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國良
摘 要:中國美術大師將中華民族精神以及中國文化藝術解析、映射在自然景物中,遵循西方的油畫規則,強調藝術與情感的完美結合,創造出新型繪畫藝術形式——意象油畫。意象油畫自其誕生以來,在中國受到眾多油畫愛好者的追捧,備受美術大師的青睞。中國意象油畫不僅僅是用來表達畫家的主觀精神感悟的藝術品,它還是中華文化藝術的縮影,是中國傳統哲學和美學藝術的再現。本文研究了加強意象油畫的創作探索的意義,提出了關于意象油畫的創作思考及研究。關鍵詞:意象油畫;創造思路;探索;分析中國傳統繪畫無論是在思維方式上,還是在造型原則上,都趨向于意象化。也正因如此,中西方美術藝術才呈現出巨大的差異。自油畫傳入中國,經過百年的演變和特殊發展,至今,中國油畫大都融入本土風貌,具有強烈的民族特色,無不體現出中國的文化精神。近年來,中國的油畫師在題材的選擇,內容的構思,技巧的表現上都突顯出明顯的意象化傾向,展現出中國的審美意識。中國油畫大師在意象油畫的創作過程中,強調表現出對審美物體的主觀感悟,達到“以意構境,以意造型,以意生色”的境界。1
加強意象油畫創作探索的意義意象油畫是一門高深的藝術,它不僅僅展現自然風貌,還要傳情達意,突顯中國的文化精神內涵。作為一種新型的藝術形式,意象油畫可謂是世界藝術史中最驚人的蛻變,它在繼承了西方的油畫繪畫原則和技巧的基礎上,結合了中國傳統文化精神,寓情于景,以意象來表現深層次的文化內涵。意象油畫的出現也促使許多繪畫大師進入油畫最高,也是最苦的境界——創作。一切藝術的傳承、發展都離不開探索、創新,更何況意象油畫在創作過程中要求嚴格,強調追求“身與事接而境生,境與生接而情生”的審美原則,突出凝練主觀情感的重要性。中國傳統的繪畫觀念受“見素抱樸”的影響,不注重華麗的色調,不追求繁華的點綴,不強調濃墨重彩。中國繪畫作品在很大程度上都表現出淳樸,簡淡,意味深長的藝術風格,如黃賓虹,范寬,石濤的作品。意象油畫強調一個色調能表現的畫面,絕不反復調色更改,意象油畫追求的是給人們帶來“撥開云霧見青天”的感覺,而不是“欲蓋彌彰”,好的作品往往需要伯樂,需要人們去發現它的美,去體會它表達的情感,這就要求人們具備發現美的眼睛,敏感的心。意象油畫師有時就像一個伯樂,他們要從自然景物中發現美,勾勒的每一筆都是為營造意境埋下的伏筆,最后呈現的整體畫面也是為表現內心的主觀情感做的鋪墊。意象油畫表達的是畫家的內心情感,反映的是中華民族淳樸的民風,民情。意象油畫具有濃烈的東方浪漫主義色彩,它是中國文化藝術中的詩意作品,在探究其創作過程中,探究者至少領略了中國意象語言的魅力,體會了意象油畫的非凡魔力。2
對意象油畫的創作思考及探索2.1
意境的創造意象油畫追求質樸、淡雅,寧靜,平和的意境,這正符合中國傳統的繪畫意境理念。為了更好地營造意象油畫的意境,突出其深長意味,體現中華文化的精神內涵,筆者在謝赫提出的“六法”之下,結合了傳統繪畫意境中圖示,色彩,物像等要素進行說明。其中,營造意境就貫穿了謝赫提出的六法中的其他五法,它是中國傳統繪畫中最重要的步驟。中國古代詩詞善于使用意象,注重意境的營造,在表現作者情感時往往含蓄,委婉,給人清新而明快的美感。在古詩詞中,意境是意象出現的環境,是作者渲染氣氛,傳情達意的工具,而在意象油畫中,意境的作用更為重要。意境是畫家為了表現繪畫內容和情感所營造的氛圍,營造出一個好的意境能讓欣賞者一眼就愛上這個作品,也能展現畫家的繪畫水平。畫家繪畫的方法不同,領悟事物的能力也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所以,作品最終呈現出來的效果也就大相徑庭。在營造意境時,畫家常常采用構圖,用筆,用墨,設色等方式,雖然畫家采用的方法差不多,但是作品最后的效果往往取決于畫家的繪畫學養,對畫面的操縱能力,所以,意象油畫師在營造意境時要注意培養自身的藝術修養,畫面操控能力,以及審美意識。2.2
圖式的組織中國傳統的版塊式構圖方法體現的是“象由心生”,不同的心境,看到的畫面也就存在著差異。這種方式始終體現中國畫家的情懷,他們的排布看似自由散亂,其實是為了讓不同心境的人,在不同時間看到不同的側重點,感受到不同的情感。版塊式構圖,不是西方式的幾何平面,而是中國傳統繪畫中極具特色的繪圖形式,它是一種由于留白襯托和扁平印象帶來的視覺上的團塊效果,這種效果也許會讓觀看者產生畫面是由一整塊或者幾塊聚成的錯覺。圖地反襯,計白當墨就是在這種手法上演變出來的,同時,平攤式的手法也應運而生。傳統的西畫強調的是近實遠虛,注重空間層次感,而在中國更看重主色調的突出,強化意象的表達。中國的繪畫常常會留白,在運用色彩時,留白有助于突出意象,形成強烈的主次對比效果,給人以美的享受。另一方面,中國傳統繪畫強調裝飾化效果,即處理好食物的疏密,大小,在不同的秩序和畫面層次中凸顯主次關系,幫助意象的表達,情感的處理。在中國傳統繪畫中,如果處理不好圖示間的關系,只會給人一種雜亂無章,品位低俗的感覺。2.3
色彩的處理根據前人的經驗和調查研究,色彩不是越豐富越好,也不是越質樸越好。畫家要根據不同的物像,調制不同的色彩,用色彩來表現物像鮮活的生命力,而不是刻意追求整體色調的和諧。在畫靜物時,畫家要努力打破原本物體形狀的禁錮,在腦海中把物像抽象化為只有基本色彩和形體的物體,只有這樣,畫家在著筆時才不會把精力都放在物像形體的刻畫上,而忽視色與色,色與形的關系。在繪畫時,畫家尤其不能將色與形的主次位置顛倒,忽視對物體色彩的處理。2.4
物像的塑造在意象油畫中物像的選取決定了作品的情感基調,也彰顯了畫家的審美品位。在相同的地方,選擇不同的物像,必然會營造出不同的氛圍,表現出畫家不同的人文情懷。“骨氣形似,皆本于立意。立意便是中發心源”,所以,塑造物像時,不能只抓住事物的體表特征,要透過現實,看穿本質。物像的描繪是基于畫家的繪畫技巧和美術修養,是畫家審美情趣的另一種體現。中國傳統繪畫強調寫意,依照寫意的思想,塑造物像就變得容易。運用寫意的畫法,會使畫家會更注重觀察物像的氣質,在繪畫時更留意去表現其鮮明的個性,突出其獨特性。畫家追求的是將事物畫活,展現出物像的生命力,而不是單純的將這個物像搬上畫紙。比如畫家在畫蘋果時,如果只畫出它的外表特征,那么所有的蘋果就都一樣了。因此,畫家要注意挖掘其本質特質,突出其審美本質,展現其內涵特性。3
結語許多學者都認同中國傳統美術是一種意象藝術,這也印證了意象油畫是基于中國人的審美和文化觀念發展而來的,同時也表明意象油畫追求“物我合一”的境界,是中國藝術文化精神的完美體現。中國美術大師大膽地將中國意象美學的觀念融入西方油畫,創造出新穎的意象油畫,這不僅展現出中國人的創新實力,也彰顯出中國的文化精神特質。參考文獻:[1]
藍威.意象油畫形式語言研究[D].南昌大學,2014.[2]
吳敬旭.淺析中國當代意象油畫[D].曲阜師范大學,2011.[3]
劉翠.鷗洋“意象油畫研究”[D].中國藝術研究院,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