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艷平
陳鏡湖,1901年出生于熱河建平(今屬遼寧省)哈巴沁南井村,8歲入私塾,后升入建平縣高等小學就讀,1918年考入天津直隸省立第一中學,1919年作為學生代表之一參加五四運動,同年秋,與愛國學生發起成立新生社,在新生社結識了李大釗等革命先驅,1923年經李大釗介紹,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
在中國共產黨與國民黨形成統一戰線后,按照中共中央的指示,陳鏡湖以個人名義加入國民黨,1924年以直隸省代表身份出席了國民黨一大。
1925年初,中國共產黨在幫助國民黨建立北方地區黨組織的同時,決定建立中國共產黨熱河、察哈爾、綏遠、包頭等4個地區黨的工作委員會,陳鏡湖被派任為中共熱河工委負責人,以黨部執行委員身份活動。同年5月4日,他在承德“演武廳”召開了近千人的紀念五四運動大會,在熱河地區引起強烈反響。陳鏡湖打入熱河都統湯玉麟軍隊中,取得軍職,與軍政界建立了聯系,為國民黨發展黨員,到1926年初,熱河建立縣、市黨部8個,黨員3500余人。同年冬,內蒙古農工兵大同盟在張家口成立,陳鏡湖當選為中央執行委員。他積極開展工作,在熱河、建平、承德等地的農民和士兵中發展了大批盟員,建立區級農民協會5個,發展會員2200多人,開展了多次農民運動。1926年,馮玉祥在共產黨的幫助下舉行五原誓師。陳鏡湖出席誓師大會,“內蒙古特別民軍”改稱“國民軍聯軍”,陳鏡湖率部配合馮玉祥部開展反奉系軍閥斗爭。1927年,陳鏡湖當選中國共產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內蒙古黨代表。
1930年6月,中共順直省委及中共內蒙古特委遭到空前破壞,大部分黨的負責人被捕,與中央及地方黨組織失去聯系,黨組織一時陷于癱瘓。10月2日,陳鏡湖(當時化名李鐵然)、劉剛等在熱河灤平縣金溝屯組織召開內蒙古各旗縣黨部代表聯席會議,重建中共內蒙古特委,同時派人赴北平與上級黨組織聯系,16日,成立臨時特委,陳鏡湖任書記兼組織委員。1931年2月,陳鏡湖等向北滿特委和中共中央作了《關于內蒙古黨的工作報告》《內蒙古一般政治狀況分析》等報告,匯報內蒙古經濟政治、革命活動等情況,為中共中央指導內蒙古工作提供了有力依據。
“九一八”事變后,中共內蒙古特委在陳鏡湖領導下組織蒙漢各族人民開展抗日救亡斗爭。1932年9月15日,中共內蒙古特委發表《為紀念“九一八”反對日本帝國主義進攻熱河告蒙漢勞苦民眾書》,號召蒙漢各族人民團結起來抵抗侵略。年底,陳鏡湖赴上海向中共中央匯報工作,后與王逸倫一同赴北平。1933年1月,在北平召開中共內蒙古特委緊急會議,原特委領導機構改組成以陳鏡湖等4人為常委的領導核心。陳鏡湖負責承德、圍場、經棚、豐寧各縣工作。馮玉祥赴張家口組建察哈爾抗日同盟軍時,根據中央指示,4月中共內蒙古特委遷往張家口。陳鏡湖等在張家口、歸綏、包頭等地組織蒙漢抗日同盟會,確定特委的緊急任務是“立即發動群眾,著手組織抗日武裝,特別是在日軍進攻熱察綏時,開展武裝斗爭”。1933年5月12日,陳鏡湖從張家口出發去張北一帶點驗抗日武裝隊伍,途中遭反動民團襲擊,不幸中彈犧牲。
(作者單位:內蒙古黨委黨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