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海
[摘要]內蒙古的發展,是不協調的,它像是我國改革開放初期的一個縮影。在呼和浩特、包頭、錫林郭勒等大城市之外,甚至大城市的周邊的城鄉結合部,是大片的農牧區,農牧區的發展與城市的發展相對來說比較滯后,農牧民收入下降,城鄉差距顯著,這些問題在內蒙古大量的旗縣十分顯著。如何解決人才的問題?必須在牧區旗縣當前的經濟環境下,從現有人才角度進行分析,探討如何通過自主培養,提高現有人才的素質,滿足內蒙古牧區旗縣對人才的需求。
[關鍵詞]人才;內蒙古牧區;優化配置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5289
內蒙古旗縣的發展艱難,人才缺失是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因為經濟發展滯后,社會保障制度非常不健全,造成很多的優秀人才寧愿在北上廣艱難打拼,也不愿意在內蒙古的牧區旗縣發揮自己的作用,短期內旗縣很難留下優秀人才,而牧區內部的人員,由于受到傳統放牧思想的影響,造成人員的受教育程度偏低,再加上沒有系統的牧區人員培養機制,造成人員素質偏低,嚴重制約著牧區經濟的發展。如何解決人才的問題,必須在牧區旗縣當前的經濟環境下,從現有人才角度進行分析,探討如何通過自主培養,提高現有人才的素質,滿足內蒙古牧區旗縣對人才的需求。
1內蒙古牧區人才培養的范圍及人才需求
11范圍
上文提到,當前的內蒙古牧區很難吸引優秀人才,只能從自有人才培養的角度出發,內蒙古牧區人才培養的范圍從地域范圍上來說,就是在牧區長期定居并且可以為牧區發展作貢獻的當地人員,當然也包括家在牧區但是外出務工的人員。牧區旗縣政府,通過引導和扶持,將現有人員通過集中組織學習或者分類培養的方式,讓其素質提高,更易于發揮對于牧區建設和發展的價值。
12人才需求
目前內蒙古牧區人才的需求主要是農牧業技術人員和相關的獸醫。
2內蒙古牧區旗縣人才培養的現狀
21資金投入不足
受制于當地經濟發展比較單一的特點,牧區的經濟收入大部分來源于牧區的農牧業收入,本身農牧民的生活艱難,政府的資金進行分配時,總會出現僧多粥少的局面,現有的資金補助牧民生活、維護牧區的穩定已經捉襟見肘,很難有剩余資金進行現有人才的培養。
22農牧民對于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
內蒙古自古是一個游牧民族,該民族是一個馬背上的民族,民族文化的傳承大多通過歌舞形式,因為文化的原因對于文字的需求不是特別強烈,很多牧民還受到傳統風俗的影響,不但不重視自己的文化知識水平的提高,同樣不重視自己孩子的技術能力的提升,總是用老一輩總結的放牧經驗,跟不上現今經濟的發展形勢。
23牧區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牽頭人相對稀缺
牧區中的能人、大戶、企業以及政府部門等關鍵人物由于承擔了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創新的一部分組織成本,從而直接催生了一批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產生。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牧區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數量是關鍵人物的線性函數,即隨著關鍵人物數量的增加,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數量可能也會隨之增加。但是,在目前的牧區中,關鍵人物的缺乏成為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的瓶頸。首先,牧區中能人、大戶和企業本來就數量有限。其次,現有的這些能人、大戶和企業由于受到自身條件和外部條件的約束,在發展專業合作經濟組織中的作用進一步受到限制。相當一部分能人和大戶由于在市場競爭中獲得了成功,因而過分地看重個人能力的作用,看不到合作帶來的積極后果;還有一部分能人和大戶,雖然意識到了合作的好處,但是短期利益的驅使使得他們不愿意承擔牽頭人付出的組織成本;還有的能人和大戶可能由于個人威望等原因難以成為牽頭人等。事實上,由于牧區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導致能人和大戶在牧區的分布也是不均勻的,有些嘎查集中了較多的能人和大戶,有些嘎查則一個也沒有。最后,政府部門參與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建立,往往需要有相應的資金作為配套,這對于經濟發展落后的牧區政府來講,負擔這樣的費用無疑是難以大量實施的。況且,政府在資金使用方面的低效率是公認的,經過“跑、冒、滴、漏”能夠到達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手中的資金,其數量就更是難以得到保證了。因此,政府部門作為牽頭人不可能有很好的前景。
3內蒙古自有人才培養的途徑
31關心現有人才
上文提到,內蒙古牧區因為社會保障制度不健全,再加上牧區生活條件惡劣,牧區現有的人才,能留在牧區為牧區的社會主義建設做自己的貢獻,是十分不容易的一件事情。牧區旗縣政府,必須要給予這部分人才力所能及的幫助,可以通過發放人才補貼的形式,給予現有人才一定的經濟補助滿足生活需要,提高對于現有人才的社會地位,讓每一個牧區人民都知道掌握技術、不斷學習的重要性。
同時,對于現有人才,政府也應該加以引導,讓人才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在基層的生活、工作中,寓教于樂,不斷向牧區人民傳授自己的技術,提高牧區人民的整體素質。
32發展牧區人才
牧區的整體教育體系比較落后,在這個現實條件下,牧區旗縣政府必須發揮自己的作用,大力倡導馬上課堂、牧區課堂,通過專業的技術人員下牧區,在馬背上,在蒙古包里,向牧區人民普及文化知識,解決生活難題,對于前期條件比較好或者學習領會能力比較快的牧區人民要加大培養力度,建立培養檔案,重點發展,通過對其的不斷教育讓其掌握一項有助于牧區發展的專業本領,從而發揮其在牧區中的輻射作用。
對于現有的人才,政府更應該加大培養力度,對其進行發展。可以在外聘請專業的老師,定期舉行牧區人才培訓班,提高現有人才的技術專業性,讓其在現有技術的基礎上加深理解,或者發展新的技術,從而更好地服務于牧區旗縣建設。
33優化配置人才
在現有人才緊缺的情況下,牧區旗縣更應該加大人才的優化配置,比如牧區的畜牧業人才、獸醫等,一個區域如果多出一個專業人才,可以通過深入洽談、給予一定經濟補貼的方式,調度該人才向沒有該專業人才的其他牧民集結點進行發展。同時在一個放牧點也應該盡力實現人才的多樣化,滿足農牧區放牧點的需求。
這就需要,牧區旗縣政府建立人才信息庫的時候不要單純進行個人信息統計,還要有區域的概念,明確每個區域人才的數量和人才的技術水平與能力,從而統籌兼顧,合理配置相關人才。此外,當地政府對于每一個重要人才,也需要深入了解其性格特點,在進行人員統籌調度的時候,必須要考慮到人才關于調度的看法,不能“一刀切”,應該做到每一個重要人才的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只有這樣,才能做到被調度分配的人才在其牧區放牧點發揮自己應有的價值。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現如今,內蒙如旗縣人才仍然面臨很大的缺口,尤其是對于農牧業技術人員和牧區醫生的缺口十分巨大,這嚴重影響著牧區畜牧業的發展和牧區人民的醫療健康水平,上文提到的方式,僅僅是人才培養途徑的冰山一角,希望能夠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內蒙古旗縣人才的培養,歸根結底還需要牧區人民、牧區政府和社會專家學者共同努力。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內蒙古牧區旗縣現如今人才的培養體系的建設,還需要黨和政府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內蒙古人民也需要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改變傳統的思維觀念,以提高技術水平、增加文化知識作為驕傲,同時也要學會分享技術知識,通過不斷分享實現牧區發展的共贏。總之,內蒙古的人才培養是一個長期過程,政府在下力氣進行培養的同時,也要做好長遠的規劃,讓牧區旗縣的人才培養形成常態化機制,不能因為牧區領導的更迭而變化大的方針策略。
參考文獻:
[1]北京師范大學教務處研究性教學:創新人才培養的成功模式[N].中國教育報,2012-10-16
[2]李小燕論高校復合型人才的培養模式[EB/OL].(2010-12-14)中國論文下載中心
[3]王駿勇南京大學探索本科通識教育模式[EB/OL].(2013-09-22)新華網
[4]創新型人才涌現關鍵在教師——從中外大學校長論壇看高校師資隊伍建設[EB/OL].(2010-07-21)中國教育科研網
[5]史根東創建新型人才培養模式[N].光明日報,2013-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