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學德

[摘 要]針對普通化學課程特點和少數民族預科生的認知能力,結合普通化學的教學內容,將PBL教學法應用于民族預科普通化學的教學過程中,通過PBL教學模式的具體步驟實施PBL教學方法,同時總結了目前PBL教學面臨的一些問題。結果表明,在民族預科普通化學教學中應用PBL教學法能夠提高普通化學的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
[關鍵詞]PBL教學模式;民族預科教育;普通化學
[中圖分類號] G423.、G633.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6)06-0161-02
少數民族預科教育是我國民族高等教育的一個特殊層次和重要組成部分。普通化學是理工科和醫科類少數民族預科生必修的一門重要基礎課。因此,積極探究提高普通化學教學質量的新型教學模式是民族預科教學改革與發展的必然要求。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即基于問題式學習的教學模式,目前已成為國內外比較流行的一種教學模式。與傳統的教學模式不同,PBL教學模式是以問題解決為核心,把學習設置到問題情境之中,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學生為主體,通過學生自主的探究,學習隱藏在問題背后的科學知識,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自主學習的精神。[1]目前,PBL教學模式在國內的教學中已被廣泛應用,其中在大學本科的有機化學、分析化學和生物化學等化學專業課程的教學中應用PBL教學模式均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2] [3] [4],但至今仍未見到將PBL教學模式應用于民族預科普通化學課程教學中的文獻報道。本文從民族預科普通化學學科的特點及其教學現狀談起,嘗試將PBL教學模式應用于民族預科普通化學的教學實踐中,旨在進一步補充完善傳統的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一、民族預科普通化學的特點及教學現狀
普通化學是一門理論性、邏輯性、系統性很強的基礎學科,其具有以下特點:1.學科內容多,跨度大;2.學科知識涉及面廣;3.學科知識有深度。因此,對于已經習慣了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模式的民族預科生而言,普通化學知識顯得更瑣碎、繁雜、抽象,其學習難度增大,學生一時難以適應,在學習上產生畏難情緒和畏懼心理,進而對普通化學的學習喪失興趣,最終導致課程考試成績不理想。
在開展普通化學教學的過程中,以教師為中心的灌輸式傳統教學方法往往只注重對教材內容的細致講解和課本知識的系統傳授,并沒有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進行思考。該教學模式下,師生之間缺乏交流,學生只能被動的完成學習,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難以充分調動。
二、PBL教學模式在普通化學教學中的應用
(一)普通化學PBL教學模式的實施程序
普通化學PBL教學模式的實施流程如下。1.創設情境,提出問題。問題的難度要適中,應該與教學目標、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學科知識水平相匹配。教師根據課程教學計劃和教學進度的安排,做好課前準備工作,適時將設計好的問題布置給學生。2.學生查閱資料,自主討論學習。我們將2014級授課班級的學生分成6個小組,每組10~11人,各組選定一名組長。學員在組長的組織、安排下圍繞教師提出的問題,通過鉆研教材、查閱文獻等方式收集、匯總資料信息,各小組通過分析討論和歸納總結形成解決問題的統一意見。3.課堂點評與講解。以學習小組為單位,由各小組推薦的代表回答課前提出的問題,教師對各小組的表現予以點評和總結。針對課前的問題,教師開始新內容的講解。4.課后總結、反思。課后要求各小組及時反思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并以書面形式上交一份陳述問題的學習報告。教師根據各小組的學習報告和課堂上的匯報情況進行評價,并根據學生反饋的意見及時調整教學,實現教學相長。
(二)普通化學PBL教學內容的選擇
民族預科普通化學教學面臨著教學內容多、課時少、任務重以及師資力量不足等一些實際困難,而剛踏入大學校門的少數民族預科生其自主學習的能力有限。因此,在整個普通化學課程的教學中全部運用PBL教學是不現實的,應結合普通化學的特點和民族預科生的認知能力,選擇出適合開展PBL教學的章節進行嘗試。普通化學“化學鍵與分子結構”一章內容繁多、雜亂,且理論性很強,學生普遍反映本章內容是普通化學課程中最枯燥、最難學的部分。“化學鍵與分子結構”一章又是普通化學課程教學的重點之一。因此,為了突破普通化學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同時使PBL教學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本研究選擇“化學鍵與分子結構”作為PBL教學的嘗試。
(三)PBL教學模式應用于“化學鍵與分子結構”教學過程中的基本問題
創設教學情境、設計情境問題是PBL教學過程中極為重要的環節,問題的質量直接關系到PBL教學的效果。因此,根據PBL教學的需要和“化學鍵與分子結構”一章的內容特點,提出以下幾個相關問題。1.化學上把分子和晶體中相鄰原子之間的強烈相互作用力稱為化學鍵,并根據原子間相互作用方式的不同將化學鍵分為離子鍵、共價鍵和金屬鍵。試問離子鍵、共價鍵和金屬鍵的本質及特征分別是什么?2.離子鍵理論成功地解釋了離子化合物的形成和性質特點,但在解釋由相同原子或電負性相近的元素原子形成的分子時卻無能為力,要揭示這類分子的本質和特征,需要共價鍵理論。試問共價鍵理論包括有哪些理論?這些理論的發展歷程、內容要點、作用和不足之處分別是什么?3.除了分子和晶體內部原子間存在相互作用力外,分子與分子之間也存在一種比化學鍵弱得多的作用力,就是靠這種分子間作用力氣體分子才能夠凝聚成液體和固體。試問分子間作用力包括幾部分?其本質、特征和存在情況如何?以上教學情境的創設和問題的提出,將“化學鍵與分子結構”一章其分散的學習內容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使抽象、枯燥的理論知識更加直觀、形象、具體的呈現出來,有助于學生明確學習的重點,激發他們學習新知識的興趣和欲望。
三、PBL教學模式的效果
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展開調查。總共發放問卷100份,回收100份,回收率100%,調查結果見表1。

調查的結果表明:將PBL教學模式應用于普通化學教學中得到了近90%的民族預科生的肯定,這種教學模式在激發學生的課程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積極性,增進學生之間以及師生之間的了解和信任,增強學生的團結協作意識和表達交流的能力,拓寬學生獲取知識和信息的途徑,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創造性思維能力等方面得到了學生的普遍認可。
四、開展PBL教學面臨的問題及可行性分析
PBL教學在實施過程中也面臨著以下問題。1.PBL教學要求每一位學生都必須參與,而傳統教學模式對學生課下學習的要求不高,對PBL教學中出現參與熱情不高或依賴性、惰性較強的學生時,教師需充分發揮組織、引導作用來端正他們的學習態度。2.PBL教學需要占用學生更多的課余時間用來查閱資料和自學總結,這加重了學生的學習負擔,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學會對學習時間的合理安排和充分利用。3.普通化學課時少、師資力量匱乏等問題限制了PBL教學的實施和推廣。民族預科班級學生人數多勢必影響PBL教學的效果,應將PBL教學與傳統教學相結合,這樣能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此外,相對于傳統教學而言,PBL教學的課程容量小,學生在PBL教學下所獲得的知識其系統性不足[5],PBL教學對教師的業務能力和教學資源的要求更高。
五、結語
綜上所述,將PBL教學模式應用于民族預科普通化學教學中,取得了滿意的教學效果。PBL教學彌補了灌輸式傳統教學的不足,使學生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學習,具有以學生為主體,以問題解決為核心,以能力培養為目標的優勢。但由于PBL的教學效果受到教師業務水平、學生主動參與意識和教學單位辦學條件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因此,在民族預科普通化學教學現有的條件下,仍難以將PBL教學完全取代傳統教學。如何將PBL教學與現代多媒體教學有機結合,以達到最佳教學效果是一個有待進一步深入探究的課題。
[ 參 考 文 獻 ]
[1] Park S. E., Susarla S. M., Cox C. K., et al. Do tutor expertise and experience influence student performance in a problem-based curriculum[J]. Dent Educ, 2007, 71(6): 819-824.
[2] 王紅,許孝良,楊振平,等.PBL教學法在工科有機化學教學中的實施初探[J].廣東化工,2012(225):131-132.
[3] 劉威,卜寵.PBL教學法在分析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科技創新導報,2013(19):172.
[4] 張亞莉,孫利軍,錢慰.PBL教學模式在生物化學教學中的應用效果[J].現代醫藥衛生,2014(22):3485-3486.
[5] 孫長艷,李文軍,董彬,等.“PBL”教學模式在無機化學實驗課程中的應用[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2(5):135-137.
[責任編輯:陳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