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畔 陳俊如
摘 要:本文意在通過對關于濱水廣場的濱水景觀的思想和設計手法進行探討,并以青島地區的海洋文化廣場為例,強調人文景觀和自然生態等理念在濱水廣場營造過程中的重要性,并以景觀設計的視角,對濱水廣場的生態保護與資源有續利用進行淺議。
關鍵詞:濱水廣場;綠色營造;景觀藝術;景觀設計
1 濱水廣場的發展
我國建設濱水景觀空間的發展過程一般分為四個階段:初期建設期、過渡建設期、問題凸顯期和回歸理性期。[1]濱水景觀空間在發達國家的城市建設中,同樣經歷了類似的過程。由于在建設過程中出現的環境問題,很多國家非常重視濱水景觀在生態保護方面的作用。比如巴爾的摩內港,多倫多濱水長廊,橫濱21世紀濱水區“MM21”等。這些成功案例在各個國家起到了示范作用,也給其他國家提供了濱水景觀建設的趨勢和方向。中國的濱水景觀有很多成功的案例,比如蒙城渦河濱水區,成都都江堰中央城區濱水景觀空間等。濱水廣場作為濱水景觀中的一個類型,同樣具有濱水景觀的發展特征和建設特點。
以都江堰中央城區濱水廣場景觀的建設為例,都江堰的原有中央城區因為災后毀壞嚴重,在保留自然景觀的同時,對中央城區的濱水景觀重新進行了梳理與整合。原有的硬質堤壩改造成綠色地塊,廣場的主要部分建設在河流之中,在不破壞原有環境的條件下,突顯當地的歷史文化風貌改造設計。廣場內水生植物繁多,環境得到保護,在江中的半島區域將水引入廣場,引入廣場的水流在場地中形成了如同小溪的水系統,并將地面的鋪磚設計出高差來增加層次,水流因地磚高差的作用而流動,增加廣場的趣味和藝術性。[2]
2 濱水廣場景觀的設計思想
2.1 濱水廣場的綠色營造
對于濱水景觀的完成,不能離開生態這一命題。提供優美的城市風景,保護現有的自然環境,是生活質量的保證。在城市廣場的建設過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環境保護與改善的問題,生態學范疇內涉及的地區生物多樣性,資源的利用與保護和物資的循環使用都成為解決問題的思考方向。在濱水的環境之中,通過增強水系循環來增強水體的抗污能力,通過規劃水岸周邊的景觀布局來實現景觀與水系之間的聯系與結合,對生物的生存環境進行有效凈化。
2.2 濱水廣場的景觀藝術
藝術上的設計改變了環境與人的互動,優秀的藝術作品在生活中的運用,讓人能夠直觀地感受到人文理念和社會精神。對于景觀建設,藝術的加入促進了景觀設計的發展。設計師在建設景觀時兼顧實用性和藝術性,從改善景觀的視覺體驗入手,在景觀的細節之中找到視覺平衡之美,體現對于藝術上的理解與追求。濱水景觀的建設,應該以科學技術為主,兼顧自然與人文,保護河流與地形的自然形成環境,尊重當地的生態和文化價值,讓景觀與自然,建筑與藝術形成美好體驗。廣場的景觀可以加入建筑藝術,通過結構的穿插來造景、布景,用色彩的變化,標識各個功能區和場地,在建筑材料上采用多材質拼接拼合,使材質更有特色,并增加色彩的觀賞性。
2.3 濱水廣場資源的合理利用
對于濱水廣場的資源利用,通常要考慮:第一,水資源的利用和保護,這其中包括綠化植被的水資源利用,還有使用者的用水需求。第二,場地的利用,包括場地區域的合理設置,合理的區域劃分可以減少資源調動產生的耗能。第三,對于建設用材的消耗,應多利用綠色材質與再利用材質。
3 濱水廣場的景觀設計手法——以青島地區為例
3.1 山東青島地區濱水廣場景觀概況——以青島奧帆基地為例
青島是我國知名的旅游城市和港口城市,半島型的地形使青島三面環海,海岸線成為青島較為突出的景觀特色。對海岸線的自然景觀進行保留,并把自然景觀作為建筑景觀的一部分,是青島濱海文化廣場較為普遍的營造方式。
奧帆基地最初的用途主要用于比賽,隨著奧運比賽的結束,基地的后續利用成為首要問題,該基地為了提高利用率,增建少量商業用建筑,并開放濱水廣場的大部分,供游客游人觀賞。在廣場的周圍,沒有過多設計圍擋設施,廣場的整個環境為開放式,對海面的可見度很高,并且設有適度的過渡高差,利用地勢變化設置小型植物景觀和綠化帶,綠化用水采用污水處理后的中水。同時,又大面積采用了可滲透地磚,有效滯留雨水等外來水源,以減少綠化等活動對水的消耗。
奧帆基地的優點在于,不同功能區域的利用率很高并且互相連接,既有游覽休閑廣場又有商業經營區,對于多種經營活動都有對應的活動范圍,有豐富的綠化,突出了陸地景觀和海面景色。奧帆基地在廣場建設中運用的多種綠化措施和環保措施,保證了場地的可持續利用,使該廣場在賽后仍成為濱海區優美的觀光地。
3.2 濱水廣場的藝術要素
在對濱水廣場所處的環境改造過程中,藝術性是非常需要注重的一個方面。濱水廣場的景觀設計需兼顧創造性和實用性,以下幾種方式可以運用在廣場設計中:第一,對濱水廣場上的一些細節(比如部分設施與構件)進行處理,可以重組形成新的小型景觀或是以不同的藝術手法呈現在人們的眼前;第二,在應用色彩的時候,突出本地具有特點的色彩搭配,表達民族風情特色;第三,創意地設計景觀設施,實現水景與建筑的和諧搭配。以此體現現代建筑文化的風格,運用現代風格中經常出現的幾何紋樣和裝飾色彩,展現內容豐富,色調明確的景觀設施。
3.3 濱水廣場的空間要素
濱水廣場是城市的重要空間組成,作為城市的綠色休閑空間,濱水廣場營造具有多面性。在濱水廣場中可以加入小型水景,圍繞水景,可以配置綠化帶和水生植物區,在水景與陸地之間可以建造臨水的步行道,在步道必經處設置休閑區,在廣場的主要區域設置人群集中休閑區,并在廣場周圍設置必要設施,如商業區,公共衛生處理區。[3]小型水景的建設和大型景觀的設計可以由不同大小,不同疏密的排列,來展現和諧的韻律感,在透視上和虛實空間的處理上,經由人的行走軌跡變動,實現視覺上的景色變幻。
3.4 濱水廣場的綠色要素
水域影響著城市的發展和變化,一座臨水的城市離不開與水的互動與交融。濱水廣場不僅需要水的加入,生態設計的加入,還需要水生植物和當地陸生植物在場地中生長。與大面積硬化地面相比,自然植物的繁殖力強,隨季節可以變換多種形態。陸生植物可以在場地中起到美化環境的作用,可以遮陽,供氧,提高濕度,優化空氣,還可以增加視覺上的舒適感。[4]山東濱水廣場的景觀設計應充分考慮到自然和人文之間的外在與內在聯系,將人的活動與自然環境密切聯系,通過改善濱水廣場原有的生態環境,促進原生生態可持續的發展,把自然之美帶入人居生活。景觀建造完成之后,作為城市重要組成部分,對促進周邊產業的升級轉型有著積極的作用,為城市生態文明建設的進一步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 周建東,黃永高.我國城市濱水綠地生態規劃設計的內容與方法[J].城市規劃,2007(10):63-68.
[2] 喻敏,呂月娟,羅謙.城市中心城區濱水空間景觀規劃設計分析——以都江堰市中心城區濱水空間景觀設計為例 [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12:33-45.
[3] 張聲遠.城市濱水廣場規劃設計的環節要素淺談[J].考試周刊,2010(52):9-11.
[4] 王茜,張琳,張凱.淺析城市濱水綠帶中水生植物的應用價值[A].土木建筑學術文庫(第8卷)[C].2007: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