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明 姚奇志 李晟
摘 要:通過問卷及訪談的方式共確定了設計藝術類專業創業型人才培養的18個核心驅動力因子;運用層次分析法確定了各創業驅動力因子的權重;運用灰色關聯法分析了南華大學設計藝術類專業學生的創業驅動力總體狀況;從大學生個體、學校、社會及家庭三個層面提出了創業型人才培養的建議。
關鍵詞:驅動力因子;層次-灰色關聯法;創業型人才;設計藝術類專業
創業教育在激烈的國際競爭新形勢下作用十分突出。首先,對于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具有戰略意義,是國家和民族具備核心競爭力的頭等教育要務;[1]其次,通過系統的創業教育,能提升大學生創辦企業的能力,不僅解決了大學生自身的就業問題,還將帶動其他勞動力就業,緩解社會就業壓力;[2]第三,創業教育有利于技術創新、發明向社會應用的轉變,提升高校科技成果的轉化,而且有利于創造社會財富。[3]
從創業的本質特征來看,創業教育應重點培養大學生的創業意識及思維、創業知識、創業技能等各種關于創業的綜合素質,并最終促使被教育者具有一定的創業能力。[4,5]近年來,學術界圍繞創業教育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針對大學生創業驅動力的研究成果還非常少,特別是以定量的方式進行的研究更少。[6,7,8,9,10]驅動力既包括創業主體的內在驅動力,也包括各種外在的驅動力,它是推動事物發展的關鍵所在,[11]本研究基于創業驅動力的角度來研究設計藝術類專業創業型人才的培養,旨在為設計藝術類專業學生、院校、政府等提供創業培養方面的參考。
1 創業驅動力構成分析
1.1 問卷調查及訪談法確定驅動力因子
通過問卷及訪談的方式共調查了設計藝術類專業從業人員共計411人(其職業構成見表1),問卷及訪談的問題共15個,其中涉及個人基本情況的問題4個,創業相關的選擇題8個、問答題3個;以代表性、實效性為基本原則,通過對問卷調查結果、訪談結果的分析,共確定了18個創業核心驅動力因子,其中大學生個體層面6個(包括創業意愿、風險承受能力、責任心、創新能力、社會實踐經驗、溝通協調能力)、學校層面6個(包括創業類課程、創業意識及思維培養、學校創業平臺、具有創業經驗的師資隊伍、靈活的學分制度、校企合作項目)、社會及家庭層面6個(包括創業競賽、國家及地方創業政策、社會創業平臺、有關大學生創業的法律保障、社會創業氛圍、家庭及親朋的觀念)。
1.2 層次分析法確定各創業驅動力因子權重
(1)建立驅動力因子綜合評價體系表。建立了3個層次的評價體系(見表2),第一層是目標層;第二層是約束層,包括大學生個體、學校、社會及家庭三個層面;第三層是方案層,包括選取的18個創業核心驅動力因子。
表2 驅動力因子綜合評價體系表
目標層(A) 約束層(B) 方案層(C)
創業驅動力因子權重評價 大學生個體層面 創業意愿方面(C1)、風險承受能力方面(C2)、責任心方面(C3)、創新能力方面(C4)、社會實踐經驗(C5)、溝通協調能力方面(C6)
學校層面 創業類課程(C7)、創業意識及思維培養(C8)、學校創業平臺(C9)、具有創業經驗的師資隊伍(C10)、靈活的學分制度(C11)、校企合作項目(C12)
社會及家庭層面 創業競賽(C13)、國家及地方創業政策(C14)、社會創業平臺(C15)、有關大學生創業的法律保障(C16)、社會創業氛圍(C17)、家庭及親朋的觀念(C18)
(2)專家對判斷矩陣進行取值。根據不同驅動力因子間的層級關系,采用1-9比例標度法(表3),[11]從所調查的6大類822名設計藝術類專業從業人員中選取了30位專家(每個類別中各選取5位)分析指標間的相對重要性并進行判斷取值,構造創業驅動力因子評價體系的判斷矩Bi-A、Ci-Bi,并進行取值和一致性檢驗。
(3)各驅動力因子的綜合權重。根據矩陣Bi-A、Ci-Bi所得到的權重值,計算出方案層(C)各因子對于目標層(A)的綜合權重值,各因子綜合權重值結果如表4所示。
2 創業驅動力的實證分析
2.1 問卷調查法確定各驅動力因子的均值
對南華大學2013級設計藝術類專業89名學生發放調查問卷,問卷涉及前述評價體系的3個大層面、18個小層面,一一對應設計問卷,問卷均為選擇題,要求從備選的5個答案中選擇一個,最后收回有效問卷83份,有效回收率為93.2%;采用Likert五級量表記錄學生的對于驅動力各因子的評價值,按5~1進行記分。最后運用統計分析軟件spss對數據結果取均值,評價指標的得分均值見表5。
2.2 灰色關聯法研究設計藝術類專業學生的創業驅動力總體狀況
(1)建立理想狀態數列。以學生對于驅動力各因子的評價值的最優值為理想值,構造出“理想狀態”數列X0。
(2)求灰色關聯系數。根據公式求出每位同學的評價值數列Xi與“理想狀態”數列X0的灰色關聯系數,其公式如下[12]:
其中: 表示基本數據無量綱化處理后,理想數列與各評價數列對應的絕對差值; 表示兩級層次的最小差值
;表示兩級層次的最大差值;為分辨系數,取0.5。
(3)求加權灰色關聯度。將層次分析法(AHP)定的各驅動力因子的權重值代入以下公式中,求出每位學生評價值數列Xi的加權灰色關聯度。
其中wk是利用層次分析法(AHP)所求得的18個評價指標的綜合權重值,為指標序列Xi與參考序列X0的關聯系數。
經計算后將每位學生評價數據的加權灰色關聯度做成折線圖表,如圖1。
(4)評價結果分類。根據灰色關聯度分析原則,加權關聯度大小反映該對象與理想狀態的接近程度。加權關聯度越大,越接近理想狀態,反之越遠離。經咨詢專家,將加權關聯度值分為三大類:Ⅰ類(創業驅動力評價結果較好,加權關聯度值≥0.70)、Ⅱ類(創業驅動力評價結果一般,加權關聯度值0.5<<0.70)、Ⅲ類(創業驅動力評價結果差,加權關聯度值≤0.50)。
2.3 研究結果分析
由表5(南華大學2013級設計藝術類專業83名學生評價指標的得分均值)可知,大學生個體層面:設計藝術類專業學生創業意愿方面(C1)分值較高,但大多數學生認為自己的社會實踐經驗(C5)嚴重欠缺;學校層面:學分制度(C11)較為靈活,也具備一定的創業平臺(C9),但創業類課程(C7)、具有創業經驗的師資隊伍(C10)、創業意識及思維培養(C8)分值較低;社會及家庭層面:創業競賽(C13)、國家及地方創業政策(C14)分值較高,但是社會創業氛圍(C17)、家庭及親朋的觀念(C18)分值較低。
結合大學生個體、學校、社會及家庭三個層面的評價分析,由表6(評價結果分類表)可知,在參與調研的南華大學83名設計藝術類專業學生中,只有22.89%的學生對于創業驅動力的評價結果較好,說明無論是大學生自身層面,還是學校、社會及家庭層面在創業驅動力方面還有很多艱巨的工作要做。
3 基于驅動力分析的設計藝術類創業型人才培養建議
3.1 大學生個體層面
設計藝術類專業是實踐性非常強的專業,若想取得創業的成功,不僅要具備良好的專業能力,而且要全面提升自身的綜合能力。[13]大學生可以利用寒暑假到設計公司、工程公司等進行現場的學習,培養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以問題為切入點積極鉆研新的解決問題的思路及方法,拓展知識面,提升自身的創新能力;設計藝術類項目牽涉部門廣、現場問題多、規范條例多,大學生需要深刻認識到履行義務、遵守規范的重要性,要養成自覺承擔責任的態度,要通過各方面的鍛煉提升自身的溝通協調能力。
3.2 學校層面
應采取以學生為中心、以目標為導向的培養模式積極進行培養方案的改革,可采取開放式的教學體制,將創業類課程作為主要選修課,與企業、創業培訓機構共同培養學生,搭建校企合作的創業平臺,建立好創新創業孵化基地。應借鑒美國、德國等國家創業教育的經驗,主要采取分階段的形式進行,低年級的創業類課程為感知、認知環節,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業敏感性;高年級的創業課程為分析、研究環節,以設計藝術類項目為切入點,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以及創新成果轉化能力,從而達到提升創業能力的目的。[14,15]針對學校缺乏具有創業經驗的師資隊伍問題,可聘請設計藝術行業知名的企業家進行創業相關的專題講座、討論課,而且要依托現代信息技術,搭建好各種信息共享平臺;也可依托教師的科研課題,吸納學生參與科學研究,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靈活的學分制度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可將學生的創新成果、創業實踐等納入學分體系,學業修學時間也應具有彈性和靈活性。
3.3 社會及家庭層面
政府為了鼓勵大學生創業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搭建了各種創業平臺,這些對于促進大學生創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還應特別針對大學生創辦的小微企業做好相應知識產權保護工作以及其他法律保障工作,這些制度、法律層面的措施是提升大學生創業成功率的重要保障。學生家長以及親戚朋友應采取積極的態度對待大學生創業,應懷有一種“創業是更好的就業”的心態去轉變傳統的觀念,[16,17]特別是當他們遇到困難和挫折時,應多加鼓勵。同時,社會應營造良好的創業氛圍,發揮積極的輿論導向作用,積極推介大學生創業成功的案例及經驗,協助大學生走向創業成功之路。
4 小結
本研究首先采用問卷調查及訪談法確定了創業驅動力的核心因子,通過層次分析法確定各創業驅動力因子的權重,從而避免了權重確定過程中的主觀隨意性,此外運用層次-灰色關聯綜合分析法對南華大學2013級設計藝術類專業學生的創業驅動力總體狀況進行了評價,旨在通過這些量化的評價結果為科學的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提供依據,最后針對評價結果提出了一些培養設計藝術類專業創業型人才的策略、建議。由于在運用問卷調查及訪談法確定驅動力因子時存在著各設計藝術類專業從業人員的職業差異、行業見解差異等情況,對核心創業驅動力因子的確定難免存在不全面之處,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需要進一步全面探討核心驅動力因子的選取和相應評價標準的制定,此外,應進一步探索動態的提升創業驅動力的機制,從而更好地為創業型設計藝術類人才的培養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 嚴毛新.政府推動型創業教育:中國大學生創業教育的歷程及成因[J].中國高教研究,2011(03):45-48.
[2] 林佩云,吳惠靈,陳宇棟.大學生創業能力綜合評價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4(02):95-96.
[3] 向輝,雷家骕.大學生創業教育對其創業意向的影響研究[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4(02):120-124.
[4] 夏人青,羅志敏,嚴軍.中國大學生創業政策的回顧與展望(1999-2011年)[J].高教探索,2012(01):123-127.
[5] 徐小洲,梅偉惠,倪好.大學生創業困境與制度創新[J].中國高教研究,2015(01):45-48+53.
[6] 周海濤,董志霞.美國大學生創業支持政策及其啟示[J].高等教育研究,2014(06):100-104.
[7] 盧亮,胡若癡,但彬.發達國家大學生創業措施及對中國的借鑒[J].中國高教研究,2014(08):55-60.
[8] 周勇,鳳啟龍,陳迪.創業環境對大學生自主創業動機的影響研究——基于江、浙、滬高校的調研[J].教育發展研究,2014(17):33-37.
[9] 王左丹.“金字塔”式大學生創業教育體系的探索與實踐[J].高教探索,2014(05):163-167.
[10] 潘文慶,楊麗.大學生創業意識影響因素研究綜述[J].高教探索,2014(05):173-177.
[11] 李婧,楊昱梅.基于AHP的高校創業教育質量綜合評價研究[J].中國教育學刊,2015(S2):40-41.
[12] 丁濤,蓋銳.創業投資與區域經濟增長的灰色關聯性分析——以南京為例[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15(01):32-35.
[13] 李遠煦.社會創業:大學生創業教育的新范式[J].高等教育研究,2015(03):78-83.
[14] 王樹國.面向創新創業教育 深化工程教育改革[J].中國高教研究,2016(01):48-49.
[15] 徐小洲,倪好.社會創業教育:哈佛大學的經驗與啟示[J].教育研究,2016(01):143-149.
[16] 高文兵.眾創背景下的中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J].中國高教研究,2016(01):49-50.
[17] 黃兆信,張中秋,談丹.創業教育:大學生崗位勝任力培養的有效路徑[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01): 24-2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