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斐
摘 要:為了探究保山市烏龍茶產業發展,本文采用實地調查,文獻查閱以及市場調查的方法進行探究,結果表明,在政府相關政策的支持下,茶葉發展現狀良好,茶葉廠區不斷擴大,茶葉產值不斷擴大,茶產業持續發展,但對于烏龍茶產業仍然存在產業不夠規范,相關茶葉品牌較少,創新力度不夠,品牌發展較弱,烏龍茶品種單一,烏龍茶技術較落后的問題,因此,進行認真的調查研究,仔細的尋找客觀原因,探索科學的管理方式,使保山烏龍茶產業進一步發展,完善茶葉產業鏈,是我們刻不容緩的責任和義務。關鍵詞: 烏龍茶;保山騰沖;歷史沿革;產業發展;對策0
引言保山烏龍茶產地集聚于邊陲重鎮騰沖具有獨特的高原高山環境,有世界上最密集的火山群以及溫泉群,茶園分布海拔1900~2300米之間,森林覆蓋率在80%以上,年降雨量1900mm以上,年平均氣溫約12℃。土質十分肥沃,其火山土土壤中的有機質含量極高,利于烏龍茶生產,而政府對邊境產業的大力支持也促進了烏龍茶在保山的發展,要保持其發展勢頭,則務必要從改進烏龍茶工藝,創新烏龍茶包裝和種類,加深對烏龍茶的技術水平研究,加大對保山烏龍茶的宣傳力度,探究其發展前景,才能從根本上保護、傳承烏龍茶,提高烏龍茶知名度,才能讓烏龍茶在保山市場獨占鰲頭。本文著重講述了烏龍茶的歷史,在保山的發展以及對未來規劃對策淺析,促進烏龍茶又好又快可持續發展。1
烏龍茶文化底蘊烏龍茶前身為北苑茶,起源于福建,距今有1000多年歷史,是福建最早的貢茶,《閩通志》載:“唐末建安張廷暉雇工在鳳凰山開辟山地種茶,初為研膏茶,宋太宗太平興國二年(977年)已產制龍鳳茶,宋真宗(998年)以后改造小團茶,成為名揚天下的龍團鳳餅?!盵1]直至明朝,洪武二十四年,罷造龍團改制散茶,武夷茶替代了北苑茶,改變了制造工藝成為品質優異的散茶,而其制采制方法與現行烏龍茶制作方法基本一致。[1]2
保山烏龍茶產業發展現狀2.1
保山烏龍茶產業區域的特性改革開放以來,由于兩岸交流日益密切,而保山對邊陲地區的經濟發展重視程度較高,也提供了較多的資源,而騰沖地區特有的火山以及溫泉為烏龍茶的種植和栽培提供了優良的生長環境,形成了獨特的高山烏龍品牌特色,但也因此,保山烏龍茶存在區域性的產業特性,沒有將其產業擴展到其他縣鄉。2.2
烏龍茶產品質量的不穩定性以及季節性保山的冬季以及春季是雨季,常常是陰雨連綿,而春季是烏龍茶采制的季節,特別連續的陰雨天氣,鮮葉水分多,又無法曬青,致使做青“走水消青”困難,內含物質不能正常轉化,從而也就無法形成優質烏龍茶。在一日中,由于鮮葉采摘的時間不同。對烏龍茶品質的形成也有一定影響。2.3
保山烏龍茶發展歷程保山茶葉文化歷史悠久,但大多品牌生產綠茶以及紅茶,在2005年時,成立位于云南省騰沖縣明光鄉自治村的云南臺茶茶業有限公司。公司采用“公司+農戶”經營模式,專業種植、加工及銷售高山烏龍茶。這是臺商根據緯度,光照以及土壤環境綜合測試后得到保山適宜發展烏龍茶的結論,從而與保山政府進行合作而成立的企業,在保山烏龍茶發展中,逐漸讓人們認識到了烏龍茶對人體的好處,以及烏龍茶獨特的香氣和滋味被人們所接受和喜愛,從而在2015年又一茶商推出了云山玉葉這一烏龍茶品牌。3
保山烏龍茶產業發展存在問題(1)雖然保山茶產業發展迅速,但其中烏龍茶僅極邊高山烏龍和云山玉葉,品牌較少,使在市場選擇性上較為單一,在調查中發現很多人甚至不清楚保山是否生產烏龍茶。(2)極邊烏龍所采用的茶樹為臺灣青心烏龍,在茶樹品種上又有了一定的局限性,甚至品種無法改良,長此以往,茶葉品質等必定落后于其他的烏龍茶品牌。(3)宣傳力度較弱,保山是一個較多人飲茶的城市,但大多數人所熟知的卻是綠茶、紅茶以及康師傅等大品牌茶飲料,對烏龍茶的認知較少。面對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和競爭激烈的市場,怎樣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提高產量也成為制約烏龍茶產業的一個關鍵問題。目前已經有很多加工機械出現,大大減輕了對人力的依賴程度,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如有些機械加工技術不成熟,會對成品茶的品質產生不利的影響,仍需要依賴人力。[1](4)市場管理混亂,雖然茶產業在政府的支持下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但茶葉市場混亂,坐地起價的行為屢見不鮮,又因市民對茶葉認知度不高、不專業,導致不能分辨茶葉好壞,好茶被壞茶驅逐市場,長此以往,保山的茶葉市場將會面臨巨大的信任危機,甚至不利于保山烏龍茶走向各地市場。(5)財政扶持力度不夠,雖然政府在政策上支持和扶持本地企業及茶葉市場發展,但由于資金的有限,不能及時更新技術,也是保山烏龍茶產業無法進一步發展的阻礙之一4
保山烏龍茶發展優勢(1)保山地處低緯山地,亞熱帶季風氣候,由于地處低緯高原,地形地貌復雜,年溫差小,日溫差大,年均氣溫為14—17°C,年降雨量700~2100毫米,晝夜溫差大利于茶葉糖分的累積,氣候溫暖濕潤利于茶樹氮代謝,使得茶葉中的物質豐富。(2)保山多溫泉,騰沖是火山集聚地,土地中蘊含了極多的礦物質成分,利于茶樹栽培與鮮葉吸收營養。(3)隨著改革開放,鄰國與中國的貿易日漸繁榮,而受益較大的無異于是邊境地區,利于茶葉銷售。加強邊境貿易,以及對烏龍茶優點的宣傳可以將烏龍茶貿易發展到邊境國家。(4)保山生物資源豐富,植被覆蓋率較高,茶園周圍環境良好,水土保持完善,保山的生態維持較好,非常有利于茶樹的生長。5
保山烏龍茶產業發展方向及展望(1)保山不僅騰沖地區,金雞鄉、昌寧都有溫泉的存在,并且土壤含營養成分,礦物質較多,可在這些地區嘗試種植并生產烏龍茶。(2)規范保山茶行的行業標準,建立一定的管理制度,使想鉆空子的無良商人無縫可鉆。(3)政府加大資金投入力度,為保山烏龍茶事業添磚加瓦,提供堅實的經濟基礎,但同時請專人監督以及管理,以免有人貪贓枉法。茶園的建立要從茶苗的種植開始,而茶苗長成的這兩三年內所花費的人工費,技術和種植等都需要大量的資金輸入,這將更依賴政府以及相關企業的資金。(4)擴大生產規模,建立更多的有機烏龍茶茶園,保證茶葉生產從種植到生產一體化。(5)向各地廣納賢才,讓茶葉種植以及加工方面的人才來教導當地農民如何種植烏龍茶以及更新烏龍茶加工技術,使其跟上國際水平。因此,政府及相關部門應該重視對烏龍茶傳統加工工藝的重視和保護力度,加大財政補貼力度。鼓勵年輕人主動學習烏龍茶的傳統加工工藝。這不僅對于促進六烏龍茶產業的發展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對于促進整個烏龍茶產區的可持續發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沒有文化為支撐的產業是無法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現代社會取得長足發展的。參考文獻:[1] 陳榮冰,姚信恩.烏龍茶發展簡史與茶文化[J].茶葉科學技術,1997(02).[2] 楊清,李應祥,陳躍華.黔南州茶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分析[J].茶葉通訊,2012(03).[3] 陳加友.安溪茶葉機械加工現狀及對策分析[J].中國茶葉產業論壇,2015(05).[4] 賴江花.福建省南安市茶葉種植發展及對策分析[J].農技服務,2015.[5] 鐘應富,吳修明,楊江陵,黃立君,敬廷桃.云陽縣茶葉產業發展現狀與對策分析[J].南方農業,2011(5):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