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全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堅持民生為本、人才優先工作主線,加強就業創業工作,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強化人才隊伍建設,創新人事管理機制,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構建和諧勞動關系,提升公共服務能力,促改革、補短板、守底線、防風險,銳意進取,精準發力,努力實現“十三五”時期人社事業發展的良好開局。
千方百計穩定和擴大就業。城鎮新增就業26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0%以內。切實抓好就業創業政策落實,開發就業崗位,擴大就業規模,穩定就業局勢。積極化解結構性失業矛盾,把去產能、處置“僵尸企業”過程中的失業人員再就業作為重點任務,規范有序做好人員培訓、分流和安置工作。完善失業預警制度,切實發揮穩崗補貼功能作用。深入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啟動“創業內蒙古行動”,實施創客逐夢、創業領航、創業筑巢、融資暢通、青年創業、返鄉農牧民創業6項計劃。抓好重點群體就業,深入實施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和就業促進計劃,推進農村牧區勞動力轉移就業,扶持農牧民工返鄉創業。加強職業培訓和就業服務,實施新生代農牧民工職業技能提升計劃,培訓城鄉勞動者26萬人以上。
織密扎牢社會保障民生安全網。深化社會保障領域改革,完善制度體系。積極推進城鄉居民醫保制度整合,落實國家將要出臺的職工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漸進式延遲退休和完善職工養老保險個人賬戶、遺屬待遇和病殘津貼等方面政策。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加快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實施工作,深入推進全民參保計劃,將更多低收入群體納入保障范圍。提高社會保險待遇水平,深入實施城鎮居民大病保險制度,確保報銷比例達到50%以上。加強社保基金監督管理,加大基金稽核征繳力度,全面實現區內異地就醫直接結算。
大力實施人才強區工程。完善人才工作機制,深入實施人才強區工程,加大“草原英才”工程任務落實力度。加強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繼續實施少數民族專業技術人才特培計劃,全面推開深化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加強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實施高技能人才振興計劃,深入開展百城技能振興活動、新型學徒制專項活動,開展高技能人才評選表彰工作和職業技能競賽活動。加強外專引智工作,加快引進“高精尖缺”人才和項目,推進引智成果共享體系平臺建設。加強人才公共服務工作,建立高層次人才、高技能人才信息管理平臺。
積極推進人事制度改革。加強公務員管理工作,做好全區公務員“四級聯考”和基層艱苦邊遠地區考錄工作,健全完善人民警察招錄培養制度,加強公務員能力素質和職業道德培訓。加強事業單位人事管理,做好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工作,認真做好中小學、公立醫院分類設崗試點工作,切實做好公車改革中司勤人員的安置工作。做好軍轉安置工作,完善軍轉干部量化積分安置辦法。
穩步實施工資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機關事業單位工資收入分配制度,制定出臺地區附加津貼制度等政策,開展法官檢察官工資制度改革試點,完善公立醫院薪酬制度試點。嚴格落實機關事業單位工資政策,調整機關事業單位基本工資標準。強化企業收入分配調控,推進自治區國有企業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健全企業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完善農牧民工工資保障機制。
著力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完善勞動關系協調機制,推行集體協商和集體合同制度,深入推進和諧勞動關系創建活動。加強爭議調解仲裁工作,出臺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辦法,進一步提高仲裁院建院率,加強基層勞動爭議調解組織建設。創新勞動保障監察執法方式,加強勞務派遣監管,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
不斷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加強基層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健全基層服務機構,明確服務職責,強化經費保障。積極推進信息化建設,加快就業創業、社會保障、人事人才、勞動關系等數據庫建設。加快農村牧區“社會保障卡綜合服務點”建設,年底前實現嘎查村全覆蓋。拓寬信息服務領域,推動“互聯網+”在人社服務領域的應用,完善“內蒙古12333人社云平臺”“草原智慧就業云平臺”服務功能。注重做好農牧民工服務工作,推動農牧民工在城鎮落戶,平等享受醫療衛生、勞動就業等城鎮基本公共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