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瑤 溫文
摘 要:本文介紹了當今農業觀光主題公園的發展現狀,把環境建設同觀光休閑緊密結合起來,為提高生態環境和農業觀光園的綜合效益探索一條可行途徑。探討了生態型觀光農業園規劃設計原則與具體的設計方法,使生態型觀光農業園的規劃設計有章可循,為促進我國生態環境的健康發展獻計獻策。
關鍵詞:生態型;農業觀光;規劃設計
中國農耕文明歷史悠久,是世界農業大國之一,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環境。生態觀光農業是集生態、經濟、社會(文化)效益于一體的新型產業,它將現代農業與旅游業相結合實現了農業功能的多元化,提供給人們休閑觀光、了解農業知識體驗農業的一種農業主題公園。生態觀光農業建立在綜合農業生產體系的基礎上,不僅具有生態、經濟功能,而且具有教育、經濟功能,使農業生產活動與旅游觀光相互補充,相互促進,從而達到改善生態環境、提高生活質量的效果。
1 觀光農業園的發展現狀
觀光農業園作為現代城市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一種重要途徑;是保護和利用農田景觀、生態資源環境的重要措施;還能促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提高當地農民生活水平。當今我國主流的觀光農業園不僅范圍愈加廣泛、規模愈加成熟、類型愈加豐富,并且也正漸漸向生態效益靠近。雖然增加了生態效益的投入,但是當今我國很大數量上的觀光農業園還只是在做表面文章,具體的生態觀光農業園規劃設計和生態技術在我國的觀光農業園還沒有得到切實應用,與世界通行的生態標準還是大不一樣的。
2 生態型農業觀光主題公園的規劃原則
生態觀光農業園的規劃設計以動態規劃和系統規劃為基礎,結合生態觀光農業園生態農業系統的生產特色與結構,并從游客的心理需求、農業生產和地域資源三個角度進行綜合考慮,使其不僅要具備科學性、藝術性與觀賞娛樂性,而且能促使生態觀光農業園與當地自然生態環境相互依存,以獲得最佳的符合游客觀光需求的規劃及一種和諧的農業環境的規劃。因此,必須以系統性的思維對觀光農業園景觀規劃,營造經濟效益、社會文化效益和生態環境效益良好的,兼備生產和觀賞功能的農業園景觀。
2.1 生態位原則
在生態觀光農業園規劃設計過程中應首先考慮園區中的生態位特征,它主要體現在如何選擇配置植物群落。在有限的土地上,選擇各種適宜農業生產又兼顧觀賞性的植物群落以及適宜人們親近采摘富有四季變化的植物,充分利用空間資源形成園林式的整齊結構,保證園區農業景觀的自然美、意境美、生態美,緩解都市生活的壓力。
2.2 可持續性原則
科學合理的可持續設計旨在保護、開發、利用園內資源,是生態觀光農業園健康發展重要的保障之一,它是對觀光農業園的各系統的具體設計,是實現整體性和系統性規劃設計的必要條件,它從生產、生態、娛樂、經濟、文化等角度,綜合調整觀光農業園長久發展的規劃設計方法。
2.3 特色鮮明原則
特色是觀光農業園發展的生命之所在,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我們不難發現,往往國內愈是優秀的園區其資源特色也愈是明確其競爭力和發展潛力就會愈強。因此,打造特色鮮明的觀光農業園,可以考慮從園區的選址、園區所處的民風民俗及農業生產的地域性、季節性等等方面為園區營造鮮明的個性。
3 生態型農業觀光主題公園的規劃設計
完善生態型農業觀光主題公園的規劃設計,首先應結合當地具體情況了解該地農業系統的特色和民俗,再考慮不同類型游客的觀光需求,為他們提供易觀、易動、易感受的自然環境優美、服務設施完善的農業觀光園。本文綜合地從造景設施、觀光體驗設施、服務設施三方面入手分析生態型農業觀光主題公園的規劃設計方法。
3.1 造景設施設計
自然景觀規劃包括:觀賞植物景觀、景觀小品、水體景觀等方面,經過規劃增強農業設施的觀賞藝術性,在不影響農作物正常的生產的基礎上打造園區的視覺美。
(1)農作物景觀設計:農作物景觀設計盡量減少人工造景設施,設計者可以通過在合理利用當地的地形地貌條件的基礎上,選擇可以在遠處整體性觀賞具有統一的視覺效果和農民受益穩定的作物。
(2)觀賞景觀設計:在選擇觀賞景觀物種時,須根據植物物質屬性和季相變化達到的觀賞效果進行具有空間開合變化的種植形式,可將觀賞作物與農作物結合規劃布局形式,比如用大面積的農作物達到“面”的形式,將特色觀賞物種點綴在園區形成特色觀賞“點”變幻無窮,再在沿路設置可隨手采摘可近距離接觸的物種,不僅使游客與自然更親近也起到了生態型的“線”形道路引導作用。
(3)景觀小品設計:參照我國古典園林景觀小品設計方法,將景觀小品與游客的觀賞活動相聯系,起到為園區增加細節美,為游客動線引導的作用。如設置水車、花廊(架)棧、觀賞亭、汀步、觀景窗等,豐富園區的景觀層次和空間的引導及功能劃分。
3.2 觀光體驗設施設計
觀光體驗設施是生態型農業觀光園游客活動的重點區域,也是園區中游客、景區、景觀節點最集中的區域。農業體驗規劃以傳統農業設施為載體,通過讓游客親歷農業勞作感受體驗收獲成就感,農業文明的技能魅力為主的活動,園區可設置如:蔬果采摘、動物養殖、兒童沙坑等。體驗設施設計方法要考慮到無障礙設計,為老人、兒童及殘疾人提供觀光便利,通過將兒童活動區特殊化如地面鋪裝為柔軟的沙地、草地并且遠離湖塘和刺激性植物;對于老年人及部分殘疾人,多設置休息或靜態觀賞區域,降低地面坡度和臺階高度。農業科普教育設施是向公眾開展科技引導、試驗示范、以點帶面示范的區域,目的是體現現代農業科普教育的功能,滿足游客的科普需求和提高游客的環境意識。
4 結語
生態型觀光農業園的規劃設計是一種科學性、景觀美學性、娛樂性的綜合規劃,其更符合游客觀光需求的規劃,旨在更好地致力于提高生態環境質量和生態型觀光農業系統中的生產率,維護良好的生態平衡,使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作用精神發光發熱。在發展生態觀光農業旅游中回報自然,在原生態基礎上保存完好的景區景點,遵循自然法則,營造良好的、可持續的、兼備生產和觀賞功能的農業園景觀。
參考文獻:
[1] 吳憶明,呂明偉.觀光采摘園景觀規劃設計[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5.
[2] 鄭燦平.生態觀光農業中采摘園特色的研究[D].山東農業大學,2008.
[3] 高源,李斌欣.觀光農業園功能分區規劃探討[J].技術與市場:園林工程,2007: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