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揚暉++++文巧平++++喻立安
摘 要: 商務合同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正式文件,措詞簡明、精準而明確。本文以奈達的功能對等理論為視角,運用大量典型實例,探討商務合同漢譯策略。
關鍵詞: 功能對等 商務合同 漢譯
引言
國際商務合同是國際貿易往來的基礎,在國際商務交流活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商務合同有其獨特的語言特征。奈達的“功能對等”翻譯標準強調“內容和文體風格達到最貼切的自然對等”,該理論對合同翻譯具有較大的指導意義。本文基于功能對等理論探討商務合同漢譯策略。
一、奈達的功能翻譯理論
美國翻譯理論家尤金.A.奈達(Eugene A.Nida)在《翻譯科學探索》(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中提出動態對等翻譯理論。他認為“所謂翻譯就是在譯語中用最貼切而又最自然地對等語再現源語的信息,首先是意義,其次是文體”。其中,“貼切”是指“切近源語的信息”;“自然”是指譯語種的表達方式;“對等”是指把上述兩者結合起來,是對等語(equivalent),而不是同一語(identity)。動態對等所要追求的就是目的語讀者對譯文信息的反應應該和源語讀者對原文的反應之間保持動態上的一致。
奈達的這一思想,引起不少誤解,認為翻譯只要翻譯內容,不必顧及語言表達形式。因此,奈達之后把“動態對等”改為“功能對等”。在功能對等中,奈達對“信息”作了進一步的界定,聲明信息不僅包括思想內容,而且包括語言形式。他認為:功能對等的翻譯下,要求“不但是信息內容的對等,而且,盡可能地要求形式對等”。并且,他對改變形式提出了五個條件。最后奈達對“功能對等”做了進一步闡述,認為光提出“最貼切的自然對等”是不夠的,還可以有幾種譯文,并都可認為實現動態對等或功能對等,但沒有一種譯文可以稱得上與原文最完美的對等。翻譯只能達到“功能對等”或者說是“實際上的交際對等”。因此,他提出了最高層次的對等和最低層次的對等。最高層次的對等,是指“譯文達到高度的對等,使目的與聽眾或者讀者在理解和欣賞譯文時所做出的反應,與原文聽眾或讀者對原文的理解和欣賞所做出的反應基本上一致”,這種高度的對等幾乎是永遠達不到的,尤其是兩種語言在文化差異較大時更不可能達到。所謂最低層次的對等,是指“譯文能達到充分的對等,使目的語的聽眾或讀者能理解和欣賞原文聽眾或讀者的理解和欣賞”。奈達認為,在最高層次對等和最低層次對等之間,可有各種不同層次的對等。承認對等有一定的范圍,是較為現實的做法,比只承認一個對等標準的做法要現實得多。
二、國際商務合同的語言特征及其翻譯
商務合同屬于專門用途英語范疇,同時隸屬于法律文件范疇,有其獨特的語言特征。筆者認為要達到商務英語漢譯的功能對等,應該對商務合同的語言和文體特征有所了解,采取相應的翻譯策略實現交際對等。
(一)明確合同中正式、專業詞匯。
1.古體詞
商務合同中經常使用一些嚴謹、莊重的詞來體現其法律約束力。如古體詞的使用,通常是“here,there,where”與介詞“after,at,by,from,in,of,to,under,with,as”等小品詞構成的復合詞。如:
(1)In accordance with the terms of this agreement, the Seller hereby agrees to sell and the Buyer agrees to purchase the goods according to the terms and conditions stipulated below:
買賣雙方特此同意按下列條款買賣以下貨物:
(2)All Confidential Information furnished hereunder shall be returned to it or destroyed promptly at Party As request together with all copies made thereof by Party B. Upon request, party B shall send Party A a destruction certificate.
本協議下的所有保密信息文件(包括乙方的備份件)應退還于甲方或者經甲方要求立即銷毀。一經要求,乙方應向甲方提供銷毀證明。
文中“hereby”意為“by reason of this”,“特此”的意思;“hereunder”意為“under this agreement”,“本協議下”的意思;“thereof”意為“of the confidential information”,表示“關于保密信息的”。為避免混淆這類詞,要掌握一些規則:here代表this,如herein=in this, hereinafter=later in this Contract; there代表that,如therein=in that, thereof=of that; where代表which,一般與介詞連用,引導定語從句,如whereof=of which。當然,這只是一般的規律,在翻譯時要對具體的例子做出靈活處理,用貼切的漢語再現合同的語言特點。
2.經貿、法律專業詞匯。
商務合同中多出現諸如“Force Majeure(不可抗力),remedy(救濟),right of recourse(追索權),factoring(保理),open policy(預約保單),等專業詞匯,這讓非專業譯者翻譯起來費解。
If the Publisher fails to issue the Work on or before that date all rights granted by this agreement shall revert to the Proprietor forthwith without notice and the advance provided for in Clause 6 hereof shall be forfeited,without prejudice to any claim which the Proprietor may have for damages or otherwise.
若出版商未能在該日或該日之前發行作品,無需所有人事前通知,出版商應將本協議授予的所有權利立即歸還所有人。第六條中規定的預付款也應由此被沒收,這并不影響所有人對損害賠償金或其他情況提出索賠。
文中“shall”被賦予了法律意義,意思是“應該”,合同中大量使用“shall”體現其嚴肅性和正規性。“damages”在日常英語中意為“傷害、損失”,意思是因受傷對人、物或者名聲等造成的損失或者傷害,而在商務英語里意為損害賠償金或者損害賠償。倘若在翻譯中不能準確地把握此類詞匯的含義,就會造成誤解和歧義,無法形成源語與目的語之間的功能對等。
3.同義詞的連用
合同中經常出現一些關鍵詞采用同義詞連用的現象,如:
provisions and stipulations(規定) fulfill and perform(履行)
sole and exclusive (唯一的) by and between(與)
注意漢譯此類詞組時,無需重復同義詞或近義詞。上述同義詞的連用體現合同的莊嚴和嚴謹,使合同語言更加正式、有力、精準,同時能夠減少合同條款被誤解和曲解帶來的麻煩。
(二)商務合同中長、難句的翻譯。
與普通英語相比,國際商務合同多以復合長句為主,通常會出現修飾語、句套從句的“支狀結構”等附加成分。這些附加成分對主句進行解釋說明和限定、對合同雙方的權利和義務進行限定。這樣合同雙方就盡可能考慮到所有可能性,避免因語義模糊可能造成的誤解。在翻譯時,可以采用相應的翻譯策略將句子簡化,從而貼切而自然地再現源語信息。
(1)將被動句翻譯為主動句
Any and all disputes,controversies or claims(“Dispute”)arising out of or relating to the interpretation or implementation of this agreement,or the breach hereof relationships created hereby shall be settled through friendly consultation.
因本協議的解釋或者執行、本協議下的違約或者因本協議建立的關系而產生的或者與此相關的所有爭議、分歧或者索賠(以下統稱為“爭議”)應由雙方友好協商解決。
(2)拆句法
拆句法是把一個長而復雜的句子拆分為若干個較短、較簡單的句子。
Whenever PK applies for registering or has registered,by itself or in the name of others,(i)any kind of “Exclusive Marks of Zhengzhou Nissan”,or(ii)any domain name that incorporate any “Exclusive Marks of Zhengzhou Nissan”,either before,during,or after the effective period of this Agreement,whether with or without express or implied consent of Zhengzhou Nissan,PK shall immediately cancel such application or registration,or transfer to Zhengzhou Nissan such “Exclusive Marks of Zhengzhou Nissan” that it has applied for or registered,or domain name that is has applied or registered,and bear the fees in relation thereto and Zhengzhou Nissan will not make any indemnification therefore.
翻譯此句時,先把整個句子拆分為主句“PK shall...”和從句“whenever PK...”,然后將從主拆分為主語”PK”,賓語(i) any kind of “Exclusive Marks of Zhengzhou Nissan”,or (ii) any domain name that incorporate any “Exclusive Marks of Zhengzhou Nissan”,狀語“either before,during,or after the effective period of this Agreement,whether with or without express or implied consent of Zhengzhou Nissan”,接著將主句進行拆分為兩個簡單句“PK shall...”和“Zhengzhou Nissan will…”,從而整個句子結構就一目了然了。
在任何時候,如果PK以自己或他人名義申請注冊或者已經注冊(1)任何此類鄭州日產專屬標記,或(2)任何此類域名,無論在協議存續期間之前,期間或之后,不管有或沒有鄭州日產明確或暗示同意,收到鄭州日產的要求之后,PK應當立即取消此類申請或注冊,或將已申請或注冊的此類鄭州日產專屬標記或者已申請或已注冊的域名轉移給鄭州日產,并承擔有關費用,鄭州日產不對此進行任何賠償。
結語
功能對等理論在商務合同漢譯中有助于強化譯文的邏輯性、規范性和準確度,為國際商務合同的翻譯拓寬思路。由于源語者和目的語者的社會背景、文化背景、審美情趣、立場觀點等不同,要使兩者的反應完全一致是很難的。譯者平時多加強理論學習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并在翻譯實踐中總結經驗,定能不斷提高自己的翻譯水平,從而讓商務合同翻譯更準確、規范。
參考文獻:
[1]Eugene A.Nida.Language and Culture-Context in Translating[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11.
[2]陳建平.對外經貿合同翻譯失真問題分析[J].中國科技翻譯,2003(4):32-35.
[3]傅偉良.法律英語翻譯[M].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2010.
[4]馬會娟.奈達翻譯理論研究[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3.
[5]楊壽康,易治賢.提高對外經濟合同英譯質量的探討[J].中國科技翻譯,1996,(9):4-7.
基金項目:項目來源益陽市哲學社會科學立項課題,“功能對等理論視角下的商務合同漢譯及問題分析”(2015YS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