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一斐
摘 要:戰爭是人類歷史中負面的代表,作為一種極端的意識形態,將深刻地影響著當時的各方面。同是西班牙人的戈雅與畢加索雖生活在不同時代,但他們的創作都曾受過戰爭的影響。戈雅在那一時期采用的是現實主義手法再現當時的場景,而畢加索使用表現主義和象征的手法去表現,他所描繪的更多是感情。他們的作品和其中體現的人道主義精神不論是為世界和平還是藝術史都有著重要意義。關鍵詞:戰爭;人道主義精神;繪畫政治等意識形態都會對藝術家的創造成影響,戰爭尤其是最觸動人心的。西班牙出了許多影響世界的藝術大師。2006年11月美國古根海姆博物館展出“從格列柯到畢加索的西班牙繪畫:時代、真理與歷史”,展出了16世紀到20世紀最偉大的西班牙畫家的藝術作品。戈雅與畢加索都在其中,他們有著經歷的相同點,又有著繪畫傳統的共同性,我選擇他們,淺析他們分別是如何處理這種戰爭下的題材的。他們的價值不單單在對繪畫的貢獻上,因為他們不僅僅是一個藝術家,他們還是一個飽含人道主義精神的人。0
概況戈雅與西班牙:戈雅(1746~1828)是18~19世紀西班牙最有影響力的藝術家,他作品多產,而且在他創作生涯中風格是在不斷變化的,他對后來的浪漫主義、現實主義、印象主義、象征主義和表現主義等都有影響。戈雅的一生見證了許多歷史事件,他的很多作品就像都將歷史一一重現在人們眼前。他親身體驗過法國大革命初期的意識危機時期,看到了巴士底獄的悲劇,還目睹了卡洛斯四世的崩潰。其中對他影響最大的莫過于1808~1814年的西班牙獨立戰爭,人民起義為西班牙擺脫拿破侖而斗爭,也許是受到人民這種大無畏精神的感染,或者是出于對身處于戰爭中的人的同情,更或是他自身的愛國情懷作祟,他拿起筆,對戰爭中的種種事件做出了回應。畢加索與西班牙:畢加索(1881~1973)是西班牙人,但長期在法國進行藝術創造活動,他是當代西方最有創造性和影響最深遠的藝術家之一。他的繪畫風格被分為多個時期,并且每一個時期都有明顯的風格變化和特征。畢加索集現代藝術各種流派的風格于一身,他的博大是無人能及的。畢加索不但是一位杰出的藝術家,還是一位思想強烈的政治人物。畢加索的生命中,目睹了祖國人民的水深火熱,看到了多災多難的祖國不斷經歷戰爭、專制與獨裁,這激發了他的人道主義精神,尤其是在二戰期間,他的愛國主義情懷和熱愛和平、反對戰爭的政治思想強烈的表現出來,并反映在了他的作品中。1
戰爭籠罩下的作品1.1
戈雅筆下的現實場景獨立戰爭對戈雅的影響十分巨大,他一生中的最重要的創作都是出于這個時期。戈雅所創作的戰爭題材的作品,多是如實的去描繪戰爭的實況,沒有將好與壞那種評判放在繪畫中,而是將這個問題留給了觀看者,像是重現當時的場景一樣,讓觀者來議論,其中哪些是好人哪些是壞人,這件事的發生對嗎?就像是戈雅于1810年前完成的八十幅版畫作品——“戰爭的災難”系列,這套版畫就一反傳統,并沒有以英雄主義的姿態來處理,個是直接將戰爭的災難性和殘暴性表現在畫面中,傳達給觀畫者。他的這組作品中,每一幅所表現的都是受苦的人民,他們以死相爭,絕不屈服,像他的《他們全都像是野獸》一群憤怒的、勇敢的人,面對殘酷的侵略絲毫不感到畏懼,并奮力抵抗著,再注意戈雅的表達手法,當這一幕幕出現在我們眼前時,仿佛下一秒就能聽到一聲槍響、炮聲或是尖叫。他還有兩幅作品是于1814年繪制的《1808年5月2號》和《1808年5月3號》,標題為“馬摩路克的職責和普爾塔索羅的帝王守衛”以及“大處決”。1908年4月底,西班牙人民認清了終于認清了拿破侖是侵略者的真面目,為了抵抗拿破侖,而發生了1808年5月2日的起義事件,隨后在5月3號,起義遭到了嚴酷的鎮壓。《1808年5月3日》無疑是最有名的,有聲音說這是戈雅目睹而繪制出的。畫面中被分為左右兩部分,分別有一排人,右側是冷酷無情正在開槍的法國人,左邊是被鎮壓的憤懣的百姓,尤其他們中間那個穿著白上衣黃色褲子的人,他的身上沒有恐懼,有的是西班牙人那種頑強不屈的精神,他張開雙臂,迎接死亡。戈雅的這些作品,讓他在藝術始終多了一個不同于浪漫主義開創者的頭銜,那就是現實主義藝術家。1.2
畢加索營造的真實感受在1935年以前,畢加索的作品題材一般是客觀的,技巧多是主觀的,而在這之后他進入了他人生中的表現主義時期。在面對法西斯的殘暴行徑及祖國的水深火熱,畢加索的人道主義情懷開始在他的作品中嶄露頭角。1936年,西班牙的獨裁者弗朗哥在納粹黨的支持下發動了內戰,隨即畢加索就創作了連環畫是銅版畫《弗朗哥的夢想與謊言》,畫中的弗朗哥被畫成一個無惡不作的壞人,畫中描繪了他的暴行。畫面中充滿憤恨的氣氛,兒童哭泣,女人嚎叫,在畢加索的筆下,他讓每一個樹枝、每一塊石頭甚至是每一筆都是哭泣的。1939年畢加索創作了兩幅都是以貓和鳥為題材的《貓與鳥》。一幅是正在回頭的黃貓,雙眼瞪圓口中銜著露出鮮紅血肉的死鳥,面相猙獰、殘忍,它的尾巴得意的高高翹起,貓的狡詐和兇殘和口中的鳥的無助和悲慘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另一幅中貓的表情不及前一張的表情囂張、激動,它所擁有的是冷漠,對死鳥的冷漠。兩幅畫所采用的都是象征主義手法,用貓象征納粹,用死鳥象征西班牙或是所有遭到戰爭侵襲的地區和人民,他以此來表現對戰爭的抗議。2
同樣的感情,不同的方式16世紀下半葉人們習慣稱這一時期的繪畫為“格列柯時代”,他的繪畫具有明確的暗示性和表現主義手法,但這一時期仍是現實主義為繪畫主流。委拉斯貴茲受到了卡拉瓦喬和威尼斯畫派的影響,將西班牙的現實主義推向了巔峰。在他們之后在現實主義傳統下,神秘主義繪畫在戈雅和西班牙現代大師上得到了回應,兩條線索并行交錯,現實主義的傳統為西班牙繪畫奠定了基礎,而格列柯筆下的那種明確的暗示性和表現主義手法則經過戈雅在現代藝術家畢加索那里發光。戈雅與畢加索都受到了戰爭的影響,他們都將自己的那份憤怒、人道主義情懷和他們的愛國主義精神通過繪畫表現出來,但是所使用的方法卻是不同的。戈雅在創作戰爭題材的畫時,采用的是現實主義收費法,是通過再現當時的那個殘忍但真實的場景,不摻加對事件的評價的,讓觀者自行評判;但畢加索與戈雅不同,在畢加索的作品中,尤其是《格爾尼卡》他沒有去描繪當時轟炸時的場景,畫面中甚至說沒有兇手的出現,出現在畫面中的都是被戰爭殘害的受害者,畫面中的每一個人都代表著所有人。他在處理這些形象的時候,采用的是表現主義和象征的手法,對人物形象夸張變形,去營造戰時的那種殘忍的憤恨,很被害者的悲痛和絕望,還通過用牛或馬等形象去對各種陣營進行象征。如果說戈雅是讓觀者去看當時的場景,那畢加索就一定是讓觀者去感受。兩人在不同的時間,經歷了相似的事情,懷著同樣的感情,采用不同的手法,都繪制了藝術史中里程碑似的作品。參考文獻:[1] Jeannine Baticle.戈雅——鐵血金貴的畫家[M].吳骦,譯.上海世紀出版集團譯文出版社,2004.[2] 何政廣.世界名畫全集——戈雅[M].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3] 蔣可.畢加索畫傳[M].長春:時代文藝出版社,2004.[4] 何政廣.世界名畫全集——畢加索[M].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