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靜
【摘 要】作為新時期的音樂教師,必須具備良好的鋼琴彈奏能力與彈唱能力。當前由于學科設置的局限性,課程難度過大、課時安排較少、教學內容不當等因素直接限制了自彈自唱水平的提高。本文將從鋼琴伴奏中彈唱結合的現狀和學習方法兩方面進行研究,探討提高鋼琴彈唱能力的途徑。
【關鍵詞】鋼琴;伴奏;彈唱結合
中圖分類號:J62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7-0205-01
彈唱結合作為鋼琴伴奏中的重要手法,將演奏、演唱、伴奏、樂理等各門音樂學科加以融合,使得這些要素能夠互相支撐、共同發揮作用。筆者有三年的碩士鋼琴專業學習和兩年系統的即興伴奏學習的經歷,在正譜及即興伴奏方面均具備了較高水平,工作后也開展了鋼琴即興伴奏教學,深知若想成為一名合格的音樂教師,出色的彈奏乃至彈唱基本功必不可少。
國家這幾年愈發重視音樂教育,應用型課程所占比重也逐漸升高,這就對彈唱結合能力提出了嚴格的要求。具體來說,教師需要在課堂上做到既能用演唱的形式來表現出歌曲所具有的感情,又能通過鋼琴來伴奏。彈唱結合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推動課堂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音樂素養。
由于我國在音樂教育領域人才的需求,鋼琴伴奏這一門較為獨立的音樂課程應運而生。從出現的時間上來說,其較為新興;從性質上來說,其交叉性較強。從20世紀60年代算起,我國鋼琴伴奏課程已經歷了半個多世紀的發展歷程,從一開始的無人過問、任其自生自滅的混亂狀態,發展到現在已經形成了低、中、高三級比較完整的教學體系,基本進入了良性運行的軌道。在這漫長的探索過程中,取得了不少經驗、成果,也暴露出當前還存在的不少問題。例如:自彈自唱名存實亡,往往會彈的不會唱,會唱的不會彈;課程缺乏規范性和目的性;鋼琴伴奏教材內容陳舊等等。
如何做到鋼琴伴奏中的彈唱結合,筆者根據自己的學習和教學經歷,主要從彈和唱兩個方面來進行分析。
一、彈
“彈”主要分為兩個部分——正譜伴奏與即興伴奏。正譜伴奏即五線譜伴奏,它經過作曲家的精心設計安排,根據聲樂作品的特點來安排和聲、織體,非常貼合作品的主旨,并能夠有力地推動音樂情緒的發展。在鋼琴正譜伴奏譜中,藝術歌曲及歌劇詠嘆調占主要部分。鋼琴伴奏往往不僅處于伴奏的地位,還起到了引出音樂主題、推動情緒發展的重要作用。歌曲的整體意境是由歌唱和鋼琴伴奏共同創造的,是一種近乎靈與肉的密不可分的關系。
鋼琴即興伴奏則是另一種技能,在無準備時間的情況下,也可以在短時間內完成對于旋律的展現,這對于彈奏者的技巧與經驗都有著極高的要求,并且還要有臨場發揮的能力。因為不能提前有所思考,所以實際發揮水平會受到極大的限制。從特點上來說,應按照旋律所具有的動態結構來感受對歌詞中的深刻內涵,從而自然地通過彈奏來產生曲調。需要注意的是,在進行即興伴奏時應將感情帶入其中,這樣才能使伴奏獲得出色的效果。
二、唱
歌唱,是指人類通過發聲器官產生音樂性聲音的過程,這里僅從伴奏者角度來體會“唱”的概念。作為鋼琴伴奏者,首先要對歌曲十分了解,包括歌曲的旋律、節奏、情感、背景,通過對歌唱概念正確把握,再加上豐富的表現力,結合自身的真實感受,才能真正設計出適合的伴奏。
如何做到鋼琴伴奏中的彈唱結合呢?
(一)打好鋼琴基礎,才能在實際的伴奏中獲得較大的提升。不論是演奏亦或是現場反應都需要進行訓練,如能進行轉調移調、強弱區分等。
(二)由小入手,重在積累。最初進行學習時,應選取難度不高的曲目加以練習,這種做法對于提升伴奏經驗有著積極的效果。還要對伴奏中的和弦形式加以學習,如柱式和弦式、分解和弦式、琶音式和帶低音的和弦式。在彈奏時,要多分析、多思考、勤練習。同一首歌不是只有唯一的伴奏方案,在練習的時候,我們可以嘗試多種可能。
(三)盡量多進行移調訓練。對于不同的音調所對應的鍵盤位置有所了解,特別是那些常用的大小調等位置更要熟悉。
(四)在合作中進步。要多與歌唱者合作、多與優秀的鋼琴伴奏者交流,分享學習經驗,并爭取更多的實踐機會。
三、結語
要想將鋼琴伴奏中的彈唱結合做到應用自如,任重而道遠,在高師音樂人才培養模式、鋼琴專業學生的專業課程配置及學生的意識提高上都需要進行改革和提升。復合型人才早已經是社會主流的需求,彈唱結合更是以小見大,順應社會的趨勢,對于推動我國中小學音樂課程建設和教學工作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唐寧.師范自彈自唱教學改革設想[J].當代教育科學,2010(8).
[2]王淑明.不同聲樂作品中的鋼琴伴奏處理之異同[J].考試周刊,2009(13).
[3]于青.談鋼琴教師應具備的基本素質[J]中國音樂教育,2001(8).
作者簡介:
何 靜,女,湖北工程學院音樂學院鋼琴系教師,首都師范大學2015級音樂教育博士在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