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帆 張林浩 李紅霞 張曉軍
摘要:楊樹灰斑病是為害楊樹幼苗較重的一種真菌病害,苗圃發病嚴重。本文闡述了楊樹灰斑病的癥狀、病原、發生規律及防治措施。
關鍵詞:楊樹灰斑病;癥狀;防治措施
中圖分類號: S763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 ? ? ? ? ? ? DOI編號: ? 10.14025/j.cnki.jlny.2016.02.039
在楊樹栽培生產過程中,楊樹病害是制約其生長的主要原因。其中楊樹灰斑病從楊樹幼苗到成樹均可為害,尤以幼苗、幼樹發病最重。該病分布廣泛,在東北、華北、西北和華東地區普遍發生,為害多種樹木的葉片和嫩梢,包括北京楊、小青楊、小葉楊、青楊、箭桿楊等,造成葉片枯焦、早落,頂梢枯死或多頂苗,腫莖,干部潰瘍,嚴重時幼苗死亡,生長量降低,移栽成活率下降。因侵染部位不同表現出不同的癥狀,在葉部為灰斑病,在嫩梢為黑梢病,俗稱“黑脖子病”,在莖干皮部則為腫莖潰瘍病。發病最重的屬留圃苗和平茬苗。
1 癥狀
病害可發生在葉片、嫩梢和枝干上。葉片發病初期出現水漬狀斑點,隨后變成褐色斑,并逐漸擴大,最后形成中心灰白色,邊緣褐色的病斑。不同樹種病斑顏色有異,有灰褐色、綠褐色、繡褐色等。后期出現黑綠色點狀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堆。當病斑連成片時,葉片枯萎脫落。若嫩葉發病,病斑擴展更為迅速,邊緣不明顯,葉片很快卷縮、枯焦。嫩梢發病,多產生梭形病斑,能形成環切,使病斑變黑,最后使上部枝葉枯死或折斷,病斑上部易風折。若苗頂梢發病,則容易出現多頂苗。若枝干發病,初期產生橢圓形褐色病斑,長1~4厘米,后失水下陷,變黑色,病斑中央漸變灰白色,并出現黑綠色小點。隨著樹木的生長以及病斑的發展,病部腫大破裂,縱向開裂,露出變紅的木質部,為典型的腫頸潰瘍病狀。
2 病原菌
引起楊樹灰斑病的病原菌有楊灰星葉點霉(Phyllosticta populea Sacc)和楊棒盤孢(Coryneum populinum Bres)。病原菌以無性世代較常見,所以多為楊棒盤孢菌,該菌屬半知菌亞門,腔孢綱,黑盤孢目,棒盤孢屬。分生孢子梗褐色,有1~2個橫隔,分生孢子盤寬40~160微米,分生孢子淺褐色,梭形,2~3個橫隔,一端呈印狀彎曲,中間細胞較大,分生孢子大小(25~40微米)×(6~11微米)。其有性世代屬子囊菌亞門的東北小球殼菌(Mycosphaerella mandshurica)。
3 發病規律
病菌以分生孢子和分生孢子盤在病落葉、病梢和枝干病斑處越冬,翌年春季當氣溫回升時,分生孢子萌發,萌發率可達50%以上,隨著氣流、風雨進行傳播,從氣孔或直接侵入寄主組織,作為春季的初傳染源。病菌潛育期為5~10天,一年中分生孢子可以重復侵染。分生孢子在3℃~35℃均可萌發,最適溫度為20℃~25℃,7~8月為發病高峰期,10月溫度下降后病害基本停止。病害發生與降雨程度和空氣濕度密切相關,多雨時發病嚴重。病害喜高濕的環境,在水滴中萌發最好,相對濕度低于95%時分生孢子萌發困難,所以一般每次降雨后都會出現孢子飛散現象,約1周后出現發病高峰,葉片發病率增高,“黑脖子”增多。尤其在地勢低洼、林間濕度大的情況下,病害發生早且重。楊樹品種不同,抗病能力也不一樣,一般幼苗比大樹發病嚴重,苗圃受害重,留床苗和大齡苗由于菌量積累多,受害較重。
4 防治措施
4.1 種植抗病品種
因地制宜的選用抗病品種。抗病品種有小黑楊14號、迎春5號、大官楊、銀中楊、沙蘭楊等。
4.2 加強苗木管理
及時間苗,去除底葉,以便通風,降低濕度。苗圃周圍大樹下的萌條要及時除掉,避免病菌大量繁殖。縮短留根年限,最好為2年,最多不超過3年。秋后或初春清除病落葉和病枝梢,進行集中處理,燒毀或深埋,以減少越冬病原菌。
4.3 加強苗圃管理
平整苗圃地,避免低洼地勢造成濕度過大,利于發病。做好苗圃和造林地的排水工作,以免積水使苗圃濕度過大,利于發病。適當稀植,增加苗圃和林地的通風透光。實行輪作,不要重復使用同一片地作為苗圃地。
4.4 化學藥劑
發病前噴灑l∶1∶160~200的波爾多液,或80%代森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國光思它靈,預防病害發生;發病初期可噴灑65%代森鋅500~800倍液,或10%雙效靈1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600倍液,或50%多菌靈,15天噴灑一次,共3~4次,或25%咪鮮胺乳油500~600倍液,或50%多錳鋅可濕性粉劑400~600倍液,7~10天噴灑一次,連用2~3次,或40%杜邦福星乳油8000倍液,或50%速克靈1000倍液,均可達到較好的防治效果。發病嚴重時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4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霧防治,噴藥2~3次。也可按每平方米用10%百菌清油乳劑0.4克超低容量噴霧進行防治。
5 其他
劉瑩研究表明,丁香、肉桂、厚樸、毛茛、興安白芷5種藥用植物提取液對楊樹灰斑病病菌的菌絲生長和孢子萌發均有抑制作用,且對孢子萌發抑制作用強于對菌絲生長的抑制作用,為防治楊樹灰斑病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李延海.楊樹灰斑病的發生與防治[J].現代化農業, 2009,(03):5.
[2]游瑋,杜正芹.楊樹灰斑病與褐斑病的發生與防治[J].現代農村科技,2014,(11).
[3]劉瑩.5種藥用植物提取液對楊樹灰斑病抑菌活性研究[J].遼寧林業科技,2012,(03):5-7.
作者簡介:楊帆,碩士,吉林省林業科學研究院,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林學。
通訊作者:張曉軍,吉林省林業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研究方向:森林病蟲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