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橋敏
【摘 要】為適應民辦高校轉型發展,針對現階段GPS數字化成圖課程存在的問題,在課程安排、培養雙師型教師及增強校企合作等方面提出個人對課程改革的基本想法。
【關鍵詞】轉型發展;教學改革;雙師型教師
為適應民辦高校的改革轉型發展,優化調整學科專業結構,各民辦高校針對不同專業均開展了課程教學方法改革的探索和思考,特別是對一些實用性能強、操作能力要求高的課程,更是要求學院能培養出能夠直接上崗的熟練技術人才。對測繪專業、城市規劃專業的師生來說,GPS數字成圖課程是必需開設的一門專業課程,由于近年來,對學生動手能力的要求逐漸提高,許多學院均加強了學生實踐教學環節的課時,相應壓縮了許多理論課程的課時,如此一來,使得原本科目眾多、課時不足的問題更加凸顯出來。
為了適應改革轉型發展的需要、及時解決課時矛盾的現狀,本人結合多年的GPS數字成圖課程的教學實踐經驗,就這門課程的改革提出一些個人看法。
1.GPS數字化成圖課程教學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學院城規專業開設的科目眾多,課時緊湊。但為補充規劃準備階段現狀調查中地形圖的原始資料,城規專業開設了GPS數字化成圖的實踐應用課程,該課程對學生的動手能力要求高,課時較短。而城規專業學生的實踐環節一向都很少,學生的動手能力較差。
另外,教師的GPS數字化成圖能力需進一步加強,未形成專業教師團隊。在現有的專業教師中,“雙師型”教師比例偏低,教師自身的實踐技能缺乏,致使在整個實踐教學過程中重理論、輕實踐技能的訓練現象比較突出。不能適應學院轉型階段要求的進一步發展。
2.課程改革初探
2.1根據課程定位,調整課程安排
根據武漢華夏理工學院的學生培養方案,目前只有城市規劃專業開設了GPS數字成圖課程,課程的培養目的是為了補充規劃準備階段現狀調查中地形圖的原始資料,根據這一培養目標,課程要求學生對GPS測量的基本理論、技術和方法進行認識了解,掌握應用GPS進行小區域控制測量和數字成圖內業兩個重要連貫的數據采集工作,將實際感性認識同理性認識相互融合,達到培養和提高學生利用GPS基本理論知識,解決大比例尺數據采集過程中的實際問題。
根據該課程的定位,為了更好的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熟練操作儀器和使用相關軟件,本人認為可借鑒職業技術學院的課程思路,不單獨開設GPS數字成圖的理論講授課程,而是在原有的實踐課程基礎上再增加實踐課時,如一周變成兩周,并在實踐操作課時中,實行講解-操作-講解-操作的模式進行實踐教學。這樣一來,可以節省理論課時,且讓學生有更多的感性任何和操作實踐。
為達到理論聯系實際、提高學生實際動手能力的實踐教學目的,具體的實踐課程安排如下:將GPS實踐教學分為演示實驗、操作實驗和綜合性實驗三部分。演示實驗主要由指導教師操作,用此增強學生的感性認知,理解操作理論;操作性實驗由學生分組進行,主要目的是熟悉GPS接收機的構造和數據采集的基本操作,初步掌握數據處理的方法。綜合性實驗為核心部分,主要是掌握GPS控制網的布設和應用GPS規范和規程,進行數據采集和數據處理。
3.根據課程特點,培養雙師型教師
目前,大多數的民辦高校專業教師中,“雙師型”教師比例偏低,教師自身的實踐技能缺乏,致使在整個實踐教學過程中重理論、輕實踐技能的訓練現象比較突出。GPS數字成圖課程是實踐操作要求高的課程,學院可以通過課程改革,培養、建立一支適應本專業、穩定的、開放的、具有豐富實踐測量經驗的教師隊伍,使教師具備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合一、課堂教學與現場教學合一的教學能力,讓民辦學院真正能為社會人員的職業培訓、進修提供合適的平臺。另外,學院應重視培養或引進眾多的“雙師型”師資,特別應加強對已有任課教師的“雙師型”培養,如有計劃地安排教師到國內外一流名校做訪學或進修,鼓勵現有教師繼續深造,或到相應GPS實踐操作對口的企業、事業單位掛職學習或實踐鍛煉,同時,對深造或下企業的教師績效評價和考核應建立一套新的指標,從管理制度上體現出學院對雙師型教師培養的支持和重視。
4.增強校企合作,建立實訓基地
任何的教育和培訓都是為了學生最終能綜合應用,而光依靠實踐教學環節是不夠的,與實際工作狀態也有許多不相吻合的地方,因此,學生進入工作崗位后,實施起來存在不少問題。另外,在GPS的實踐教學實施階段,容易出現形式化的問題。很多同學都照搬別的同學的操作模式進行實踐,沒有自己獨立的認知感。如果將GPS的實踐操作與實際工程項目結合,讓學生在實踐工作中體會操作的目的和意義,并由企業針對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給予實習成績,應能極大的提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緊迫感,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因此,學院應充分利用已有的校內、校外實訓條件建立實訓基地,使之具備現場教學、實訓功能,為學生提供實訓場地,另外,應進一步加大對校內外實訓基地的投資和建設力度,改善教學環境和條件,給予學生充分的實習實踐機會和優異的設施條件。學校還應加強與企業的合作教育,建立互利共贏的校企合作運行組織和機制,避免因為生產企業出于對生產、安全、經濟效益、技術保密、管理等諸多因素的考慮,不愿意讓學生從事相應關鍵性操作的崗位,只分配給學生一些附屬性工作,致使實習學生在實踐體驗過程中的積極性收到打擊,實踐不夠深入,實際的教學效果不太理想的情況發生,確保學生獲得足夠的實習機會,獲得滿意的實習體驗,切實提高實習效果。
5.結論
進行改革后,GPS數字化成圖課程的實踐教學體系更注重教師和學生的技能訓練,讓學生通過大量的實踐環節訓練,提高實踐技能。真正體現“以學生為本”的思想,使學生真正成為實踐教學的活動人和受益人。同時,也能大大提高該專業學生的競爭優勢和教師的專業技能。
參考文獻:
[1] 許青云.民辦高校發展如何轉型[N].中國科學報.2015.10.15
[2] 匡翠林,戴吾蛟,蔡昌盛,曾凡河.《GPS定位原理與應用》課程教學改革——面向卓越測繪工程師教育[J].礦山測量.2013.9
[3] 陸金平,李春華. 數字化測圖運用GPS RTK定位技術的分析[J].文摘版:工程技術.2015.9
[4] 別敦榮.民辦高校轉型發展的思考[J].大學(學術版).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