實際的教學中,我要求學生對自己的隨記、隨感不斷地進行修改。同時根據對自己的隨記、隨筆進行歸類整理,更好滴為自己作文的創作服務。
前一階段大量的閱讀,對學生的寫作技巧、謀篇布局的能力得到提升,這樣,一些往前的習作在學生本人看來就有諸多不足。一些學生對自己的這些習作會棄之如履、毫不重視,教師也然。但我卻告訴學生,自己以往的習作是自己寫作的寶庫、是自己進化的記錄。我要求學生每隔一段時間對自己以往的習作就進行自我修改,并作出修改筆記,這樣對自己不斷認識、修改,才能使自己的寫作水平達到一個新的高度。
通過這一階段的強化,學生的寫作水平得到質的提升。我指導的學生也在各級各類作文大賽中屢有斬獲。
總而言之,“我手寫我心”是我作文教學的目標。而貼近生活、積累素材是作文的基礎;多讀多寫才能讓學生自然、流暢地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反復錘煉、認識自我才能使學生作文得到升華。如何實現“我手寫我心”,我只是提供了我自己在作文教學中的一點探索、一點實踐、一點思考。“我手寫我心”永遠是我在作文教學中繼續探索的課題,希望能與同行們共同探討、共同前進。
【參考文獻】
[1]《“我手寫我心”與“真情表達”》 張愛君《當代教育》2007年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