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春暉 韋蓓莉 何曉彬
摘 要:在中職外科護理教學中,為了實現“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通過轉變教學觀念,優化課程內容,強化操作技能,鍛煉學生動手能力,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實現中職教育人才培養目標。
關鍵詞:外科護理學;課程內容;職業標準
《教育部關于推進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出:“以職業教育堅持與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創新體制機制,推進產教結合,實行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促進專業與產業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對接、職業教育與終身學習對接。”而中職護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就必須通過這“五個對接”實現。外科護理學作為一門學科,有其嚴謹的系統性和科學性。外科護理課程是護理課程體系中一門重要的核心課程,是基于醫學基礎課程、基礎護理學與健康評估等課程之上的臨床專業課程。其內容多、范圍廣,要求學生能對外科常見病、多發病進行護理評估,做出正確的護理診斷并能采取正確的護理措施。而當前中職教學時間不斷被壓縮,對中職生實踐技能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為了保證中職教學質量,更好地實現中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目標,筆者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為導向,對中職外科護理學教學改革進行探索。
一、樹立新的教育理念,轉變教學觀念
教育理念是教育主體在教育實踐和思維活動中形成的教育價值取向及理想、追求。護理教育的中等職業教育,以培養“基本素質—職業能力—崗位一體”三位一體的實用型人才為目標,因而我們的中職課程體系建設與改革,應該要與衛生部門頒發的行業職業標準接軌,要以職業標準為導向,為學習者提供與其未來可能從事職業活動有關的知識與技能,根據職業崗位要求來設置相應的課程,把職業標準中要求的知識和技能融入護理專業課程建設中。
在教學中,職業教育的特點在于其應用性、實踐性和職業針對性。隨著社會衛生需求的提高和國家職業教育的發展,職業教育遵循“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方針。因此,更新教學理念,注重培養護理專業技能型、實用型護理人才是護理教學的共同目標。中職護理人才主要輸送目標為城鄉醫院、社區衛生保健中心等醫療護理服務機構,教學必須從實際出發,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的認知素養,強化學生的操作技能,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學生的執業能力,做到最大限度地滿足社會需求。
二、依據專業需求,優化課程內容
從目前中職衛校的學生就業現狀來看,中職護生就業率雖然普遍高于本科、大專生,但就業層次比較低,發展空間較小。中職護生的護士資格考試通過率普遍偏低,而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不夠,與用人單位對從業能力的要求存在較大的差距。再從目前中職衛校開設的護理專業課程與國家職業標準對接現狀看,中職護校的教學大綱與職業標準差距較大,教材內容不符合職業標準要求,國家職業標準在不斷更新,但中職教材內容則相對陳舊,跟不上時代的發展。有些中職衛校沒有根據國家頒布的職業標準來選擇教材,缺乏與職業資格考核相配套的教材,并不能凸顯中職教育的特色。所以,中職衛校迫切需要加強專業教學內容與職業標準的對接,制訂以職業能力為基礎的培養方案,調整教學內容,構建與國家職業標準對接的教學體系,從而促進中職護生更好地走上工作崗位。
國家護士執業資格考試是評價申請護士執業資格者是否具備執業所必須的護理專業知識和技能的考試。護理教學必須以護考為基礎,首先,根據護士執業考試內容來選擇教材,并確保這些教材能夠達到護理職業標準的要求。其次,根據護士執業大綱制訂授課計劃,讓中職護生熟練掌握護理專業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能夠順利地通過護士資格考試。
然而,在醫學快速發展的今天,教材的教學內容永遠跟不上臨床醫學的發展。因此,老師上課必須要認真備課,對課程內容做一定的增減,根據臨床的要求,對教材上沒有的新知識、新技術和新觀點可以適當地補充,如在外科護理教材中,新增加了骨質疏松的防治措施,心肺復蘇操作中更新了最新的心肺復蘇操作標準等。而對于比較陳舊的、臨床上比較少用的方法和技術應該少講或刪除,比如,外科無菌操作技術中酒精泡手法已基本廢棄不用。臨床上外科常見病、多發病的防治要詳細講解,常用的無菌技術,器械認識等應重點講授,反復演示,讓學生掌握理論知識的同時熟練掌握護理技能。
三、強化實驗教學,鍛煉動手能力
1.重視實驗教學
教師應重視實驗教學,特別是中職教育,教師應在上課前認真備課,提前準備實驗所用的教材,并按照實驗要求合理分配時間,建立一套完整、高效、實用的考核制度,每次實驗課后對學生進行考核,并將實驗考核成績納入學生的期評成績,讓學生真正重視外科護理實驗教學,提高中職護生的動手能力。
2.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目前的中職教育教學,大多數教師缺乏真正的專業實踐能力,缺乏對行業及相關國家職業標準的掌握,使中職教育不能達到預期目標,學生也無法獲得相應的護理操作技能。職業教育的專業教師既要具有豐富而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還應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和過硬的專業技能,所以建立一支高素質的師資隊伍是職業學校為社會培養技能型實用人才的根本保證,特別是專業教師的師資隊伍建設對于培養職業學生的職業能力尤為重要。中職護校應加大對專業教師的培訓,讓他們掌握相應的國家職業標準,培養出符合醫療單位需要的人才。因此要不斷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就要加強教師培訓,提高教師教學水平,充實實驗教學力量,并不斷完善實驗室管理制度,建立一支有責任心的實驗管理教師隊伍。
3.改革實驗教學方法
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是衡量外科護理教學掌握情況的重要指標,我校一直把掌握外科護理基本實踐技能作為護理專業學生培養目標的重要內容。然而傳統的教學方法課堂氣氛比較沉悶,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為最大限度地利用學校實驗室資源,真正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外科護理實驗教學包括外科洗手、穿無菌手術衣、戴無菌手套、鋪無菌巾、常用外科器械應用、清創術、換藥術等7項操作任務,運用模擬情景教學法,以學生為主體,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主動完成大綱要求的教學內容和操作技能,并能熟練掌握操作要點,同時也能對理論知識進行強化,能夠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4.理論聯系實際,做到學以致用
理論知識是實踐的基礎,而實踐則是理論知識的運用,理論只有與實踐有機結合才具有意義。隨著職業教育理念的不斷深入,中職護理教育正聚焦于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和提高其整體素質。因此,在中職護理人才培養方面應避免只重視傳授知識,忽略對學生能力和態度培養的教學觀念和模式。我們必須加強中職護生理論聯系實踐能力的培養,公平地評價中職護生的臨床實踐能力,從而提高中職護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嚴鵬霄,王玉升.外科護理[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
作者簡介:楊春暉(1981—),男,廣西梧州人,講師,學士學位,研究生學歷,從事外科護理教學工作。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