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玉梅
【摘要】美術教育是指人的素養和價值取向的教育。高職美術教育是指讓學生掌握一定的表現技巧和造型手段,通過一定的技能訓練,使自己的智力、審美能力和潛在的創新能力得到發展。高職美術教育要以自由的審美,使人們的情感受到規范和凈化,從而陶冶和塑造人們的人生境界,賦予人們曠達的人生態度。本文結合高職美術教育的目標及其存在的問題,提出筆者對高職美術教育創新的看法。
【關鍵詞】高職美術 教育 創新
引言:隨著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改革與發展以及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高職美術教育作為文化教育領域不可或缺的部分獲得了廣泛的發展空間。同時,科技的飛速發展、知識的不斷更新以及網絡社會的逐漸形成使美術教育的內容不斷增加,教學手段不斷豐富,教育環境也日益復雜,不斷影響和沖擊著傳統的美術教育途徑。這就要求高職美術教育工作者及時調整、改造和創新美術教育的實施途徑,使其更具實效。
一、高職美術教育的目標
高職美術教育的目的是讓學生成為具有一定的美術技能,并具備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的人,更重要的是要求學校美術教育應面向世界歷史文化的巨大精神財富,來揭示美術作為一種人文學科的精神實質與人性內容,讓學生接觸和了解大量豐富的世界優秀美術作品,使它們掌握和了解各種不同的美術形式及語言,并且在學習某一具體美術形式的歷史及特征的過程中,掌握和了解美術獨特的語言符號系統,從而去感知世界,認識世界,不斷地繼承和汲取人類已有文明成果,積累人生的間接經驗,正確理解和處理人與世界、人與人的關系,促使學生的情感、素質、人格都能得到全面的發展與提高。以此來推動人類文明與社會進步。
二、高職美術教育存在的問題
1.注重傳統式課堂教育途徑,現代化技術水平仍需加強。目前,高職美術教育主要通過專業基礎課和技能訓練課等課程途徑開展,將課堂作為教育主渠道和主陣地。由于受傳統美術教育的影響,我國高職美術教育在課堂教學某些方面依然存在著一些滯后現象,影響了現代化教學水平的提升——“傳統的美術教學主要是以教師初步講解、學生單獨練習、教師再予修改的模式進行的,理性知識太多,感性材料太少,限制了學生全面認識事物,限制了創造性的發揮。”②所以,高職美術課堂教育需更多地融入現代化的教學內容和加強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不斷提高教學效果,使美術教育主渠道實現現代化的提升和改造。
2.課程設置不科學。美術課程在美術學院課程體系中屬于專業主干課,而在高職院校美術教育專業課程體系中屬于專業輔修課,兩者的培養目標不同,美術課程在兩者的教學計劃中所占的課時量和課程比重也不一樣。高職院校美術教育專業的學生不同于美術學院的學生,他們絕大部分人在入學前從未進行過美術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學習,而美術學院的學生在此方面顯然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他們都經歷過高強度、系統化的專業訓練,專業水平相差懸殊。若高職院校不結合學生自身的實際情況,盲目的與專業的美術學院采用相同的課程標準,教學效果必然會適得其反。大部分高職院校在美術教育方面不考慮自身實際情況,盲目地跟在別人后面,導致自己培養出的學生在綜合能力方面落后于他人。
三、高職美術教育的創新
1.加強多媒體技術應用,提升課堂教學的現代化水平
課堂教學作為傳統高職美術教育的主渠道,受限于感性材料的匱乏和教學手段的單一,在科技水平不斷發展和技術手段日益豐富的趨勢下,亟需現代化的提升和改造。現代多媒體技術可運用立體的、動態的、連續的、全面的表現方法反映美術教學過程,并可通過聲、形、色并茂的綜合方式進行傳達,對提升美術課堂教育途徑的現代會水平起著重要作用。
2.優化學校的教學結構,統籌兼顧高校美術教學的整體和諧發展
在學生的培養的過程中,要將基礎知識部分與專業的教學部分相互呼應,只有這樣才能夠使得學生掌握更好的技能和具備更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我們知道基礎繪畫對于設計的貢獻是很大的,沒有基礎繪畫功底的設計是沒有任何的美感和表現力可言的。所以,基礎性的教學是學生能夠更好的將專業的知識融匯到學習中的一個關鍵所在。專業的教師具備相對比較專業的素養,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的對學生因材施教、靈活的使用各種教學的手段,使得學生在日常的學習中更好的適應教師的教學手段,并且不斷的通過教師的教學和授課學習到更多的知識、開闊自己的視野。
3.美術基礎教學要與實際需要相結合
職業美術教育強調的是美術的實用性。在美術基礎訓練中,要大量壓縮室內素描、色彩等美術基礎課訓練的時間,著重強調速寫式素描、色彩的訓練,重視對學生快速造型能力的培養。在技能訓練的同時,教師要注意把學生的心理導入到創作、設計的狀態之中,從而有序地刺激、強化學生的創造欲望和思維活動,使學生的創造意識和表現能力得到全面提高。同時,要加大電腦教學的力度。現在電腦已經成為人們生活、學習、工作必不可少的工具,對從事美術工作的人更是起到其他任何工具都不可代替的作用。
4.實施創新化教育的形式,激發學生的發展潛能
在知識經濟的時代背景下,針對教學來講就必須要對現行的經濟方式以及大的經濟環境進行適應,只有這樣才能夠使得學生更好的適應時代的發展。所以,在現在大的社會背景下,教師就需要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不管是在教學的內容方面還是在教學的方式方面都有所改變,其中最直接的就是在教學的過程中充分的考慮學生的自我創新的能力和自己探索的能力,使得學生更好的根據自己的現實情況進行相對應的創新方向上的發展。只有這樣才能夠有效的激發出學生的創作潛能。
四、結語
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首先要保護學生的個性并給其發揮與成長的環境空間。每個學生都自身的特性,而這些特性表現出來正是其藝術特色。在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將自身的內心世界表現出來,并多肯定學生對他人作品的不同看法。最有效的教學是立足學生實際而展開的教學,也就是因材施教。教師要因材施教,因勢利導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藝術貴在有“新”,學生階段是思維最活躍、想法最天馬行空的階段,其創新精神正處于萌芽階段。教師要注重發掘這些閃光點,并進行鼓勵,呵護其開花結果。在教學中教師要營造輕松自在的學習氛圍,并對學生進行觀察力與想象力的引導。同時要運用不同方法進行課堂激趣,激發其創作欲與表現欲。
【參考文獻】
[1]邱珉琦.淺析新時期高職美術教育的現狀和發展策略[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98(25).
[2]格桑次仁.我區美術教育發展之思考[J].西藏藝術研究,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