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肖數 徐又佳 池藝 張俊超
摘要]在經濟新常態,我國面臨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問題,經濟發展方式、產業結構正發生重大調整。新生代農民工作為生產中堅力量,科學認知其技能培訓現狀,分析政策影響,建立規范高效的職業培訓模式,對深化改革、動能轉換、深度實現城市化都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新生代農民工;技能培訓;創業;動能轉換;城鎮化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5295
當前中國經濟發展速度正由高速轉為中高速增長的新常態,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發展動能從要素、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勞動力總數量增速自2010年不斷回落,人口紅利減少,這意味著1980年后出生的第二代農民工,即新生代農民工,將成為制造業主要生產力,是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提高新生代農民工技能水平、建立新的技能結構、創新就業方式,有利于化“人口紅利”為“人才紅利”,為中國經濟注入新的發展動力。
1新生代農民工職業培訓現狀
本文根據已有研究和實地調研分析新生代農民工職業培訓現狀。選取武漢光谷太陽城工業園區為調查點,以366名新生代農民工為調查對象,采取問卷調查和個案訪談相結合的調查方式。
11新生代農民工參加職業培訓比例相對提升
相較于老一代農民工,新生代農民工更樂于參加職業培訓。統計顯示,455%的新生代農民工參加過相關職業培訓,老一代農民工的參加比例不足17%。新生代農民工為了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完成自身規劃的目標,往往選擇通過職業培訓獲得更好的薪酬待遇,以達到職業期望,提高社會地位。
12職業培訓針對性不強且方式相對單一
培訓機構目前開設的課程針對性不強,對他們在工作上的崗位晉升、工資水平提高沒有明顯影響。培訓機構開設課程時,未進行實際調研,導致開設的課程無法滿足農民工的發展需求。
怎樣使培訓方式更加多元化也是亟待解決的問題。調查顯示,超過25%的新生代農民工表達想要通過“網絡學校自學”。這一方面表明新生代農民工已經開始掌握基礎網絡使用技術并希望通過網絡提高自身技能,另一方面也敦促培訓機構需要加緊建設,為農民工提供更多職業培訓選擇。
13新生代農民工將創業知識培訓作為主要領域之一
在培訓內容的選擇上新老兩代農民工都對“專業技能”表現出了極高重視。但新生代農民工對“創業知識”也表現出了很大興趣,有積極意愿通過創業來實現就業。新生代農民工的“三高一低”特征使他們在選擇培訓內容時會傾向于選擇與金融財稅、生產經營等與創業密切相關的智力型課程。從這一點來看,隨著新生代農民工群體的逐漸成熟,參加創業知識培訓的新生代農民工規模還將繼續擴大。
14經濟效應對職業培訓有重要意義
對于新生代農民工來說,在基本文化程度已經具備的情況下,職業培訓是影響工資水平的主要因素。調研結果顯示,在進行職業技能培訓后,新生代農民工的月工資提高了68%。但是只有84%的新生代農民工的職位得到了提升,大多數新生代農民工的工作層面沒有變動。職業培訓往往需要新生代農民工的財力、時間投入,如何使新生代農民工通過職業培訓不僅僅得到工資水平的提高,也能得到職位、管理層面上的晉升,需要政府部門、NGO組織的支持與配合。
2影響新生代農民工職能培訓現狀的政策分析
21城鄉二元制的制約
城鄉二元制的存在使不公平的政策存在在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與農民工生存發展休戚相關的領域。權利不公平、機會不公平和規則不公平使農民工群體無法得到與付出相稱的回報,無法實現其發展規劃。相較于城市職工,農民工的培訓補貼往往較低,且培訓內容、方式較少,選擇范圍小。
若建立在城鄉二元制上的公共性政策偏差可以得到有效矯正,不僅僅對現階段農民工發展有著重大積極影響,對我國生產后備軍——農民工子女的教育問題也有深遠意義。
22政策缺乏明確方向和系統規劃
統計顯示,自2001年國家頒布的農民工培訓文件的數量、政府政策執行力度都遠大于和高于此前任何時期。但縱觀我國相關政策,它們往往從一時的經濟需要、文件導向、城市建設出發,重視培訓成績而非實效,功利性較強,忽視農民工群體的未來發展新要求、產業升級需要,難以激發新生代農民工群體的自發熱情,提高其就業競爭水平,難以真正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缺乏長期的目標導向。
23鼓勵回鄉創業
在創業成為主流就業形勢的新常態時期,2015年6月發布的《關于支持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的意見》針對農民工返鄉創業提出了政策支持。
歷年研究發現,政策導向對農民工創業有著重大影響。國內外研究發現當各項政策發生綜合作用時,只有“創業技能培訓”“稅收減免”和“創業信貸提供”政策對新生代農民工返鄉創業影響尤其顯著。同時結合調研結果,當問及新生代農民工返鄉創業時第一需要的政策是什么時,有593%的受訪者將“創業技能培訓”作為第一選擇,可見現階段創業培訓的急迫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