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麗艷
摘 要:數學的學習,對于邏輯思維較差的小學生來說一直是弱項,但是數學作為基礎學科又非常重要,因此還是要想辦法學好。小學階段高年級的學生集中在五、六年級,處于一個準備或者正在為小升初考試準備的階段,總體上對于數學的知識已經學完。那么在最后的收尾階段應該如何學習數學?如何進行系統而又全面的復習?主要從四個部分總結全文,第一部分主要介紹如何構建數學的知識體系;第二部分探討學生應該如何做,做什么樣的習題;第三部分講解大量做練習題的目的和意義;第四部分為結論部分。
關鍵詞:總結知識;知識框架;練習題
一、總結知識點,構建知識框架
小學高年級的學生要為不久后的小升初考試做準備,其中包括對于數學的學習,大部分的內容已經學完,但是零散的知識點如何連接到一起,這是必須要考慮的問題。如果說不對學過的內容進行總結,那么零散的知識點是無法應對類似小升初這樣的綜合考試的。因此,高年級的學生在這一時期的首要任務是總結學過的知識點,將知識串聯起來,形成體系,形成更加持久的記憶。
那么如何將知識點聯系起來?最好的辦法就是構建知識框架。知識框架就像一根線一樣可以將學過的知識串起來,然后需要用哪部分知識自行提取就可以了。在構建框架的時候可以采取如下幾種方法。首先,把所有的數學課本都找出來,按照教材的順序,從第一頁開始翻看,看到一個知識點就將其記錄下來,寫到最后,就可以得到一個關于小學數學所有知識點的列表,然后再將其進行分類整理,比如說,四則計算的歸一類,圖形計算的歸一類等,分類進行復習,也叫專題復習,可以有效彌補所學知識中缺失或掌握不扎實的那部分,對于綜合復習有很大幫助。
我們還可以按照教材的順序,分冊整理,即一年級的內容放到一起,二年級的放到一起。以此類推,記住每一冊都大概講了些什么知識,最后六冊書累加到一起,就可以比較清晰地把握小學數學的知識體系了。可以采用樹形結構圖,從主干分出不同的枝干,樹枝上分別記錄不同單元或章節的知識點。通過不同方式的整理,反復整理與記憶。到最后,達到這樣一種境界,即拿出一個知識點學生可以記得是在幾年級學的,在哪個章節學習的。到這種程度,就可以輕松地應對小升初數學考試中95%以上的內容。
二、做不同類型的試題
除了以上所講的要構建知識框架或知識體系以外,還要多做不同類型的試題。試題最好是貼近考試內容的真題,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與考試對接。做不同種類的題主要有這樣幾個好處。第一,通過做不同類型的試題,學生可以擴大知識面,在考試的時候也可以輕松應對不同類型的考題。重點小學之所以升學率高,師資力量強是一方面,硬件基礎設施健全也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學生接觸的題型比非重點學校的學生多很多。各種類型的題都見過,考試題中說不定就有他們曾經做過的翻版。然而這并不能算作不公平,個人知識的獲取數量本身就是不一樣的,接觸的多自然就更加熟練。第二,培養學生不同的解題思維。可能不同類型的試題所考查的內容是大同小異的,但在形式上卻有可能截然不同,思維的切入方式也肯定截然相反。學生在不斷接觸各種類型題目的過程中,思維得到了更多的訓練,所以在考試時,即使是遇到了沒見過的題型,也可以將思維發散出去,從不同的角度去解答考試題。而若是遇到了針對逆向思維、邏輯思維等的題目,由于之前經過了大量的訓練,所以做對該類題目的可能性會更大。
三、進行大量練習
進行大量練習的目的就是要達到“熟能生巧”的地步。在小學高年級階段,會經過一遍遍的復習,知識點反反復復講解,就是要在重復的過程中加深學生印象,練習過好幾遍的知識點會讓學生有更深刻的理解。通過大量做題,不斷深化知識的內涵,讓學生可以在考試的過程中更加靈活地應用知識。
對于一個正常的小學生來講,如果不是天賦異稟,而且也達不到過目不忘的境界,那還是應該沉下心來做練習題。練習題不僅可以增加學生的習題儲備,還可以在練習的過程中查漏補缺,或者學會新的知識點,找出更加簡單的解題方法等。不要盲目相信所謂的高效學習法,對于小學生來說,學習僅憑高效的方法,而沒有付出絕對量的時間,這種方法再高效也沒有意義。就好比之前有人說過,學習英語根本不需要背單詞,這顯然是一個偽命題。學習一種語言而不去學習它的文字,僅憑肢體語言和眼神交流是不可能理解全部或者大部分內容的。所以說題海戰術雖然存在一定弊端,我們也應該承認,它的確給學生造成了巨大壓力。但同時也應該看到,這是事物量變要經歷的過程,沒有量的積累,如何達到質的突破?所以小學五、六年級的學生,不要被所謂的“高效方法”所蒙蔽,不付出努力而只是變相地投機取巧,這并不會增加成功的幾率。一定要靜下心來,安穩地做題,在練習的過程中捋順自己的知識框架,達到爛熟于心的境界。
總之,小學高年級的學生在學習數學時,還是要先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知識框架,有了體系框架,便可以收放自如地從記憶中獲取、重現;同時也要注重試題的練習,要多做不同種類的試題,采用不同的思維方式、結題方式等,也要進行大量的練習,每天做幾道題,要堅持到考試前的最后一刻,這樣考試的時候才不會感到陌生,才有可能取得更好的成績。
參考文獻:
[1]王小揚.談數學課堂中創新能力的培養[J].中小學教師培訓,2000(6):22.
[2]唐德山.對中小幼學校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幾點認識[M].延邊大學出版社,2005-11.
[3]夏時琨.科學編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J].中小學數學,2006(7):76.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