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海光 楊青 楊熙晨
?
物流金融與供應鏈金融下的存貨融資
◎宋海光1楊青2楊熙晨3
物流金融與供應鏈金融可有效緩解企業融資瓶頸,存貨融資作為物流金融的核心業務和供應鏈金融業務之一,是企業融資的主要方式。本文結合研究現狀,從物流金融和供應鏈金融的角度,說明了存貨融資概念、參與主體和運作的差異,并給出發展存貨融資的建議。
日常實踐活動是存貨融資的來源。存貨融資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2400年美索不達米亞的谷物倉單。19世紀50年代,美國頒布《統一商法典》之前,該融資方式在市場實踐中逐漸產生,20年代的美國頒布的《倉儲法案》并以此為根據建立起一套存貨質押的系統準則,指出存貨倉單作為結算手段可在市場上流通,也可為標的申請貸款。1905年俄國沙皇時期,也出現了類似貨物質押貸款實踐活動,農產品在采收時節若市場價格低,則將農作物抵押給銀行,得到資金用于后續的生產;等市場價格回升后,在賣出谷物歸還銀行本息,使農民可獲得比采收時直接銷售更高的利潤,通過交易的時間差,緩解了價格對農戶收入的影響。新中國成立后,我國一些企業也進行了存貨融資的實踐,這些企業包括中儲、中遠等,這些實踐活動一方面說明存貨融資歷史悠久,另一方面也說明了存貨融資具有較廣闊的應用范圍。
存貨融資作為物流金融核心業務以及供應鏈金融的主要業務之一,是借款人以自有貨物作質,金融機構向其提供的一種融資服務,該模式的形式主要包括靜態質押和動態質押。靜態質押是企業在期初將貨物質押給金融機構,貸款期末償還本息,置換存貨。動態是期初將貨物質押給金融機構,并由第三方監管企業負責質押物的監管;企業在貸款期內可用一定量且等價等值的貨物或錢物置換貨物,期末置換完全部貨物。與靜態質押相比,動態質押業務的借款企業可以隨意提取或更換其已經質押給金融機構的貨物,只要存貨的價值不低于核定的一個最低價值的控制線即可。存貨質押模式是對不動產質押的突破,緩解了融資企業現金流短缺的壓力,提高了企業的運行能力。
金融機構對新興業務的拓展、企業融資的需求以及金融環境的不斷改善是物流金融和供應鏈金融產生的必要條件,本文通過物流金融、供應鏈金融的對比,說明兩種方式下存貨融資的差別。
物流金融以物的轉移為中心,存貨質押融資始終是物流金融的核心業務形式。融資企業、金融機構以及物流監管企業是物流金融的參與主體,物流金融下的存貨質押是企業通過存貨進行融資的借貸業務。
國內相關學者對物流金融的存貨融資進行了研究,其中李毅學(2011)等通過對物流金融的研究指出了物流金融存在的風險,如信用風險、行業風險、供應鏈風險、乘數放大風險等,其中物流監管企業應警惕由于信息不對稱導致的反復質押行為。舒輝(2014)、龐燕(2015)分別對融資企業和農產品倉單質押下的企業盈利模式進行了研究,指出銀行應先授信給物流企業,再對農產品進行融資。江瑋璠(2015)、徐鵬(2011)對多批次存貨質押的庫存管理進行了研究,指出質押量和置換次數是衡量存貨質押的融資水平的指標之一。

供應鏈金融是通過對上下游資源的優化整合,由金融機構為相關企業提供的資金服務。國內理論方面,徐鵬(2013)等通過存貨質押融資模式分析質押物價格變化與否的情況下對經濟訂貨批量的影響,第四方參與下的農產品質押融資應結合政府扶持、保險公司擔保、核心企業就地融資。朱瀟(2013)指出農業與供應鏈金融相結合必將促進農業大發展,趙天天(2013)從回購契約的角度,研究了農產品質押,通過建模探究了農產品的訂購量、最優質押率和供應商的最優回購率。
物流金融下的存貨融資研究多集中在存貨融資的影響因素、流程設計和決策;對象多集中在中小型企業,所涉及的行業包括制造業、餐飲業、服貿加工業等。供應鏈金融研究范圍已經突破金融學和管理學的邊線,國內外對供應鏈金融在各個行業的機理、應用方面的研究發展良好。
物流金融下的存貨融資與供應鏈金融下的存貨融資在概念、業務主體及運作形式上各有不同。在概念上,物流金融是第三方物流企業先取得金融機構授信后,為企業提供質押貸款服務,其業務在方式簡單,參與者組織關系較為清晰;供應鏈金融是借貸方以物為質,首先向金融機構提出貸款申請,金融機構委托第三方物流企業進行物資審核、監管,發放貸款并依據借貸合同獲得收回貸款本金和獲得利息的過程。物流金融是基于質押物的業務,供應鏈金融不僅有質押物和單據,還需要考慮上下游所構成的網絡來進行融資。物流金融中,第三方物流企業作為中間環節,在金融機構和貸款企業中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供應鏈金融中,金融機構作為核心環節,支配第三方企業從事物資審核和監管職能。
在業務主體上,第三方物流企業、金融機構以及融資企業是物流金融參與存貨類融資的三方主體。金融機構作為放貸方和專門從事資金業務的組織,從市場上匯集資金,在根據自己業務特點在從事存貨質押融資業務中根據授信先后分為兩種形式。貸款企業先向金融機構提出質押融資申請,金融機構接到申請后委托第三方物流企業對存貨進行審查、認證,并根據金融機構給予的授信額度,從事存貨融資活動;金融機構先授信給第三方物流企業并授權存貨認證、審查后,貸款企業向第三方物流企業申請從事存貨質押業務。存貨質押是金融機構從事的貸款企業,貸款期末金融機構根據貸款合同獲取本息。對于第三方物流企業,存貨融資可以看作為本企業拓展的業務形式,獲取金融機構委托或提前授信,拓展了企業業務范圍,為企業提供了新的盈利點。貸款企業作為存貨融資中的借貸方,通過存貨融資獲取到外部資金緩解企業資金鏈緊張狀況。供應鏈金融根據上下游企業及金融機構的協作完成融資。物流金融所參與的融資活動是對單個企業的融資行為,供應鏈金融基于上下游關系融資主體較多。對于供應鏈非核心企業,可通過共享核心企業授信額度擴大企業存貨融資金額,從而更大程度的獲取到外部資金,并降低金融機構融資風險。
運作形式上,物流金融通過第三方物流企業審核物料,確定是否從事存貨融資活動,并依據合同確定物料監管方式。供應鏈金融的運作方式是通過供應鏈核心企業帶動上下游進行融資的行為,該融資綜合考慮上游采購供應和下游分銷以及企業綜合能力。在實踐上,供應鏈金融具有更廣闊的應范圍和融資形式,可根據企業融資特點,因地制宜的制定融資方式,為企業更好的解決融資困境提供方式方法。供應鏈金融存貨融資聯動了上下游企業,提高了供應鏈整體借貸能力,降低了貸款風險,使得上下游企業鏈接更加緊密。
經眾多學者和從業人員的研究和實踐充分證明:物流金融與供應鏈金融的存貨融資都是企業盤活資金鏈的有效方式。大力發展存貨融資,應采用綜合性的融資方案,加強信息化的建設,提高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具體如下:
綜合化的供應鏈融資方案。針對上游可結合中游生產情況可使用信用融資,中游采取原材料融資或產品融資,上游應收賬款融資等,多管齊下的融資方式一方面可使企業靈活選擇最終融資途徑,另一方面為企業多次融資提供具體方式。存貨融資結合應付賬款、訂單等組成綜合融資方案,也可擴大融資規模。
加強信息化建設。當今,數據信息的挖掘應用在于結合云計算等先進技術;信息共享與透明在于供應鏈軟硬件設備的協同。信息共享與透明化將減少或者避免存貨反復質押,降低壞賬,提高應收應付賬款預測的準確,從而提高整個供應鏈的效率。
政策支持與法律保障。隨著我國《物權法》實施以及其他政策法規的出臺,帶動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但當今個別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現狀仍是困擾發展的瓶頸。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應加大對薄產業的支持。
(作者單位:1,3.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云南財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