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連銳
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望志路106號(今興業路76號),來自7個省市的13名代表,齊聚李漢俊之兄、社會名流李書誠家里,召開了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13名代表是:上海的李達、李漢俊;北京的張國燾、劉仁靜;山東的鄧恩銘、王盡美;湖南的毛澤東、何叔衡;湖北的董必武、陳潭秋;廣東的陳公博;日本的周佛海;陳獨秀指定的代表包惠僧。出席會議的還有共產國際的代表馬林和共產國際遠東書記處代表尼克爾斯基。
會場陳設簡樸,但氣氛莊重。會議進行到30日晚上,代表們正在開會時,一名陌生的中年男子突然闖入會場,環視一周后又匆忙離去。具有長期秘密工作經驗的馬林立即斷定此人是敵探,建議馬上中止會議,迅速轉移。十幾分鐘后,法租界巡捕包圍和搜查會場,結果一無所獲。由于代表們的活動受到了監視,會議無法繼續在上海舉行。在李達夫人(她是浙江嘉興人)的提議下,決定到嘉興南湖去開完最后一次會議。于是代表們分批轉移到浙江嘉興南湖的一艘游船上召開了最后一天的會議。
黨的一大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綱領,確定黨的名稱是“中國共產黨”,規定黨的綱領是:革命軍隊必須與無產階級一起推翻資本家階級的政權,承認無產階級專政,消滅資本家私有制,聯合共產國際。綱領明確提出要把工人、農民和士兵組織起來,并確定黨的根本政治目的是實行社會革命。一大選舉陳獨秀為中央局書記,李達為宣傳主任,張國燾為組織主任。
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大會是在反動統治的白色恐怖下秘密舉行的,除了大會會場一度遭到帝國主義的暗探和巡捕的騷擾外,在社會上并沒引起多大注意,好像什么事也沒發生。但是,就在這個時間,一個新的革命火種已經在沉沉黑夜的中國大地點燃起來。
黨的一大沒有制定黨的章程,但一大黨綱已經包含屬于黨章性質的一些條文,如關于黨員條件、入黨程序,還規定在全黨建立統一的組織和嚴格的紀律。一大黨綱具有了黨章的初步體例,實際上起了黨章的作用。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英租界南成都路輔德里625號(今成都北路7弄30號)舉行。出席大會的有黨的中央局成員、地方組織的代表等共12人,他們是:陳獨秀、張國燾、李達、蔡和森、鄧中夏、施存統、王盡美、鄧恩銘、項英、向警予、高君宇、張太雷。他們代表著全國195名黨員。共產國際代表維經斯基也出席了會議。
大會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關于共產黨的組織章程決議案》規定了黨的政治綱領、奮斗目標、黨的性質等內容。實際上構成了后來黨章的總綱部分。《宣言》指出黨的目的是:“組織無產階級,用階級斗爭的手段建立勞農專政的政治,鏟除私有財產制度,漸次達到一個共產主義的社會。”《宣言》在分析國際國內形勢和中國社會性質的基礎上,提出在目前的歷史條件下,黨的奮斗目標是:消除內亂,打倒軍閥,建設國內和平;推翻國際帝國主義的壓迫,達到中華民族完全獨立;統一中國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這實際上制定出了黨在現階段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即黨的最低綱領。
黨的二大第一次將黨在民主革命中要實現的目標,同將來進行社會主義革命要實現的長遠目標結合起來,不僅明確提出反對帝國主義、反對封建主義的民主革命任務,并指出要通過民主革命進一步創造條件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初步認識了最高綱領和最低綱領的關系。
二大會議期間,中央局根據一大決定向大會提交了一個黨章草案,與會代表對黨章草案進行了認真的討論和修改,最后黨的二大通過了第一部《中國共產黨章程》。
二大通過的《黨章》采取分章的體例,共六章二十九條,分別對黨員的條件和審批程序、黨的組織系統及其構成、黨的會議和活動方式、黨的組織紀律、黨的經費來源及使用等方面作了較詳細的規定。
由于黨處于幼年時期,理論準備不足,實踐經驗少,二大黨章難免存在一些不足。但是,與一大綱領相比,二大黨章從內容到結構,從實體規定到程序規定,都有長足的進步。二大黨章從根本原則到具體制度上,初步形成了一套相對完整的體系。更為重要的是,我們黨第一次有了正式的黨章,反映出黨的理論的進一步發展和實際工作經驗的增多,對于規范黨員和黨組織行為,健全黨內生活,促進黨組織的鞏固發展,提高黨的戰斗力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黨的二大通過的第一個正式黨章,標志著黨的創建工作的最后完成。
(作者單位:內蒙古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