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洪
摘 要:學習的內容既來源于生活,也是為了生活而服務。小學生對生活的認知在其成長的經歷中會不斷豐富,為科學文化知識的學習奠定必要的生活基礎。從小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結合小學生的個性特征,利用小學生的生活經驗為促進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而創新多種教學形式,從而加強數學知識的應用與鞏固,有利于推進數學課堂的教學改革,提高教學效果,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關鍵詞:生活;意義;應用
一、小學數學在實際生活中應用的意義
我們的生活可以反映出各方面的內容,也可以讓我們從生活中學習各方面的內容。將數學學習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是數學教學中一種創新的教學形式,給學生的數學學習帶來重要的意義,具體體現在:
1.有助于加強學生對生活的體驗
數學可以說是生活中的組成部分,學生不僅可以從生活中學到數學知識,還可以提高自己對生活的體驗。我們從小對周圍事物的認識也有很多與數學有關的,如基本的數數能力,有多少個人、多少件東西、多少輛汽車等,這些內容都通過數量關系來進行表達,數字的使用方法就是生活中的一種常見現象,因此,我們是在學習數學也是在學習生活,積累生活經驗,體驗生活趣味。
2.有助于鞏固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
我們從書本上學習到的知識最終要回歸到實踐中,只有運用到實踐生活中去才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讓學生深刻地體會到知識對生活的作用。如公式的歸納則是前人經過無數的實踐得出來的,所以我們把學到的數學知識再應用到生活中解決問題時,說明我們對知識的理解進入更深的階段,這也是培養學生發明創造能力的重要前提——對知識的透徹理解和靈活運用。
3.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從《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提出的要求來看,數學課堂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調動學生主動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就源于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果學生對學習的內容不感興趣,就沒有學習的動力,更不會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來。因此,在生活中應用和鞏固知識能起到化難為簡的良好效果,提高學生學習的愉悅感。
二、從生活中應用與鞏固數學知識的教學策略
1.引導學生留心觀察生活,挖掘生活中的數學現象
數學現象存在于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只要我們細心留意觀察,就會發現生活中數學的蹤影。如小學生喜歡逛商場,當看到自己喜歡的東西降價打折時,就會產生一股想要買的沖動,但這時需要運用數學知識來計算要買這一商品是否劃算。在人教版小學高年級的數學教材中,百分比的學習所涉及的多是商品買賣、打折銷售的內容,讓小學生運用學到的百分比知識學會精打細算,體驗社會消費的樂趣。
2.引導學生運用數學知識,動手解決生活問題
學習的出發點是為了學有所成、學以致用。在教材中,有時候也會列出一些與實際生活相關的問題,引導我們怎樣思考解決。例如,以計算長方形游泳池周長為例,我們把學生帶到游泳池旁邊,給學生提供測量工具,先讓學生自己動手,利用現有的各種計算工具制定實驗方案,嘗試如何測量出游泳池的周長,然后再使用公式進行計算驗證,如果測量的結果與計算的結果出現不一致,要及時找出錯誤原因,從而得出正確的結果。知識理論與實驗結果相得益彰,既引導學生驗證了公式的正確性,又讓學生體會到動手實驗解決問題的快樂,這也是在生活中加強數學知識應用與鞏固的教學策略之一。
3.引導學生形成良好個性,加強理解數學知識
數學的學習講究靈活性和運用性,僅靠死記硬背是學不好的。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我們要教給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特性,生活特性也會影響到學習個性的形成,如性格堅韌的人在學習上也會孜孜不倦,堅持對知識的學習與探討。作為教師,我們首先要對小學生的生活特性有比較全面的了解,針對小學生的共性設計教學過程,引導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此外,我們還可以從小學生喜歡游戲的特性著手。如果能將游戲與教學內容結合起來,更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三、在生活中鞏固數學,在鞏固中理解數學
生活是小學生學習的豐富資源,也是最好的學習資源,學習本身也是生活中的一部分。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發現和了解數學現象,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把生活經驗與數學知識結合起來具有重要意義,以小學生的生活體驗幫助學生加強鞏固和理解數學知識,讓小學生體會到學習數學的快樂,推動小學生更加努力地學習數學。
參考文獻:
[1]魏亞琴.對小學數學合作學習的調查與反思[J].基礎教育研究,2004(9).
[2]章顯聯.數學游戲與數學課堂教學[J].數學教學,2005(8).
[3]趙潔,李碧琦,鄭平.對數學生活化的認識與思考[J].衛生職業教育,2011(13).
[4]蔡曉云.數學教學生活化之我見[J].小學時代:教師,2011(7).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