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穎穎 李志偉
[摘 要]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大學生柔性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顯。當代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大學管理會在他們學習專業知識、了解社會、探索人生的關鍵時期發揮重要作用。大學管理者在傳統剛性管理的基礎上,加強柔性管理,體現“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充分調動大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更能促進大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與高校育人工作目標有機結合。
[關鍵詞]柔性管理;大學生教育;積極主動性
[中圖分類號] G64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6)06-0178-02
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90后成為大學生的主體,其在大學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價值重構、理念塑造、人格關愛、尊重理解等方面的需求更為強烈[1],“柔性管理”作為一種富有情感和創意的教育方法應運而生。幼兒教育也不再提倡老輩的“棍棒底下出孝子”的硬性教育,而是提倡尊重兒童的主體性的“柔性教育”。本文主要論述以人為本的大學生柔性管理理念在大學生教育中的應用與思考。
一、大學管理中的柔性管理
(一)大學柔性管理理念
柔性管理理論起源于企業文化,最大的特點是“以人為中心”,用人格化管理的理念管理員工。我國鄭其緒教授在《柔性管理》[2]一書中認為:“柔性管理是在研究人們心理和行為規律的基礎上采用非強制方式,在人們心目中產生一種潛在的說服力,從而把組織意志變為人們自覺的行動。柔性管理的本質就是依據人們自身的心理和行為規律,運用柔性管理的原則,對管理對象施加的軟控制。”河北理工大學于子旺等人認為[3],柔性管理主要采用教育、激勵、引導、暗示等非硬性的工作方式,在大學生心目中產生一種潛在的說服力,充分調動學生的自我管理、自我約束的積極性,使其自覺地接受外部規范化的約束管理,最終目的是強化和重視學生的自我意識,調動學生的個性潛能,從而有利于自我實現。因此,大學柔性管理理念是遵循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采取有效的非強制的管理方式,使大學生主動、自覺地接受外在的剛性管理規定,實現管理的預期目標。
(二)柔性管理在大學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目前,我國高等教育正由“精英教育”模式逐步向“平民教育”格局轉變,這一方面使更多人能夠接受高等教育,另一方面又使師生比逐漸縮小、師生關系冷淡現象加劇。同時,受國際上經濟全球化、多元文化、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個人主義的影響,當代大學生自我意識加強,管理人員僅僅通過建立各種學校規章制度來維持秩序,過分強調學生必須遵從和服從的義務,這不僅會使規章制度的實施效果不佳,而且容易使學生對管理人員的對立情緒加強,學校秩序反而難以維持。因此,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有效地引入柔性管理理論,實施人本管理,注重學生的情感和內心感受,更有利于培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充分開發和挖掘學生的潛能,對現行的教育管理機制是一個極好的補充,能達到管理的最佳效果。但是,在大學管理過程中,不能僅從創新或改革角度考慮過分強調柔性管理的優勢。柔性管理在高校教育管理中是為剛性管理服務的,不能取代傳統的剛性管理。因為沒有規章制度約束的管理必然是不穩定的、無序的,而在教育管理過程中必須剛柔并濟,這樣才能使管理的作用發揮到最大。
二、柔性管理理念在大學管理中的應用
(一)充分溝通是柔性管理的前提和基礎
90后大學生雖然已經有著相對成熟的價值觀和判斷能力,但他們成長于市場經濟和新媒體飛速發展的時代,師生之間的關系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現有的大學生師生關系主要是以課堂教學為主,師生之間的溝通局限于課堂時間之內,學生和教師之間存在著隔閡與不信任的危機。沒有良好的溝通,管理工作就難以進行。因此,在對大學生教育過程中,首先要加強感情投資,要尊重學生、關心學生、愛護學生,管理人員要舍得投入更多的情感資本,建立起真摯的人際關系,以達到情感與思想上的共鳴,消解大學生思想和心理上的障礙。[4]
在溝通過程中,管理者應掌握一定的溝通方法與技巧。[5]比如,在小兒接受斷乳之前,筆者與小兒之間有充分的溝通,首先是使小兒明白斷乳對他意味著什么,他的生活將會發生什么變化。然后通過講故事、講道理、舉例子和擺事實等方式進行溝通,使他明白斷乳并不意味著黑暗生活的到來,而是在他成長的道路上自然而然應該發生的事情。而對于大學生,管理者也應該通過充分溝通使大學生意識到規章制度和管理措施并不是為了限制他們的行為,反而是為了給予他們足夠的空間和自由。因為制度的存在為人的自由發展提供了保障,實現了人們間自由的良性互動。而且隨著科技的發展,師生之間溝通方式也發生了重大的改變,增加了溝通方式,使溝通更加便利、充分。高校教師應該充分利用手機、郵件、QQ、飛信、微信等媒介,搭建交流平臺,突破時空限制開展心靈溝通,傾聽學生發自內心深處的聲音,讓學生在被尊重、被關心中打開心房,于潛移默化間實現對大學生心靈的“深度輔導”。
(二)使學生主動接受是柔性管理的關鍵
充分尊重和信任是有效溝通和使之主動接受的前提,即使大部分人認為幼兒太小不足以理解大人的語言和行為,但筆者堅持認為,即使幼兒也具備相對足夠的能力理解世界,只不過是需要用更為簡單、形象的語言和更多的時間去描述他要面對的事情。結果證明,即使是如此小的幼兒也是具備自我選擇能力的,要充分尊重他的選擇,在他未主動接受之前不能采取強制措施。在大學生教育過程中,在執行必需的規章制度和管理措施之前,需要和柔性管理工作相結合,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之自覺地接受管理,將外部的要求內化為自己本身的行動,否則管理無法產生最佳效果。
在充分溝通的基礎上,小兒開始并不接受斷乳,直至他意識到斷乳以后他仍然有美食可以享受,而且還可以更加快速的成長,接觸到更多的食物。在小兒主動接受之后,筆者才采取行動。因此,在管理過程管理者需要在管理措施實施之前,將管理措施實施產生的作用提前和學生充分溝通、講解,對于大學生難以接受的措施可采取靈活的方式使之能夠充分認識到制度或管理措施實施之后受益的是被管理者本身,這樣被管理者才有可能主動接受管理。
(三)將管理制度執行到位,落實要徹底
為什么世界上絕大多數所謂的理想最終都沒有實現呢?為什么那些算到了小數點的計劃最后沒有實現,甚至就沒有真正開始過呢?大量的政策、制度由于執行、落實不力而形同虛設,它們在給我們帶來慘痛教訓的同時,更給我們帶來警醒:執行和落實的問題怎么重視都不為過。[6]一旦被管理者接受,那么管理措施實施的最好的時機是“馬上”,不拖延:一次性把工作做到位,而且在執行過程中要不折不扣地執行制度。在小兒主動接受斷乳的當天,筆者馬上采取行動,因為前期思想工作做得非常充分,小兒能夠平靜地接受斷乳這個貌似殘酷的事實,即使在過程中他會有主動尋乳的慣性行為,然而在筆者堅決地拒絕下小兒繼續執行斷乳的決定。小兒在整個斷乳過程中沒有哭得撕心裂肺,筆者也沒有經歷母子隔離的痛苦,但是筆者卻經歷了漲乳的痛苦。這是因為在前期工作中筆者僅注重了斷乳行為發生之后對小兒所產生的影響,而沒有意識到該行為對筆者本人也會產生影響,沒有采取相應的措施。因而在大學管理執行前要做充分準備,擬訂科學合理的計劃實現制度“落地”,將前期工作都做實。而且前期工作不僅要考慮到管理措施會對學生產生的影響,還要注重措施實施后對管理者和學校產生的效應,并提前做好相應的準備工作來應對。
綜上所述,當代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大學管理會在他們學習專業知識、了解社會、探索人生的關鍵時期發揮重要作用。大學管理者在傳統剛性管理的基礎上,加強柔性管理,體現“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充分調動大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更能促進大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與高校育人工作目標的有機結合。而且在實施柔性管理過程中,要注重與大學生的溝通,做好前期思想工作,使大學生接受管理理念,實現自我主動管理,并且將管理制度落實到位。
[ 參 考 文 獻 ]
[1] 羅勇,崔海濤.大學生教育運用柔性管理理論的思考[J].天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5):477-480.
[2] 鄭其緒.柔性管理[M].北京:中國石油大學出版社,2006.
[3] 于子旺,劉瑞芳,曾秀麗.淺論當代大學生的柔性管理[J].職業圈,2008(19):74-74.
[4] 張啟中.情感溝通: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J].新鄉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5):22-23.
[5] 李璟,徐遵義.高校師生溝通技巧的探討[J].大學教育,2015(2):37-39.
[6] 沈一飛,李曉萍.執行要到位,落實要徹底[M].北京: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2014.
[責任編輯:陳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