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芳
語文教學的基本任務主要體現在讀、寫兩個方面,而寫又是主要矛盾。學生進入寫作階段后,“寫”就在體現在作文上。要提高學生作文水平,固然要加強基礎知識和寫作技能的教學,但是最根本的還是要在培養興趣、提高能力上下工夫,不但要告訴學生“這是什么”,而且要告訴他們“應該怎么樣”。
一、培養興趣
前蘇聯教育家贊可夫說:“只有在學生情緒高漲,不斷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獨有的想法表達出來的氣氛下,才能產生出使兒童的作文豐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詞語。”可見,興趣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內動力,當學生對作文產生興趣,他們就會積極主動、心情愉快地寫作。怎樣培養學生寫作興趣呢?
1.指導學生搜集文章,變為自己的“作文集”。
讓學生在作文園地里精心采擷,把自己喜愛的、可借鑒的作文編成集子,作為自己的“作文集”。一是多方面、多角度地搜集,即從報刊上裁剪下來,從學校、老師、同學那里轉抄過來,從電腦網絡中下載過來,從自己的作文中挑選出來;二是規定一定的時間閱讀、篩選。這個閱讀作文的階段正是學生潛入海底尋覓珍寶的過程,也是激發興趣的過程。
2.讓學生品嘗作文成功的快樂。
誘發寫作的心理因素之一就是“出于能獲得榮譽和利益的喜悅”。基于此,教師應該把獎勵當做培養學生作文興趣的催化劑。他們寫了那么多作文,總有幾篇相對而言是寫得較好的,對他們加以贊賞,并介紹給同學們。同學們把作文寫出來給同學、老師看,或貼在作文欄內展覽,這也是一種傳播。因此,教師要盡力創造條件,讓學生的好作文得以較廣泛的傳播,這對激發寫作興趣無疑大有裨益。
二、訓練觀察
大千世界,有定不盡的人、事、物、景,然而,學生作文往往空洞無物,這不是因為他們沒有觀察,而是在觀察時,沒有得到正確指點。因此,只要引導學生到生活的海洋里遨游,觀察,體驗,學生就會用自己的筆描繪這個色彩絢麗的世界。
1.留心觀察身邊的事物。
在生活中如果不做一個善于觀察的“有心人”,許多有用的材料就會從自己的鼻子尖下溜走,寫起文章來必然筆重千斤。因而,要指導學生處處留心周圍事物。如寫一個熟悉的人,首先就要確定觀察的對象,然后設法接近他,觀察人物的肖像、衣著、舉止、言談及內心活動等,以防“身在此山中”,“不識真面目”。還可以指導學生運用各種感覺器官細致深入地觀察,提高觀察質量。如指導學生觀察菊花,通過視覺,了解菊花的形狀、顏色及姿態;通過嗅覺,聞到它的花香;通過觸覺,摸到它的實體;通過味覺,嘗到它的滋味。
2.就地攝取素材觀察。
經常接觸的,不一定就是熟悉的。比如學生寫“我家的住房”,學生天天生活其中,時時舉目可見,但不一定都能寫好,原因是沒有留心觀察。因此,要指導學生善于就地觀察熟悉的環境。如校園、教室、院內……使學生懂得一個道理,只有仔細觀察才能熟悉事物,只有熟悉事物,才能寫好作文。
三、引導積累
要寫出好作文,也如“采蜜”、“煉鐳”一樣,應掌握豐富的素材,引導學生采集原材料,建立一個屬于自己的材料倉庫。
1.從生活中采集作文的原始材料。
整天把學生關在教室里,學生無事可寫,教師也感到無題可出。因此,要通過各種途徑引導學生深入生活,采集素材。一是要組織學生學生親自去“干”,如野炊、郊游、參加文體活動等。二是要帶領學生到現場去“看”,看時圓時缺的月亮、東升西落的太陽、電閃雷鳴的夏夜、白雪皚皚的大地、萬木爭秀的群山、熱鬧非凡的市景、安適靜謐的公園、小巧玲瓏的玩具……
2.將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記錄下來。
學生進入中年級后,就可要求每人準備一個積累本,分兩大類積累素材。第一類專記自己的,總題目為《我的足跡》或《隨筆》;第二類專記他人的,總題目為《我周圍的新鮮事》或《大海拾貝》。這類記錄不要求學生寫成完整的短文,只簡要記下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要點。定期檢查,交換瀏覽,這個小小的素材倉庫里,東西積累得多了,寫作文時就可信手拈來,得心應手了。
四、啟發想象
要形象地描繪客觀事物,就需要運用生動的比喻、擬人的手法;要完整地刻畫每個人物的形象,就需要對他們的內心活動作合理地推測;要比較深刻地揭示某一事物的象征意義,就需要開展較豐富的聯想。怎樣才能使學生神思飛動、文潮奔涌、浮想聯翩呢?
1.睹物想象。
小學生聯想具有直觀性和具體性的心理特點,所想象的內容常以某種具體的東西作為直接依據。比如:一個小小的地球儀,上面只有線條、線條和簡單的文字,讓學生站在地球儀前,尋找向往的首都,尋找長江、長城、黃山、黃河,并用已有的地理知識、生動的語言,把尋找到的地方描述出來。除此之外,還可不失時機地讓學生想象。如帶學生春游,同學們對蒲公英發生了極大興趣,就可以讓學生以《飛呀、飛呀》、《我的旅行》、《我是一棵蒲公英》等為題,分別介紹自己的家,家里有哪些人,長大準備飛到哪里去,想干什么,使學生張開想象的翅膀,激起濃厚的寫作情趣。
2.聽錄音想象。
作曲家創作美妙的音樂,也是來自生活的源泉,聽鳥鳴,想象茂密森林的良辰美景;聞水聲,想象泉水叮咚的溪流,波光粼粼的湖水,洶涌澎湃的大海;錄上一段馬達聲、車鳴聲、人流聲,想象出海的場面,告別的情形,歡騰的鬧市……
實踐證明,作文是一種思想和文字的綜合訓練,是語文教學的中心,非一日之功。小學生有豐富的想象潛力,只要教師善于挖掘,就能開發出更為廣闊的想象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