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迎州
摘 要: 提問是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的目的要求,以提問的方式,通過師生相互作用,檢查學習、促進思維、鞏固知識、運用知識實現教學目標的一種教學行為和方式.有效而恰當地提問是師生交流的橋梁,可以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及時調節教學進程;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增進師生之間的感情,促進教學和諧發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
關鍵詞: 知識關鍵處 教學當問處 難易適當處 學生需要處
一、優選問點,問在知識關鍵處
所謂問點,就是指教學時提出問題的切入點.一般地說,問點應選在知識的重點和關鍵之處,如新舊知識的銜接處、轉化處,以及容易產生矛盾或疑難的地方.如在講授“不等式a■+b■≥2ab”時,一位教師采用了以下提問方式:
一問:在邊長為a+b的正方形中,如圖所示分割出兩個全等的長方形和兩個邊長分別為a、b的小正方形,試比較兩個正方形的面積和與兩個長方形的面積和的大小.
(學生易得a■+b■-2ab=(a-b)■≥0,∴a■+b■≥2ab,即兩個正方形的面積和不小于兩個長方形的面積和.)
二問:若移動兩條分隔線,結論仍然成立嗎?
(對此結論,學生會覺得很奇妙,從而引發學習興趣.同時也進一步認識到a■+b■≥2ab是一個固定的不等關系,與a、b的大小無關.)
三問:公式中“a■+b■”、“ab”能否讓我們產生一些幾何聯想?能否從幾何角度對這個不等式的正確性加以解釋呢?
由于幾個問題都選在新舊知識的過渡處、轉化處,因此通過幾個問題,教師很自然地導出了公式a■+b■≥2ab,學生學得輕松、愉快,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四問:對這個公式還有別的證明方法嗎?
學生很快就能根據完全平方公式給出證明過程.(從幾何角度解釋了這一問題,還可從代數角度解釋.)
通過不同角度的提問,可以讓學生感受知識與知識間的聯系,從而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二、選準時機,問在教學當問處
選準時機,對于課堂提問很重要,時機選得準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否則就會事倍功半.提問的時機,從教學內容的角度來說,應選在知識的重點、難點、關鍵處.如在“二項式定理”的教學中,在得出二項式定理后,為使學生掌握重點內容,可提出以下問題:二項式定理展開式的項數、指數、系數的特點是什么?二項式展開式的結構特征是什么?哪一項最具有代表性?
從教學過程來說,課始要及時提問,通過提問將學生的注意力迅速吸引到課堂教學中.如一位教師在講授“相互獨立事件同時發生的概率”時,他就創設了這樣的問題情境:“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出自哪里?如何解釋?你從中得到什么啟發?從數學的角度你能作出解釋嗎?該設計通過多媒體聲、形、色的引入,讓學生體驗學科整合的魅力,并制造懸念,讓他們集中精力,以極大的興趣投入新一課的學習,同學們都想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解決問題.
課中,學生的思維發生障礙,或受到思維定勢干擾時,要及時提問,以便排除障礙,使課堂教學按計劃順利進行.
學生僅從形式上判斷這一函數不具有奇偶性,既是對奇偶性的誤解,又反映出學生對無理式與對數式的變形基本功不過硬.另一方面,缺乏對定義域的討論是錯解的又一表現.為解決學生這種思維障礙和思維定勢,教師可進行以下提問:判斷函數的奇偶性的前提是什么?在這一前提下,判斷函數奇偶性還可用哪些等價關系?這樣的提問既鞏固了學生對奇偶性定義的理解,又克服了學生理解無理式與對數式變形的困難,使課堂教學能按計劃順利進行.
課尾,當講授時間較長,學生產生麻痹、怠倦心理時,也應及時提問,以便重新振作精神,積極投入學習.
從教學的靈活性來說,課堂教學千變萬化,學生回答無奇不有,教師要根據具體情況及時進行反問、疏問或追問.如在一堂“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的課中,一位教師采用了以下提問方式:
一問:在課前我讓同學們回顧點到直線的距離的定義,現在請同學們告訴我它的定義是什么?
二問:現在你們有哪幾種方法推導公式?(課前已布置學生去推導)
三問:在這些方法中若將相似的方法歸為一類,你們可以將這些方法分為幾類?這幾類方法的解題依據是什么?
這種教學通過及時提問和對各種情形的分析,不僅使知識得到完備,還培養了學生思維的深刻性和嚴謹性.
三、掌握分寸,問在難易適當處
課堂提問要面向全體,照顧大多數,設計課堂提問時要難易適中,不能過難,只面向少數基礎扎實的學生;也不能過易,要使大部分學生通過動腦都能回答出來.如在講授“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時,一位教師通過層層設問,緊緊抓住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啟發誘導,和學生一起得出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四、注意對象,問在學生需要處
課堂教學時,由于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不同,他們需求解決的問題也不同.教師應盡量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要求,多設計些不同層次的課堂提問,如要求“是什么”的判別型、“怎么樣”的描述型、“為什么”的分析型、“有什么異同”的比較型、“有哪些不同意見”的創造型等,針對不同水平的學生進行不同層次的提問,使各類學生都能積極思考,各有所獲.
愛因斯坦說:“提出問題往往比解決問題更為重要.”課堂提問是教師組織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好的課堂提問能夠把學生帶入“問題情境”,使他們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特定的事物、現象、定理或專題上;能夠引導學生追憶、聯想,進行創造性思維.好的課堂提問有助于提高學生運用有價值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言語表達能力;有助于教師及時得到反饋信息,不斷調控教學程序,實現教學目標.一個好的課堂提問,可以啟發學生積極思維,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使課堂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得法的提問,不但沒有好處,而且有害.因此,在新課程的實施過程中,我們必須注意課堂提問方法,提高課堂提問的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