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一鳴
摘 要:漢族擁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傳承與積淀。作為中國的主體民族,同時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在民族性題材油畫中卻鮮有以表現漢民族特征的油畫作品,這與少數民族題材油畫欣欣向榮、百花盛開的局面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關鍵詞:“漢服”;民族題材;剃發易服;油畫;創作“漢服”全稱“漢民族傳統民族服飾”。作為漢族民族文化與民族精神的物質表現,不僅是區分與其他民族的外在表現,同時也是承載漢文明的有效載體。正因民族服飾特有的民族文化的內隱體現,所以成為油畫創作的素材。油畫作為舶來品,已發展為與中國本土繪畫并駕齊驅的另一大畫種。油畫因其材料的特殊性和對造型的精準塑造,使得在視覺體驗上明顯有別于傳統國畫。但油畫的創作內容卻不如國畫那樣對漢文化有成體系的素材。1
以“漢服”為元素的油畫創作現狀“漢服”在中國傳統繪畫中可謂是與國畫的發展緊密相連的,乃至當代新仕女畫依舊能以“漢服”為題材的創作,傳達出當代女性的自信與風采。而在油畫中,以“漢服”題材的作品就顯得鳳毛麟角了。1928年徐悲鴻首開“漢服”元素的油畫創作《田橫五百士》,隨后零星的藝術家開始涉及這一題材。目前國內有:王干生的《李時珍畫像》、田小平的《荷韻》和“京劇·梨園春秋”系列、張洪贊的《中華魂》、章仁緣的《夜艷》為代表的“新仕女畫”系列、黃同江的“古代人物油畫”系列、王可偉的《麗人行》《打馬球》和“鐵馬兵戈”系列、曾浩的“敦煌飛天”系列。目前國外有:旅澳畫家羊羔以傳統中國人物畫為背景的油畫創作、旅美畫家涂志偉的《宮女案》和主題性巨幅油畫等。對以上目前為止屈指可數的,九位以“漢服”為創作元素油畫家的作品進行分析,不難發現,“剃發易服”的荼毒影響至今,導致整個民族的“失憶”后遺癥。例如,田小平、張洪贊與章仁緣的“新仕女畫”中模特所著服飾誰能辨別出是“曲裾”“直裾”“襦裙”,但形制的變形與夸張卻毫無“漢服”神韻,是徒有其形的“仿漢服”“類漢服”,是“漢服”的變異裝。而田小平的京劇系列繪畫其出發點只是為了表現中國傳統戲劇而已。只因戲服是依稀伴有“漢服”的制式特點與傳統元素,故將其歸入“漢服”元素創作的畫家行列。2
以“漢服”為元素的油畫創作題材中國悠久的歷史與豐富的民俗文化,為中國油畫創作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創作素材。目前,以“漢服”為素材的油畫創作在經歷數代人不斷地完善與發展后,此類題材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2.1
歷史軍事類王可偉與涂志偉兩位大師在面對中古歷史上宏大的戰爭時,都不約而同的將之選為自己的創作對象?!对娊洝で仫L·無衣》“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于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于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于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边@首《無衣》再現了當年一統六合的秦軍的精神與情感,這也正如王可偉的《車戰》《看劍》《火?!贰秶鴼憽防飳我磺乇宋锏乃茉炫c情感流露的刻畫;而涂志偉在《腳·兵馬·大地》里則向我們展示了秦軍的紀律與氣勢。2.2
歷史事件類徐悲鴻的依據《史記·田丹列傳》中的農民起義領袖田橫在劉邦稱帝后,將到洛陽招安,他手下忠心的500名戰士為他送行的情景創作的《田橫五百士》就是表現的這一歷史事件的場景;涂志偉的《頭·書·大坑》取材于秦始皇焚書坑儒這一歷史事件,而他另一幅作品《脊背·長城·月亮》則是以長城修葺的場景來烘托華夏人民堅強、剛毅的民族性格。畫面中人物雖都赤露上體,但是束發扎髻這一細節可見漢衣冠中,首服發式對漢族的影響是多么久遠。王可偉的《張騫出使西域》,則呈現了漢建元年張騫出使西域聯合大月氏共擊匈奴,對中國及世界產生一系列重大影響的事件,同樣的作品還有《昭君出塞》。2.3
宮廷仕女類涂志偉的《舞樂·編鐘·古音》《宮女案》取材秦漢時期的華夏風韻,直觀地表現了極具東方古典韻味的舞樂文化。王可偉則取材唐朝時期的婦女形象創作了《麗人行》《打馬球》《夏夜》《三月》《出浴》等一批直觀呈現當時社會環境與人文風氣的作品。2.4
文學類已故畫家黃同江的“古代人物油畫”系列,是以《詩經》為創作題材的。他將《蒹葭》《關雎》《子衿》《君子于役》等,以極具中國文化韻味與寫意意境的表現手法營造出一個縹緲典雅的氛圍,使畫作跨越時空,傳遞歷史的美感與厚重。2.5
宗教神話類曾浩的“飛天系列”創作的宗教神話人物畫中人物,雖身著“霓裳”不是傳統意義的“漢服”制式,但是霓裳作為漢族神話人物的服飾見諸于史料《楚辭·九歌·東君》:“青云衣兮白霓裳,舉長矢兮射天狼。”元·袁桷《甓社湖》詩:“靈妃夜度霓裳冷,輕折菱花玩月明。”許地山《危巢墜簡·無憂花》:“這動物質的衣裳,比起其馀的舞衣,直像寒冰獄里底鬼皮與天宮底霓裳的相差?!痹频摹帮w天系列”以敦煌深厚的文化底蘊為基礎,綜合當代審美習慣于心理,不局限于傳統敦煌造型,大膽創新,同時借鑒少數民族的多種元素融于一體。2.6
戲劇、戲曲類之所以將戲劇、戲服服飾類歸于“漢服”題材創作,是由于清朝一朝在實行了嚴酷的“剃發易服”政策后,激起了漢民族的劇烈反抗,后有了不被官方承認的“十從十不從”傳說,之中便有“娼從而優伶不從”,于是我們得以在戲劇、戲曲的演藝服飾上依稀尋得我民族服飾存在的影子。這些都能從田小平等人的戲曲、戲劇主題類的油畫作品中窺見一角。2.7
其他類以旅澳畫家羊羔為代表的油畫創作,它們以傳統中國人物畫作為背景或是單一元素的互動來突出主體人物的構圖手法,以期給觀眾古今貫通的交流之相。雖未直接表現“漢服”,但從側面上表現了“漢服”之美。3
結語“維天有漢,鑒亦有光”,華夏漢族作為世界上創造了璀璨歷史文化的民族之一,本該在民族題材油畫創作中占有一席之地,卻事與愿違。漢族獨特的文化特征與極具內涵的民族精神,如何呈現出來,不僅關乎民族服飾的發展,也是名族精神的體現。漢服與油畫、藝術的結合,讓油畫創作題材選材更豐富,表現也更深入,這不僅能完善中國民族題材繪畫內容的豐富性與整體性,同時也是民族題材油畫的創新點之一。漢服作為文化的媒介,能讓中國文化的魅力得到更全面、系統和深入的傳播,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添磚加瓦。參考文獻:[1] 邵大箴.宏大雄渾的藝術創造——簡論涂志偉的油畫[J].美術,2007(9).[2] 劉堅南.用畫筆講述歷史——記全美油畫家協會原主席涂志偉[N].韶關日報,2007-5-27.[3] 西村.旅美華人畫家的東方情懷——涂志偉采訪記[J].世界博覽(看中國),2007(08).[4] 高思揚,劉剛.金戈鐵馬戰黃沙——王可偉和他的邊塞油畫[J].中外食品(酒尚),2007(12).[5] 黃同江.百家畫庫/中國美術家黃同江專集[M].遼寧美術出版社,1998.[6] 曾浩.曾浩油畫精選集[M].天津楊柳青畫社,2011.[7] 羊羔當代美術名家個案研究.羊羔油畫作品集[M].天津出版傳媒集團,2013.[8] 胡日查.民族元素在中國油畫中的體現[J].中國藝術,2011(04).[9] 唐培勇.論油畫民族化與民族審美文化——心理結構[J].陜西師范大學繼續教育學報,2006(03).[10]
郭錦龍,左娜,王明輝.對當代語境下民族題材油畫創作的研究[J].科學中國人,201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