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娜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聲樂藝術等精神層面上的追求也不斷提升,原有經濟社會條件下存在的聲樂人才,已經不能滿足現代人們對聲樂藝術方面的追求了。這就要求當代高校在聲樂教育方面做出改革,培養出高素質、應用型的人才,從而來滿足社會對應用型聲樂人才的巨大需求。下面我們就現代高校聲樂教育產生問題的原因進行探討,尋找改革和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方法。
關鍵詞:改革;高校聲樂教育;應用型人才
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整個社會對應用型聲樂人才的需求已經形成了巨大的缺口,市場對于人才的爭搶也已經達到了異常激烈的程度,然而學校作為一個相對平靜的環境,與社會尚不存在較為緊密的利益關系,所以在這種無壓狀態下,許多高校在聲樂教育方面還停留在較早的教學水平上,教學觀念陳舊,教學方式單一,根本無法滿足社會對應用型聲樂人才的培養要求,造成雖然社會對應用型聲樂人才的需求缺存在口巨大,但依然有大批高校聲樂專業畢業生存在就業困難的現象。
1 高校聲樂教育應用型人才缺失的原因
(1)教育觀念陳舊。在以往社會對聲樂應用型人才需求不大的情況下,開設聲樂專業的高校往往以培養教育型人才為主,高校認為既然以培養教育型人才為目標,就不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精力去注重學生應用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上,所以學校更注重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而不注重對學生實際技能的培養,使學生在掌握知識方面出現了理論與應用脫節的現象。
(2)實踐環境不足。許多學校經費不足,學校將更多的財力放在了本校較好的專業上,和硬件設施的配備上,也就不會投入更多的財力在大型活動的舉辦上,聲樂專業的學生也就不能獲得更多的舞臺實踐機會,實踐經驗不足,就使得學習停留在了理論的層面上,知識也就不能得到更好的應用。實踐環境的不足導致應用型聲樂人才的缺失。
(3)教學形式單一。許多高校在聲樂教育方面依然采取課堂說教方式進行教學,這種灌輸式教育不僅不能增加學生的實踐應用經驗,而且枯燥無趣,使得學生產生厭煩感,失去對聲樂專業課程學習的興趣,更失去了學生們實踐的動力,失去了應用的契機,就更不利于高校培養出合格的應用型人才了。
(4)師資力量薄弱。現代高校許多聲樂專業的教師都是通過傳統教學模式培養出來的,他們雖然從教多年,擁有扎實的理論知識,但是他們自己往往也沒有較多的實踐應用經驗,整體師資力量聲樂實踐經驗的缺失和應用水平的低下,導致教學中對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困難性。
2 高校聲樂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方法
(1)課堂教學模式穿插設置。隨著高校擴招政策的全面實施,高校音樂專業的學生數量急劇增加,教師數量出現嚴重不足的現象,原有單一的個別教學模式已不能滿足教學需求,這時我們就要針對現狀進行改革,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原有的個別教學模式,可以使教師針對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掌握情況,理解能力,進行有差別的教學,使得每個學生都能在教學過程中根據自身情況,更好地掌握知識,但是這種教學容易形成學生只對理論知識掌握扎實,而不會應用的現象。在現有這種教師資源不足的情況下,我們可以配合小組教學模式一起完成聲樂教學任務,小組教學模式更有利于學生之間靈活的展開各種實踐活動,彼此之間形成對照,通過其他小組的學習實踐情況,找出自身差距與優勢,形成競爭,這種個別式教學模式與小組式教學模式穿插形式的課堂設置,不僅能夠在短期內緩解教師資源緊張的現狀,而且在實踐中也更有利于培養聲樂類應用型人才。
(2)轉變師生觀念、實踐課堂相結合。傳統的教學課堂中,師生們普遍認為學校的學生就應該以理論知識為主,過多的參與實踐活動,會造成理論知識的荒廢,基礎不扎實,所以教師往往通過生動易懂的語言來講述一些抽象的概念,但種教學方式往往又導致學生在課堂上當時聽懂了,一旦走出課堂,很快又不理解一些概念的意思了,更不用說什么實際上的應用了,教學效率比較低下。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通過適當參與實踐活動的方式來教授學生們相關的理論知識,實踐當中出真知,學生通過自己的實踐可以對相關的理論知識影響更加深刻,理解更加透徹,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展現出優于傳統的教學課堂效果。
(3)提供眾多的實踐機會。由于聲樂藝術的特殊性,各種各樣的實踐機會是培養應用型聲樂人才的最佳捷徑,所以為學生提供大量的實踐機會,也是高校培養應用型聲樂人才的任務,而面對許多高校資金不足這一現狀,學校可以以學校的名義與一些商業演出團隊達成合作關系,讓學生參與團隊演出活動,通過比較成功的商業演出來賺取一定的演出費用,然后學校再用這些演出費用和學校資金配合起來,在資金預算范圍內由學校發起倡議,組織更多的實踐活動,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學校可以將這些活動交由學生自己去組織安排,學生們通過自己的導演,安排,策劃到活動的執行和演出,整個過程下來,會讓學生們受益匪淺,真正達到應用型聲樂人才培養的目標。一些在學校實踐中得到鍛煉的學生,可以安排他們再到商業演出團隊中去鍛煉,在鍛煉的同時也為師弟師妹們賺取了學校實踐活動舉辦的經費,一舉兩得。通過這種方式,不僅解決了高校因資金緊張無法組織更多的實踐活動的問題,而且形成了一種循環式鏈條運作,良性循環使得每位學生都能獲得更多的校內外實踐機會,更給學生們提供了與校內外聲樂類人才交流、對比、改進的機會,有利于高校真正實現應用型聲樂類人才培養的目標。
(4)注重舞臺實踐反饋。聲樂藝術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學科,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都要通過舞臺實踐來展現,通過舞臺實踐活動的進行,教師可以從中掌握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從而來調整自己的教學安排,來達到因材施教的效果,針對一些舞臺經驗較少,在舞臺上怯場,大腦空白,對自身能力衡量不足的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讓學生充分認識到自身的優勢與不足,及時調整彌補,揚長避短,真正在實踐中培養出無數合格的應用型聲樂人才,滿足社會對應用型聲樂人才的巨大需求。
(5)建立合理的考試檢測制度。對于學生知識掌握程度的檢測,不應該僅僅依賴于一兩次考試的成績,而且還要參考平時舞臺實踐的表現,給學生打出一個平均成績,保證測試的公平性和結果的客觀透明性,這樣才能激勵學生珍惜每一次的實踐活動的機會,反思失誤,吸取教訓,在有限的實踐經驗里取得最大的進步形成良好的學習與競爭風氣,為高校聲樂教育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奠定良好的基礎。因為,一個嚴格的考試制度,是選拔人才的基礎和標準,只有嚴格執行,才可以更好地推進教學的發展。
3 結語
社會經濟不斷發展,人們對聲樂藝術的需求不斷提高,社會環境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社會對高校聲樂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的社會形勢下,高校聲樂教育只有通過改革,通過提供實踐機會等靈活的教學手段,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鍛煉機會,才能真正培養出社會需要的高素質、應用型的人才。所以,在高校聲樂教育發展的過程中,必須要采取更加科學的培養方式,來加強對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進一步實現學生的社會適應性,進而推動社會的發展和進步。
參考文獻:
[1] 俞子正,田曉寶,張曉鐘.聲樂教學論[M].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45-49.
[2] 楊立崗.聲樂教學法[M].上海音樂出版社,2010:56-58.
[3] 楊瑞.高師聲樂教育的理論與實踐[M].人民出版社,2012:2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