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翠霞
摘 要:多媒體的使用是教育史上的一次革命,是傳統教學的重要補充和升華,但過分依賴多媒體也會產生新的問題。
關鍵詞:多媒體;傳統教學;課件
隨著信息技術的突飛猛進,多媒體教學已經成為現代課堂教學的一種重要手段,并廣泛應用于教學課堂。“一塊黑板一本書,一支粉筆一張嘴”走遍天下的教師時代已成過去。誠然,多媒體課件通過文本、圖形、圖像、聲音、動畫、視頻等形象直觀地展示教學內容,突破重點,使學生更好地接受和領會所學知識,也使老師更方便、科學地進行教學規劃。但與此同時,多媒體教學也暴露出一些缺陷,如互動性不強,只顯示結果而忽視分析解題過程,與學生的思維脫節;學生因好奇而忽視對知識的領悟,解題過程混亂、條理不清、錯別字滿篇等都與老師過分依賴多媒體而摒棄傳統教學手段有關,如何更好地發揮多媒體的優勢,克服不足,筆者的觀點是多媒體與傳統教學互為依托,形成合理的教學過程結構,才能達到最優化的教學效果。
一、我國多媒體在教學領域的使用現狀
多媒體教學起源于歐美國家,通常指的是計算機多媒體教學,多媒體技術進入課堂是信息領域的又一次革命,也是一次教育革命,必然會影響到傳統教學模式。但多媒體并不是多種媒體的簡單組合,而是以計算機為中心來處理多種媒體信息的技術(計算機技術和視聽技術)綜合在一起組成多媒體系統,在教學中,它既能向學生快速提供豐富多彩的集圖、文、聲于一體的教學信息,又能為學生提供生動、多樣化的交互方式。而我國大多數學校所采用的多媒體主要是由電腦、投影儀加上音響系統組合成的系統,只能播放教師制作好的課件、短片等,不具有人機交互功能;好多學校甚至演變成了教師提前錄好了視頻,學生在下面被動地看電影,試想這樣的教學如何保證質量。
二、多媒體教學的優點
1.形象直觀,一目了然
多媒體教學為我們提供了克服傳統教學弊端的全新的教學方式,使抽象的、枯燥的學習內容轉化成形象的、有趣的、可視的、可聽的動感內容,使教材和媒體之間優勢互補,使學生能更加形象地理解課本的知識,加上形象的動畫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本上比較抽象的知識。
2.豐富的表現形式
多媒體可以創設出一個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化無聲為有聲,化靜為動,使學生進入一種喜聞樂見的、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引起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它能變靜為動,克服了傳統教學中學生面對靜態呆板的課文和板書的缺陷。
3.增大了課堂容量,開闊了視野
傳統課堂中很多的東西都需要教師板書或讀給學生聽,往往由于時間受限,一節課能解決的問題很少,且圖片、視頻等信息無法呈現。多媒體克服了這一缺點,教師可以提前上網查資料,參考別人的成果,展現給學生盡可能全面的視聽效果。
三、多媒體教學的不足
1.“喧賓奪主”
在課件的制作中,教師通常使用一些圖片、視頻、音樂……但過多地使用這些特效會產生“喧賓奪主”的負面影響。學生對一些漂亮的圖片或視頻感興趣,而無心去看自己真正應該看的,導致注意力轉移。
2.容量過大,學生難以吸收
多媒體課件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學習效率,相應的,學生的學習任務也在不斷加大。以往傳統的板書進度都比較慢,學生在接受的過程中有足夠的緩沖時間。但多媒體教學不同,教學材料都是課前準備好的,課件的容量大,播放速度快,導致學生思維跟不上,筆記記不全。還有的學生一門心思記筆記卻忽視老師所講的,而有些學生認真聽講筆記卻漏記。
3.師生缺少互動性
過多依賴于多媒體課件,會使師生之間失去互動性,難以發揮教師在課堂上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有的教師在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實施教學時,忽視了教學中的重要環節——師生間的教學互動。教師在運用課件的環境下只是按照課件中設計好的內容機械地播放,而忽視了學生的反應,與學生缺少交流,使學生的積極性也有所下降。在課件的放映過程中,老師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的思路,學生的思維也沒有得到有效的擴展。同時,因為缺少適當的交流,沒有以學生為主體,而是以課件為中心,老師也不能及時地對學生的情況有所了解來調整思路。
4.注重形式,盲目運用
有些學校,已經把是否利用多媒體課件看成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不管是什么課,不管什么內容,也不管是否適合使用課件,都要求使用課件。這不僅會浪費老師制作課件的時間,對于學生也毫無幫助,只會流于形式。
5.影響師生感情
教學是雙向的互動過程,教師在板書和講解過程中的一言一行,每一個眼神,甚至一手好字都可以增進師生感情,使學生對老師產生敬慕之情,從而“親其師,信其道”,而多媒體缺少這種溫情。由于用屏幕代替了黑板,有些教師一學期在黑板上也寫不了幾個字,導致學生的書寫越來越亂,甚至錯別字滿篇,或者解題過程不規范等。
因此,多媒體只是教學的一種手段,并不能取代傳統教學,也不能取代教師的作用。只有將傳統教學與課件教學相結合,注重課件的針對性和實用性,不盲目使用課件,才能更好地為教學服務。
參考文獻:
李文綱.如何有效運用多媒體優化課堂教學[J].學周刊,2012(7).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