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加貝
摘 要:隨著文化產業蓬勃發展,各高校開始重視文化產業管理專業教育,北京工商大學嘉華學院是我國三本院校中較早開設文化產業管理專業本科辦學的高校之一,在多年教學和實踐探索中,摸索了一套適合于學校專業發展的路徑,同時,也遇到了許多問題,本文旨在探討和研究文化產業管理專業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方式、方法。
關鍵詞:文化產業管理;嘉華學院;應用型
1 專業發展背景
1.1 文化產業管理專業與社會需求
文化產業異軍突起,揭示了經濟規律運動之必然,在產業結構日趨模糊和經濟發展方向混亂的信息化之際,重新引導、梳理了全球經濟一體化格局下的產業結構調整,正確導航了世界經濟的前進走向。世界經濟結構的發展趨勢斷言:21世紀,文化產業將從邊緣產業進入各個經濟強國以及絕大多數中等收入國家的主要產業乃至核心產業,因此將成為最具發展潛力和前景的大經濟領域。而我國文化產業還處于發展初期,產業規模較小,我國文化產業實現增加值占GDP的份額不到3%,同時,由于傳統文化體制“條塊分割”的制約,我國文化產業完整的產業體系還沒有完全形成,這使我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潛在文化市場,而且目前我國高校中設立該專業的學校僅30多所,照目前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情況來看,發展余地大,人才稀缺,應有較好的就業前景。
我院積極響應北京市相關部門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教育的號召,立足于打造國際化商學院的戰略思想,決定了我院文化產業管理專業培養的廣告與藝術管理人才是具備運作文化創意產業的前瞻性人才。文化產業在我國方興未艾,也是北京市在新世紀的重要發展支柱產業之一。這就決定了我院文化產業管理專業培養的人才與市場需求的一致性。
1.2 國際化商學院的發展需要
文化產業管理專業是跨學科的產物,專業由藝術學和管理學兩個主要部分構成。我院旨在打造國際化商學院,工商管理學科是商學院的重要學科,我院開設市場營銷專業的國際連鎖經營管理和網絡營銷方向為社會輸送了大量人才。
我院已有四年承辦藝術類學科的經驗,廣告和藝術設計專業自創辦以來,在全院師生共同努力下,屢獲殊榮,成為學院發展必不可少的部分,也是校園文化不可或缺的力量。
我院自2008年成立國際學院,作為我院建成國際化商學院的戰略平臺,以促進國際交流、拓展合作項目、培養和保障學生出國交流學習為宗旨。學院將文化產業管理專業與打造國際化商學院戰略相結合,提供學生到國外進行學術交流和學習機會,將國外學習的知識與國內實習實踐結合,創辦一個國際化的藝術與商科結合的新型專業。
1.3 現有多學科學術支持
(1)廣告學。廣告學專業成立于學院創辦之初,廣告學和商科有著天然的聯姻關系,從現代商業的發展現狀來看,商業社會離不開廣告。該專業培養熟悉市場,掌握現代廣告的系統知識和經營管理的基本理論,具備良好的市場運作、廣告經營管理、策劃與創意、文案寫作以及設計制作的技能,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應用型、復合型專門人才。
(2)藝術設計(視覺傳達設計)。藝術設計專業成立于2009年,屬于商科院校中新增加的特色配套專業。該專業的畢業生將直接地為北京市的商業營銷和傳媒業服務。該專業旨在培養熟悉市場,掌握現代藝術設計的基礎理論及專業知識,為社會文化產業和市場經濟服務的德、智、體全面發展,能夠從事現代傳媒與展示創意、傳播、設計與制作的復合型、實用型的藝術設計專門人才。
管理學(市場營銷):該專業培養掌握現代市場營銷理論和方法、國際連鎖經營管理以及計算機互聯網技術、電子商務,能夠開展現代商務營銷活動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
2 專業發展制約條件
2.1 專業定位有待明確
文化產業管理專業是2004年教育部為適應國內文化發展形勢而在部分重點大學設置的一門新興專業,其設置在管理學的工商管理下,授予管理學學士學位。在最新頒布的《(2012)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中,明確指出文化產業管理專業可授予管理學和藝術學學位,也就意味著文化產業管理專業是一門藝術學與管理學相結合的跨學科專業。作為跨界專業,往往存在著定位方面的困難。
我院在按照教育部和北京市教委的統一部署下,創新的將文化產業管理專業試行藝術類招生,擬將該專業打造為帶有藝術學科特色的管理學專業。這也就面臨著一個平衡的問題,藝術學和管理學的成分各占多少?這個百分比需要非常明確的落實在專業定位上,以及課程設置等細節方面。
2.2 學術體系有待完備
現有的廣告學和藝術設計(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相對完備,學科發展較為成熟,但對于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的學術體系而言仍有相當大的發展空間。其中面臨著教學計劃的論證與調整、學術體系的設置與建設、教師隊伍的轉型與擴展等方面問題。
文化產業管理專業作為新興專業,需要有自己獨特的學術體系,學科建設并不是一件難事,難在將學科專業打造為“產、學、研、銷”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在建設文化產業管理專業學術體系方面,先應從教學、科研方面完善自身素質,其后再“走出去”,把我們的學術運用到社會實踐中,同時“請進來”,把行業內知名專家、學者請進來,完善我們的教學,提升本專業的學術魅力。
教師隊伍面臨著轉型,原有的廣告學專業教師基本承擔起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的理論課教學工作,藝術設計專業教師可承擔藝術類和實踐課程教學工作。文化產業管理專業和廣告學、藝術設計專業課程有許多相交織的課程,但仍有一些新的課程需要教師去完備自我知識結構,擴展知識領域,適應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的發展需求。同時,學院相應引進相關人才,完善專業發展需求。
3 文化產業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規劃
3.1 第一步:立足商科優勢,發揮藝術學科魅力,站穩宋莊藝術圈
(1)實踐上與藝術機構合作。學院地處宋莊藝術區,可憑借學院是宋莊藝術區內唯一高等學府的優勢與藝術區內有影響力的藝術機構合作。與藝術機構的合作可以分為兩類:一是由點到面,即通過個人關系建立起學院與著名藝術家、藝術經紀人的聯系,再通過藝術家、藝術經紀人建立其他人脈,也可通過藝術家、藝術經紀人與藝術館建立聯系;另外一種是由面及點,即通過與藝術館等機構直接建立聯系,再通過藝術機構與藝術家、藝術經紀人建立聯系
(2)請星?,F代社會是絕對的金字塔構架,人們對于明星的追捧成為社會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廣告界很早就開始利用名人效應來提升消費者對產品的認知,學院也可效仿這種形勢,但作為學院,我們需要請來的明星是與專業相關的明星,是學術界同樣認可的明星。
請星不僅僅是經費支出的問題,在花了很大的代價去請來明星之后卻沒砸出點聲響的案例比比皆是。一是請星一定不能追星,一些當紅明星出場費被炒至百萬,出(下轉第頁)(上接第頁)場即是走馬燈,沒有任何意義;二是請來的明星不能是自己認為的大腕,藝術圈的亂象集中體現在了宋莊,真正的明星大腕藝術家、藝術經紀人往往是低調的,但走到哪都聞名,我們請來的明星需要調查其背景,杜絕江湖人士忽悠。
3.2 第二步:打造學科品牌,推進國內外交流與合作
(1)培養中國文化形象的代言人。我院屬于三本院校,在學術影響力方面不足一些公辦高校,在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的相關學科領域,我們可以與一本、二本高校相關專業攀親,無論是北京的還是全國的,我們需要的是學術上的合作,合作即意味著認同。同時,也可與同類院校建立合作,如燕京理工學院、科德學院、耿丹學院、南廣學院等建立合作,共同策劃學術交流活動,“抱團式”提升民辦院校專業水平和知名度。
與視覺傳達設計(跨界設計方向)進行跨學科融合,在課程中加入當前最熱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華文化藝術傳承等相關課程,促成兩個專業方向的同學交叉組建團隊,設立工作室,搭建產、學、研、銷四維一體的教學實踐平臺。學院應利用已建立合作關系的藝術機構、藝術經紀人、藝術家資源策劃大型展覽活動,在文博會、設計周、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美術館、首都博物館等大型策展活動里時常能有我院師生參與。
(2)造星。造星是每個教育機構的夢想,學院需要有自己的明星,這里指的明星不僅僅是學生,因為學生成為明星需要諸多客觀條件,或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同時也指教師。學院應該鼓勵教師開拓社會資源,成為行業的明星?,F代大學的教師不僅僅是站在講臺上的傳道士,更應該是利用高校平臺為社會作出貢獻的人才。
鼓勵教師成為業界明星的同時,學院最為擔心的是千辛萬苦培養出來的明星教師飛去高枝,但我認為這種擔心實屬孤立靜止地看問題,當一個學院能培養出業界明星時,這個學院的實力和凝聚力還可小覷?當然,培養學生成為明星本該是學院教學的要旨,然而在社會分工日趨成熟的今天,麻雀變鳳凰的故事仍然存在,但并不是主流,學生的成功在于多方面的契合,而學院能夠提供給學生的應該是明星、專家的扶持,以及諸多社會實踐的積累。
3.3 第三步:拓展專業方向
筆者認為,鋪墊好前兩步,到了第三步才是拓展專業方向。因為開設專業和方向在2012年教育部、市教委的新政策下已經不是什么難事了,困難的是如何把新專業、方向辦好,如何使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的根基扎牢。
(1)現有方向。藝術管理方向:該方向是本專業全新的專業方向,基礎課程與廣告傳播方向一致,專業課程上開設了管理學和藝術學基礎理論、藝術設計、藝術經紀、藝術策劃、藝術品鑒賞與營銷等方面的課程。
(2)擬拓展方向。1)設計管理:旨在培養具有學生具有藝術設計和設計管理基礎知識,扎實的設計應用和藝術理論基礎、能獨立從事教學、研究及企事業單位的設計和設計管理工作,具有整合、統籌設計資源能力。要求學生能夠掌握設計技能在平面設計領域、影視藝術領域、網絡多媒體和動畫與游戲領域中的應用原理、基本知識和技能、并獲得系統的數字藝術創作訓練,能夠在平面藝術設計和影視藝術以及網絡多媒體藝術領域中進行創作實踐、科學研究并能熟練使用英語的高級專門人才。2)演藝經紀: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基本的專業理論知識、專業技能和較高的藝術素養,了解文化演藝市場規律,具備較強的藝術鑒賞能力、文藝演出推廣能力、演藝策劃與組織能力,有創新精神能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應用型藝術管理人才。畢業生可在演藝團體、公司企業文化、電視臺等文化傳媒部門從事管理、策劃、制作、組織、協調、項目運作、受眾研究等方面工作。
4 結語
文化產業作為國家“十三五”規劃和國家經濟轉型中有著重要地位,嘉華學院作為國際化商學院,更應該中國文化形象的代言人,更應該為區域產業經濟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