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穆彤
摘 要:近年來,舉辦大型特色活動的城市都會積極體現和弘揚自身文化的多樣性,形成城市空間內新的表現形式和形象特征。所以,城市越來越注重發展具有鮮明特色的公共交通標識導向系統,為人們安全、迅速、準確地識別信息而提供服務。本文以北京市地鐵8號線一期工程——奧運支線為例,淺談現當代地鐵標識導向系統中空間形態設計特色,概括地鐵標識導向系統在城市大型特色活動中的設計理念以及未來發展方向。
關鍵詞:奧運支線;標識導向系統;空間形態;大型特色活動
0 引言
地鐵標識導向系統中的空間形態設計是傳遞信息重要的媒介與載體,城市舉辦大型特色活動時設計具有鮮明特色的地鐵標識導向系統,可為人們安全、迅速、準確地識別信息提供服務,并且在地下環境進行導向指引的同時,還能增強大眾對于文化的認知與體驗。
北京作為擁有中國最早地鐵的城市,已經越來越注重地鐵的系統規劃。為了能夠滿足社會的需求,環境的發展,地鐵的擴建,北京逐漸對地鐵標識導向系統加以重視。2001年,奧運會的成功申辦大大促進推動了北京地鐵的建設。2002年5月,北京市所有地鐵都引入了全新的標識導向系統。標識導向系統在我們的城市生活中隨處可見,它遍及城市各類公共環境,小到街頭路牌,大至城市環境規劃。它們的存在為人們的城市生活提供了保證[1]。本文將通過淺析北京地鐵8號線一期工程——奧運支線的標識導向系統空間形態設計特色來研究我國地鐵標識導向系統在城市舉辦大型特色活動時的設計理念。
1 奧運支線標識導向系統中空間形態設計特色
北京地鐵標識導向系統各條線路都使用著相同的設計布局。但是就在2008年,北京地鐵奧運支線借舉辦奧運會的有利契機打破了這一傳統。奧運支線采用了與傳統地鐵站截然不同的空間形態設計手法,將每一站都進行主題規劃設計。雖然只有四座車站,但它們各自不同的特色彰顯了“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的核心理念,實現了“一站一景”的風格,使乘客置身于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魅力之中。
1.1 中國特色——北土城站
作為奧運支線最南端的北土城站,它不僅可與地鐵10號線換乘,還是奧運支線的首發站。其“青花瓷”的標識導向系統主題一目了然。青花瓷源自唐代,遠近聞名于其清新、典雅的氣質。設計師正是借助它青色花紋的特點,在站內完成空間形態設計。
在光亮的站臺內,有序排列28根高大青花瓷立柱,成為站臺內最大的看點。立柱上籃花白底的青色花紋交叉錯落。安全玻璃隔斷上,也印滿了體現中國文化的中國結、風箏等圖案,非常精致美觀。材料方面,選用的搪瓷板有效減少了板面之間的接縫,避免圖案的不完整。站臺在照明設計方面,運用冷白色的熒光燈平行分布在天花板上,形成兩大照明區域,力求風格平和。為車站提供足夠照度的同時,進一步烘托青花造型的清雅氣質。北土城站的出入口以及地面導視牌也都被打造成同樣紋案的青花造型,著實讓大眾感受到自始至終的文化底蘊,也充分展現了中國文明文化之精髓。
1.2 體育精神——奧體中心站
奧體中心站距離北京奧林匹克體育中心位置較近,同時也位于奧運會主場館區,整個站臺內都充滿著運動元素。站臺的28根海藍色立柱和安全玻璃隔斷上,印滿了生動形象的奧運項目符號。
奧體中心站的空間形態設計中還巧妙結合了“穩定三角形”的結構。屋頂使用的折板結構格外醒目,形成一個由三角形造型組成的極具現代感的頂部空間。設計師在照明方面也是力求新穎,將投光燈安置在屋頂兩側,向斜上方打光,讓折板的再次折射營造出屋頂的整體設計感。
1.3 人文奧運——奧林匹克公園站
由于奧林匹克公園站建設在水立方場館附近,所以站內的空間形態設計充滿著“水”的元素。值得一提的是,地鐵站入口處擺放有近千面的紅色大鼓,鼓墻中間擺放著一座巨大編鐘,讓人不禁聯想到鐘鼓齊鳴的場景。
進入地鐵站后,站臺層深藍色的屋頂,掛有1000多個大小不一的圓形“氣泡”,水的柔美與靈動展現得淋漓盡致。其中,凸出的白色燈具與藏藍色的大小圓形外觀共同塑造了一個活力四射的頂部空間。站臺空間內圓形的支撐柱、照明燈、通風口等造型也十分貼合“水”的主題。但最吸引人的仍是安全玻璃隔斷,各式各樣的人物形象可清晰分辨出踢毽、慢跑等健身動作,恰恰切合奧林匹克公園為公眾提供健身娛樂場所的宗旨。
1.4 綠色奧運——森林公園南站
森林公園南站位于奧運支線最北端,它的地面出入口坐落于奧林匹克森林公園的南側入口處。所以,車站的設計充分表達出樹木的概念,讓人感覺進入站臺后就仿佛已經來到了大森林之中。
在站臺空間內的立柱和屋頂設計中,設計師由樹木的枝杈結構汲取靈感,在32棵樹干造型的立柱頂部都設計了交錯的樹枝形態,形成了形似“參天大樹”的立柱結構。在材料選擇上,運用不銹鋼這種極具現代感的材料代替木質材料,使站臺充滿現代主義色彩,更是增強了站臺的空間感。在照明設備方面,有機契合了“樹枝”所圍成的形狀,將照明設備巧妙的安置在“枝杈”空隙之中,形成不規則冷白光線,凸顯了見光不見燈的設計感。
2 地鐵標識導向系統在城市大型特色活動中的設計理念
通過對北京地鐵奧運支線標識導向系統中空間形態設計特色的分析,研究并總結歸納了地鐵標識導向系統在城市大型特色活動中的設計理念。
首先,必須保證地鐵標識導向系統設計的功能性。一套完整且優秀的標識導向系統設計,是為廣大受眾最大限度地減少在標識前無效停留的時間,并且引導乘客以最快速度找到自己的行進方向,這是設計的基礎,也同時是設計系統的原則所在。
其次,必須強調地鐵標識導向系統設計的規范性。在地鐵的有限空間環境內,規范系統性的標識導向系統設計也是不容忽視的。所以,設計者必須在標識的形式、位置等方面建立標準、統一的設計語言,制定清晰、準確的信息內容,使大眾易于理解并認同地鐵系統規范。
最后,極力強化地鐵標識導向系統設計的文化性。在當今時代,地鐵已成為發達國家乃至發展中國家主要城市中不可或缺的公共交通工具之一。所以,地鐵中的文化藝術氛圍通常會引起人們關注。文化是種積淀,但同時更需要創新。當其被引入到城市大型特色活動中時,就會彰顯其特性,擴大其影響力,主動展現出自身優勢,并把這種獨特的品格沉淀成為城市永久的文化,這也就是我們贊嘆并一直在追求的城市文化特色。
3 結論
作為公眾服務的項目,地鐵標識導向系統在城市大型特色活動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它不僅可以引導人們到達目的地,它還可以體現這座城市的精神面貌和文化底蘊。地鐵標識導向系統的建立把城市公共交通導向系統、城市總體規劃、藝術設計等多學科相結合,有效的為城市地下空間環境及城市公共交通系統提供服務[2]。所以,標識導向系統的空間形態設計發展方向,除了固定的設計語言以外,今后還需要更加強調、考究其設計體現的文化美感與人文追求。
參考文獻:
[1] 葛仕鈞,劉洪敏,洪柳.導向標識系統的個性化設計研究[J].藝術與設計:理論,2009(5):47-49
[2] 俞潔.地鐵空間導向性標識系統的設計理論與研究—南京地鐵空間導向性標識系統分析[D].南京:南京藝術學院,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