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亮
摘 要: 城市宣傳語對于城市形象的傳播、城市品牌的營銷起著重要作用。文章選取部分重慶城市宣傳語,主要從對偶、比喻、夸張、雙關、引用等使用頻率較高的修辭格的角度進行分析,說明在表達效果上具有語言凝練、意蘊豐富、含蓄幽默、朗朗上口及凸顯城市魅力等作用。
關鍵詞: 城市宣傳語 修辭格 表達效果
修辭格,也稱辭格、修辭手法,是通過修飾、調整語句,運用特定的表達形式以提高語言表達能力的方式和方法,是為了使說話增強表達效果而運用的一些修飾描摹的特殊方法。從網上搜索到重慶40個區縣城市宣傳語共40則,發現城市宣傳語中主要使用的修辭格有以下幾種:比喻、比擬、夸張、對偶、雙關、引用等。現從修辭格的角度對部分城市宣傳語作分析:
一、對偶
對偶是用兩個結構相同、字數相等的詞組或句子表達相反、相似或相關意思的一種修辭方式。對偶聽起來鏗鏘悅耳,便于記憶、傳誦。如:
1.兩江新秀,都市花園(北碚區)
2.版畫結交天下,齒輪轉動世界(綦江縣)
3.鐘靈綠島,毓秀璧山(璧山縣)
4.覽人間奇景,品臍橙詩韻(奉節縣)
5.神秘邊城,魅力秀山(秀山縣)
第2句中,“版畫”對“齒輪”,“結交”對“轉動”,“天下”對“世界”,對仗工整,讀起來朗朗上口,印象深刻,很好地突出了綦江縣版畫的民間藝術和以齒輪為核心的現代機械工業。
其他幾則宣傳語對仗工整,節奏感強,語言簡潔有力,或是描述了城市獨特的環境特色,或是突出了城市豐富的物產。城市宣傳語頂多不超過二十個字,句子短小卻又承載重要的信息和宣傳目的,對偶修辭格剛好滿足了這一要求。
二、比喻
比喻是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點的乙事物來描寫或說明甲事物,可使事物生動形象具體可感。如:
1.高峽明珠,平湖萬州(萬州區)
2.心靈家園,峽谷之城,清涼之都,美麗黔江(黔江區)
3.渝西明珠,美麗龍鄉,宜居城市(銅梁縣)
4.區域經濟中心,重慶衛星城,特色旅游區,都市后花園(南川區)
5.天上街市,魅力渝中(渝中區)
第1句和第3句都把城市比作“明珠”,讀者讀到這兩句宣傳語時便會喚起情感世界對美好珍貴事物的向往,美妙并且值得追尋。
第4句把南川區比作“都市后花園”,進而突出了南川的自然山水特色和地理位置(南川有著名的金佛山風景區,距離重慶主城約一個小時左右的車程)。
第5句將渝中區比作“天上街市”,讓人自然地聯想到郭沫若《天上的街市》中的詩句。凸顯了渝中區山城夜景的燈火璀璨,都市的繁華。
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把城市比喻成什么,設計者選擇的喻體都應是結合城市的特色而來的,否則就是名不副實,有吹噓之嫌。
三、夸張
夸張是在客觀現實的基礎上有目的地放大事物的形象特征,突出事物的本質,引起讀者的聯想。
1.榨菜飄香萬里,白鶴繞梁千年(涪陵區)
2.感受地球心跳,體驗地心之旅(武隆縣)
3.版畫結交天下,齒輪轉動世界(綦江縣)
第1句用夸張的手法很好地彰顯了涪陵榨菜的優異品質和盛銷各地的狀況,也說明了白鶴梁作為“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世界水文資料寶庫”的巨大價值。
第2句宣傳語用夸張的手法描述了武隆縣氣勢磅礴,瑰麗壯觀的天然的石橋和天坑群帶給游覽者的主觀感受,讓人讀了宣傳語之后有一種一定要一探究竟的沖動。
四、雙關
雙關是指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利用詞的多義或同音的條件,有意使語句具有雙重意義,可以增強語言的生動性,營造幽默含蓄的趣味。
1.想長壽,到長壽,常到長壽,健康長壽(長壽區)
2.天下大足,福滿人間(大足縣)
3.一城海棠,四季榮昌(榮昌縣)
以上三句都巧妙地將各自的地名“長壽”、“大足”、“榮昌”融入到城市宣傳語中,讓人很自然地聯想到它們的另外一層含義:“健康長壽”、“豐饒富足”、“繁榮昌盛”,表達了人們對幸福、富足與繁榮昌盛生活的追求,言在此而意在彼。
五、引用
引用是指有意引用成語、詩句、格言、典故等,以表達自己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如:
1.半城山水滿城橘(忠縣)
2.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巫山縣)
3.高峽明珠,平湖萬州(萬州區)
第1句宣傳語引用了香山居士的詩句:“半城山水滿城橘”,突出了忠縣江水繞城而過,漫山遍野柑橘飄香的特點。
第2句巫山縣宣傳語直接引用了唐代詩人元稹的兩句詩“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詩句里包含了巫山女神的傳說,意蘊豐富。
第3句宣傳語則化用了毛主席的《水調歌頭·游泳》中“截斷巫山云雨,高峽出平湖”的詩句,這正好點明了三峽大壩建成以后,把水壩上游原來高峽間狹窄洶涌的江面將變為平靜的大湖。
六、其他
其他還有比擬、頂針、排比、反復等在城市宣傳語中也有一定的使用。在搜集到的40則重慶城市宣傳語中,至少用到一種修辭格的有26則,占65%。
在設計城市宣傳語時,首先應分析城市在歷史文化、地理環境、經濟發展、民風民俗等方面的特色,對城市形象進行準確定位,然后選擇最合適的表達方式方法。根據表達的需要,可以選擇使用修辭格,達到語言凝練,朗朗上口,生動幽默,意蘊豐富,顯現城市魅力等作用。
參考文獻:
[1]李曉群.當代旅游宣傳語的修辭分析.2012.12.
[2]梁煦.修辭視角下的城市旅游宣傳語.安徽文學,2013(12).
[3]肖雪峰.論城市形象傳播中的城市宣傳語.新聞知識,2013(09).
[4]畢劍.我國旅游口號研究進展與展望.旅游資源,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