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茲恒 苗美娟 (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 北京 100871)
?
北美高校圖書館出版服務研究
劉茲恒苗美娟(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北京100871)
[摘要]《圖書館出版名錄》反映了高校圖書館出版服務的基本情況和進展。對《圖書館出版名錄》(第3版)中北美高校圖書館的出版服務進行研究能夠得出,北美高校圖書館出版服務多樣化,強調數字出版,強化優勢學科,簡化了工作流程。我國高校圖書館應借鑒其經驗,利用機構知識庫的資源開展出版服務。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出版服務《圖書館出版名錄》
2013年1月,美國60余所高校圖書館共同成立了圖書館出版聯盟(Library Publishing Coalition,簡稱LPC),旨在促進圖書館出版服務主流化。該聯盟希望通過建立有效的渠道,促進圖書館與出版社等單位的合作,建立起學術交流生態的良性系統。
為了反映高校圖書館出版服務的基本情況和進展,LPC于2013年、2014年先后出版了《圖書館出版名錄》(Library Publishing Directory)第1版、第2版,并于2015年推出第3版。《圖書館出版名錄》(第3版)調查了115所高校圖書館(其中美國和加拿大共105所)在2014年7月—2015年7月圖書館出版服務的開展狀況。為此,本文以《圖書館出版名錄》(第3版)(以下簡稱《名錄》)為參照,對《名錄》涉及的北美105所高校圖書館的出版服務進行分析,揭示其發展狀況和特點,以期為我國高校圖書館開展出版服務提供參考。
1.1基本情況
1.1.1起始時間
《名錄》中102所(3所高校圖書館數據缺失)北美高校圖書館出版服務的起始時間如圖1所示。從圖中可以看出,圖書館出版服務最早開始于1988年,2004年后開始迅速增加,2006—2013年達到高潮。圖書館出版服務的快速增長與開放存取運動的持續開展、網絡技術和社交媒體的不斷發展、圖書館對數字資源館藏的重視等因素密切相關。

圖1 圖書館出版服務的發展情況
1.1.2服務目標
高校圖書館開展出版服務的目標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支持和鼓勵學校師生、相關機構、社區合作伙伴等的學術性、教育性作品的創作、傳播、保存和共享;(2)實現資源(原創資源、特色資源、絕版資源等)的數字化;(3)促進學術成果的公開出版和自由獲取;(4)提供學術成果集中存取的開放數字工具和出版平臺;(5)為學校師生出版學術作品提供宣傳、咨詢等服務;(6)探尋商業出版模式的替代形式,擴展出版通道,促進學術交流新模式的出現;(7)最大化科研成果的傳播與共享,提高教師、學生和大學的知名度和影響力;(8)促進學科發展;(9)提升圖書館在大學科研活動中的知識發現、創造和共享功能;(10)倡導作品的合理使用,支持開放存取運動;(11)以無障礙的知識傳播維護社會公平,構建開放的知識話語環境、提高民眾的信息素養。
1.1.3組織形式
圖書館出版服務的組織形式主要有集中式和分散式兩種。前者指出版服務集中于圖書館內某個部門,后者指出版服務分散于圖書館不同部門或不同校區的圖書館之間。除有兩所圖書館未提供出版服務的組織形式外,有54所圖書館采取集中式出版服務,占比52.4%,49所圖書館采取分散式出版服務,占比47.6%。
提供圖書館出版服務的部門以學術交流部門居多。此外,出版服務部、技術服務部、數字館藏部、數字學術中心、數字項目部等也是圖書館提供出版服務的主要部門。
1.1.4人員配置
圖書館從事出版服務的人員包括專業人員、輔助人員、研究生和本科生四大類(見表1)。按照FTE①計量方式,出版服務的專業人員配置為0.1~14.5人(除圭爾夫大學圖書館為60人),輔助人員為0.06~3.5人,研究生為0.1~8人,本科生為0.1~12.5人。配置1名以上全職崗位人員的圖書館共計84家,占比80%。

表1 人員配置類型及其比例
105所學校中,出版服務配置專業人員、輔助人員、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圖書館分別有97家、54家、23家和32家,各自占比92%、51%、22%和30%。圖書館同時配置4種、3種、2種和1種人員的比例分別為3%、27%、39%和27%。由此可見,圖書館出版服務以專業人員為主,并配以輔助人員和學生助理,即從事出版服務的人員比較多樣化。在學生助理中,圖書館更傾向于配置本科生而非研究生。1.1.5經費來源
圖書館出版服務的經費來源多種多樣,擁有某項經費支持的圖書館數量及其比例詳見表2。其中,完全依靠圖書館運營預算(即經費來源中占比100%)的有54家,大于等于90%的有69家,大于等于50%的有86家。同時有1項、2項、3項或4項經費來源的圖書館數量分別為57家、29家、11家和1家,有2項及以上經費來源的圖書館占比41.84%。
通過上述統計分析可以發現北美高校圖書館出版服務中經費來源的特點:一是預算撥款是圖書館出版服務的主要經費來源,這反映出圖書館出版服務得到了學校的重視和支持,圖書館已將出版作為重要的服務之一。二是出版服務由運營預算支持的比例遠遠大于資料預算支持的比例,說明出版服務不同于圖書館的館藏建設(強調資源),而是圖書館開發的一種新型服務。三是出版服務的經費來源雖多樣化,但主要還是來源于預算撥款,其他經費總體數量較少,說明經費來源仍然比較單一。四是圖書館提供出版服務時并非一定要全部免費,圖書館在遵循開放存取理念的同時,可通過開展適當的增值服務,開發適當的商業模式以保證出版服務的經費來源和持續發展。
1.2出版活動
1.2.1出版類型
圖書館出版的資源類型多種多樣,按出版某類型資源的圖書館數量降序排列,圖書館出版的主要內容依次為學位論文、教師驅動型期刊、學生驅動型期刊、本科生畢業設計/榮譽論文、技術/研究報告、教師會議論文和會議記錄、基于合同或協議的外部團體委托期刊、時事通訊、數據庫(含數據集)、教材/教科書等。出版各類型學術資源的圖書館數量及百分比詳見表3。除此之外,各高校圖書館會根據自身情況出版其他類型的各種資料,包括口述歷史或訪談、政府文件、研究生畢業設計、未出版的手稿、非同行評審的學術/非學術論文、圖片或影像庫、學生海報、特藏資源、數字化項目和研究博客等。每個圖書館出版的資料類型基本集中在4~6種。

表3 出版物類型及圖書館數量
從105家圖書館出版的各類型資源的數量來看(見表4),學位論文、技術/研究報告、教師會議論文和會議記錄、本科生畢業設計/榮譽論文的出版數量較大。
從各類型資源的媒體格式來看(見表5),文本、圖片、音頻、視頻和數據是學術資源的主要數字化呈現方式。同時,概念圖/模型/地圖、其他可視化載體、多媒體/互動內容等媒體格式也不斷增多,數字出版格式呈現多樣化。
《名錄》中共列出了49項附加服務,其中28項為常設服務。依開展某項服務的圖書館數量降序排列,依次為:作者版權咨詢、培訓、元數據、數字化、補充內容托管、分析、編目、外展服務、ISSN注冊、標識符(DOI)分配、其他作者版權咨詢、音視頻流媒體服務、數據集管理、平面設計(印刷版或網絡版)、營銷推廣、同行評審管理、摘要與索引來源的通知、ISBN注冊、開放URL支持、合同/許可準備、編輯、排版、按需印刷、圖像服務、商業模式開發、編制索引/目錄表、數據可視化、預算編制(見下頁表6)。

表4 105家圖書館各類型出版物總數

表5 出版物的媒體格式分布
通過對這28項服務分類歸并,可將其進一步劃分為托管服務、資源管理服務、用戶培訓與咨詢服務、編輯與出版服務、商務與法律服務、數據服務6個大類。其中,托管服務、資源管理服務、用戶培訓與咨詢服務占主導地位,而傳統出版模式中的編輯與出版服務(如平面設計、編輯、排版等)相對較少。這反映出圖書館出版模式簡化了傳統出版模式的流程,更加強調資源的即時獲取。
1.2.3同行評審
圖書館普遍重視高質量學術成果的出版,并將同行評審作為出版物質量的重要保障。除去未標注同行評審的14所高校圖書館外,其余91所高校圖書館出版物的同行評審比例范圍為20%~100%。其中,完全是同行評審(100%)的圖書館有52所,占比57.14%;同行評審比例為80%及以上的圖書館有66所,占比72.53%。
1.2.4合作伙伴

表6 圖書館出版服務的附加服務
《名錄》將圖書館出版服務的合作伙伴劃分為三大類,即校內合作伙伴、校外合作伙伴和大學出版社。
所有圖書館都有校內合作伙伴,主要包括校內相關部門或項目、教師、研究生和本科生,比例分別為93.33%、93.33%、71.43%和62.86%。擁有2個及以上校內合作伙伴的圖書館占比89.52%。
凱美瑞混合動力車電控變速器習慣稱為混合動力傳動橋,2018款凱美瑞混合動力傳動橋由小電機MG1、大電機MG2、復合齒輪裝置、傳動橋阻尼器、中間軸齒輪、減速齒輪、差速器齒輪機構和油泵組成。該傳動橋為3軸結構,復合齒輪裝置、傳動橋阻尼器、油泵、MG1和MG2連接至輸入軸。中間軸從動齒輪和減速主動齒輪連接至第二軸。減速從動齒輪和差速器齒輪機構連接至第三軸(圖1)。
擁有校外合作伙伴的圖書館有51所,占比48.57%。圖書館一般傾向于選擇1~4個校外合作伙伴(見圖2),比例高達88.24%。校外合作伙伴主要包括圖書館協會、其他類型(如人類學、歷史學、宗教學、園藝學等)研究協會/學會、研究中心、其他大學、數據庫或期刊雜志、各地學者及教師、出版聯盟(如LPC、SPARC等)、出版平臺、經濟集團、非營利組織、博物館等。圖書館傾向于選擇那些與本校優勢學科相關的校外合作伙伴,如波士頓學院的優勢學科為神學和教育學,其校外合作伙伴包括美國天主教協會、基督教—猶太教關系中心理事會、天主教精神研討會;印第安納大學的優勢學科是民俗學,其合作伙伴為美國民俗協會。

圖2 圖書館擁有的校外合作伙伴數量
此外,《名錄》將大學出版社單獨歸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在圖書館出版服務中的特殊和重要地位。據筆者統計,目前已有30所高校圖書館與大學出版社開展合作,比例為28.57%。相較于校內外合作伙伴,該比例偏低,但許多圖書館在未來發展規劃中都強調要加強與大學出版社的合作。
1.2.5出版平臺或軟件
《名錄》中105所高校圖書館所使用的出版平臺共計33個,其中使用數量最多的出版平臺依次為Bepress(46%)、OJS(43%)、DSpace(31%)、WordPress(25%)、CONTENTdm(20%)和Fedora
(17%)、Hydra(8%)、Omeka(6%)、Islandora(6%)、Drupal(5%)等。除使用已有的出版平臺外,27所高校圖書館還自主開發了出版軟件(26%)。此外,除39所高校圖書館只使用一個出版平臺外,其他66所(63%)高校圖書館均使用多個平臺,大多選擇2~4個平臺,多平臺共用可以滿足圖書館出版服務的多樣化功能需求。
1.2.6數字保存策略
與出版平臺一樣,圖書館也采取一種或多種數字資源的長期保存策略。《名錄》中105所圖書館共采取31種數字保存策略,其中使用數量最多的保存平臺依次為內部保存(in-house,48%)、LOCKSS(28%)、Portico(18%)、HathiTrust(16%)、Archive-It(12%)、MetaArchive(10%)和CLOCKSS(10%)、DPN(9%)、APTrust(7%)、DuraCloud(7%)、AmazonS3(6%)等。使用現有的保存策略外,44所(42%)高校圖書館的數字保存策略正在考慮之中。排除“正在考慮中”一項,目前尚有18所(17%)高校圖書館未采取數字保存策略,其余高校圖書館大多采取1~3種數字保存策略。相對于圖書館的出版平臺數量,已有數字資源長期保存策略的圖書館數量較少,這反映出目前圖書館出版服務更多是側重于資源的出版與傳播,而對資源的長期保存尚不夠重視。
1.2.7未來發展計劃
圖書館出版服務的未來發展規劃主要是對上述出版活動的進一步深化和拓展,具體包括:(1)將圖書館出版服務上升到戰略高度,提高出版服務的地位;(2)部門或機構整合;(3)繼續增加期刊、圖書、數據(數據集)等的種類和數量,不斷開發新的資源類型,如數字人文項目、特色館藏、手稿、ETDs、多媒體、開放教育資源、交互式出版物等,加強對學生作品的收集和出版;(4)豐富和擴展附加服務的類型;(5)更新或探索新的出版平臺和保存策略;(5)加強與校內外伙伴,特別是大學出版社的廣泛合作等。
2.1出版服務多樣化
圖書館出版服務無不體現著多樣化,表現為出版物類型及載體、人員配置和合作伙伴、經費來源、附加服務、出版平臺、數字保存策略等方面的多樣化。區別于傳統出版社的獨立出版,圖書館出版服務主要與教職工、學生等合作,并向其提供多元化的出版平臺和附加服務,方便即時了解他們多方面的出版需求;通過與校外合作伙伴和大學出版社的多元合作,可加速出版服務的廣泛開展和順利進行。同時,多樣化的出版服務理念與開放存取運動的理念相契合,即強調通過合作共同促進學術成果的廣泛傳播,促進學術資源共享。
2.2強調數字出版
圖書館出版服務誕生于網絡環境下,故其出版形式大多為數字出版,或數字出版與少量按需出版相結合。圖書館數字出版的內容不僅包括原創作品的直接數字化,而且還包括原有資料的數字化,如絕版資源、特色館藏等。數字出版和按需出版簡化了出版流程,減少了出版過程中資源的消耗,促進了學術成果的即時傳播和共享,滿足了用戶個性化的需求,實現了綠色出版。同時,數字出版也迎合了數字環境下圖書館館藏資源布局的需求,為圖書館數字資源建設提供了有利條件。
2.3強化優勢學科
圖書館出版的資源多種多樣,但這并不意味著圖書館對所有出版物都采取均等化的態度,而是有一定的側重。通過對“優勢學科”和“頂級出版物”的分析,筆者發現,圖書館一般會更注重學校優勢學科資源的出版,并通過與校內外優勢學科相關的組織和個人開展合作,共同促進優勢學科資源的出版和廣泛傳播,從而保證本校優勢學科的進一步發展,提高學科的影響力和知名度。
2.4簡化工作流程
區別于傳統出版模式,圖書館出版服務倡導工作流程的簡化,即通過簡化出版流程以提高信息獲取的及時性,縮短出版周期,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是圖書館出版一般只進行數字出版,或者數字出版與按需出版相結合。數字出版能夠讓用戶在資源數字化出版后即刻通過網絡獲取,按需出版則實現了圖書的按需印制和發行,這就使傳統出版中的發行與銷售環節消失,克服了傳播時滯、流通渠道不暢等問題,加速了信息傳播;二是圖書館提供的附加服務弱化了傳統出版服務中的編輯與出版流程,減少了因平面設計、編輯、排版等所花費的時間成本,縮短了出版周期。
目前,我國許多高校已經建立了機構知識庫,為本校教師、科研人員和學生的學術研究提供存檔、管理、發布、檢索和開放共享服務。機構知識庫的建立為我國圖書館出版服務奠定了基礎。我們可以借鑒北美圖書館出版服務的成功經驗,首先利用機構知識庫的資源開展出版服務,以便在更大范圍內促進學術資源的公開獲取和共享。
3.1提高認識,抓住機遇。
近年來,網絡技術和數字技術的迅速發展給圖書館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和機遇。一方面,學術搜索引擎和社交媒體的發展使圖書館喪失了信息資源中心的地位,大型出版商憑借壟斷給圖書館帶來“學術危機”和“價格危機”。另一方面,開放存取運動和開源軟件的發展促進了學術傳播模式的變革,降低了出版服務的門檻,為圖書館開展出版服務提供了可能。
新形勢下,美國研究圖書館協會在其公布的《2012年學術圖書館十大趨勢》中指出,新的學術交流和出版模式正以一個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發展,學術圖書館作為學術傳播的重要機構,必須積極參與到出版服務中來,否則將會被淘汰[1]。可見,學術圖書館開展出版服務已成為一種趨勢。近年來,隨著高校圖書館的館藏資源重心由紙質資源向數字資源轉移,高校圖書館積累了豐富的數字資源建設經驗,掌握了必要的數字化技術,培訓了專門人才。面對這種發展機遇,我國高校圖書館有必要重新思考自身的角色和定位,充分利用自身在信息內容、人員和技術方面的優勢,積極參與學術出版活動,以促進學術資源的廣泛傳播與全球共享。
3.2合理規劃,主動參與。
高校圖書館在開展出版服務前要做好前期規劃與安排,具體包括明確出版服務的目標、確定出版服務的內容、界定出版服務的對象、配備專門部門和工作人員、積極宣傳出版服務等。出版目標是圖書館開展出版服務的緣由所在,各高校圖書館只有對出版服務有明確的認識并設置具體目標,才能避免盲從,使出版服務真正成為圖書館的工作內容。資源是圖書館出版服務的核心,決定著出版服務的種類和數量。服務對象是圖書館出版服務的資料來源和服務主體。我們要借鑒北美高校圖書館在出版目標、出版內容、服務對象等方面的成功經驗,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進行合理規劃。此外,圖書館要通過積極宣傳引起學校和其他相關部門的重視,獲得必要的政策和經費支持,同時也要向教師、學生等普及圖書館出版服務和開放存取的理念,倡導學術作品的合理使用,讓其主動配合和支持圖書館的出版服務。
高校圖書館在開展出版服務的過程中要提供必要的附加服務并進行同行評審,保障學術資源的出版質量。圖書館要提供學術資源的管理服務,利用圖書館的專業優勢提供元數據、編目、ISSN注冊、ISBN注冊、編制索引/目錄表等服務;提供編輯與出版服務,對學術資源進行必要的平面設計、編輯、排版等;提供用戶培訓和咨詢服務,積極解答用戶對圖書館出版服務、版權問題等的困惑。
高校圖書館開展出版服務,還要做好必要的后續服務和宣傳推廣工作,以保證出版服務的可持續發展。后續服務包括數據統計、數據可視化等。通過數據統計,教師和學生等可以了解圖書館出版服務的開展效果;將數據統計的結果以可視化的方式定期向作者推送,讓其即時了解自己學術資源的下載量和被引率,提高其參與出版服務的積極性。
3.3加強合作,多元共建。
圖書館要加強與教職工、學生、校內相關部門、大學出版社等校內伙伴的密切合作。教職工和學生是本校圖書館出版服務的主要內容來源,各高校圖書館要積極對其進行開放存取、作者權利、合理使用等理念的普及和宣傳,并通過采取適當的激勵機制鼓勵其參與到圖書館出版服務中來。校內相關部門(如信息技術中心、學校院系等)掌握著圖書館出版服務的必要技術和學術資源,要利用其優勢提升圖書館出版服務。此外,圖書館還要注重與大學出版社的合作。高校圖書館有著豐富的特色資源、資源管理和揭示的優勢,大學出版社有著出版優勢,其共同目標都是支持本校的教學和科研,促進學術知識的交流與傳播。因此,二者有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通過將二者的優勢相結合,各盡其能,共同促進學術資源的廣泛傳播與全球共享。同時,要注意高校圖書館與大學出版社的結合并非是二者優勢的簡單拼合,而是要針對數字出版和開放存取的特點開展新的出版服務,簡化出版流程,提高學術資源出版的及時性。
圖書館要注重培育校外合作伙伴,通過借鑒北美高校圖書館的校外合作方式,積極尋求與本校優勢學科相關的
注釋:
①FTE,Full-time Equivalent,一種標準衡量制度,用于確定員工每周的常規工作量。例如,FTE為1.0則表明是一個全職職位,該職位的職員工作日全天在崗;FTE為0.5表示職員在工作日有一半(50%)的時間在崗。
參考文獻:
[1]ACRL Research Planning and Review Committee.2012 Top Ten Trends in Academic Libraries: A Review of the Trends and Issues Affecting Academic Libraries in Higher Education[J].College & Research Libraries News,2012,73(6):311-320.
[2]ACRL Research Planning and Review Committee.Top Trends in Academic Libraries: A Review of the Trends and Issues Affecting Academic Libraries in Higher Education[J].College & Research Libraries News,2014,75(6):294-302.
[3]Library Publishing Coalition.What is Library Publishing[EB/OL].[2015-11-28].http://www.librarypublishing.org/about-us.
[4]Library Publishing Coalition.Library Publishin Directory [EB/OL].[2015-12-01].http://www.librarypublishing.org/resources/directory.
[5]魏蕊,初景利.學術圖書開放獲取與美國大學圖書館出版服務[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4(3):17-22.
[7]趙惠芳,毛一國.學術交流新模式:圖書館出版服務[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2(2):13-17.
Research on Publishing Service of University Library in North America
[Abstract]Library Publishing Directory reflects the basic situation and progress of publishing service of university libraries.Researches on the publishing service of university libraries in North America by analyzing Library Publishing Directory (the 3rd edition) show that the publishing service of university libraries in North America is diversified,emphasizing on digital publishing,strengthening predominant disciplines and simplifying the workflow.University libraries in China should learn their experience for reference and use the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to develop library publishing service.
[Key words]University library; Publishing service; Library Publishing Directory
[中圖分類號]G252
[文獻標識碼]A
[作者簡介]
劉茲恒男,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收稿日期:苗美娟女,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2015級圖書館學專業博士研究生。2015-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