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靖晶++蘇靖
【摘 要】以趙樹理為主帥,西、李、馬、胡、孫“五戰友”為主將的山藥蛋派作為中國現代文學四十年代的一支,為文壇帶來了一股清新的泥土氣息。趙樹理的文學創作以晉東南地區為依托,“五戰友”則集中于晉綏邊區?!拔鍛鹩选钡奈恼峦怀鲶w現抗戰時期與解放戰爭時期晉綏邊區的通俗化、大眾化、地域化的文學風貌,塑造了接受新觀念的農民形象。
【關鍵詞】“五戰友”;審美方式
中圖分類號:I206.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7-0230-02
“山藥蛋派”的主將馬烽、西戎、束為、孫謙、胡正被稱為“五戰友”,屬于晉綏作家群的代表作家。1942年《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提出了文藝要為工農兵服務的方針,強調文藝與群眾相結合,作家要深入生活,了解農村,了解農民,文藝創作要緊密配合政治斗爭。五人以《講話》為指導進行文學創作,自覺地學習趙樹理的文學創作風格,以革命現實主義為基點,用質樸真實的語言描寫農民生活,注重寫新人新風尚,擔起了描寫農民、教育農民的重任。馬烽撰寫了《金寶娘》等八篇小說;西戎有《兄弟倆》等十篇小說;孫謙的《電話班》等三篇小說;束為的《租佃之間》等九篇小說;胡正的《碑》等十篇小說。山西成為文學創作的一片熱土,孕育了以趙樹理、西戎、李束為、馬烽、胡正、孫謙等為代表的文學創作流派,因其以山西農村生產生活為題材進行創作,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和濃郁的泥土氣息,被人以北方特產“山藥蛋”冠名。他們的創作符合革命斗爭的需要和主流意識形態,得天獨厚的歷史機遇和作家的生活經驗,使他們迅速登上文學舞臺。
一、對話式敘事策略
五戰友的文學創作表現出強烈的現實關懷和社會批判精神,他們堅持革命現實主義創作原則,對社會現實尤其是農村農民生活現實給予了高度關注。文學創作與社會現實總是緊密相連的,白居易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毛主席也教育文藝工作者深入工農兵群眾,“到唯一的最廣大最豐富的源泉中去,觀察、體驗、研究、分析一切人,一切階級,一切群眾,一切生動的生活方式和斗爭形式,一切文學和藝術的原始材料,然后才有可能進入創作過程。”[1]《講話》精神極大地影響了文學創作,五戰友也自覺地沿著趙樹理方向將自己的創作實踐與主流意識形態相結合,創作出民族化、通俗化、大眾化的文學作品。經典敘事學理論認為,以對話為主要形式的直接引語更接近人物的心理,更能捕捉人物語言的生動性和真實性。五戰友作品敘事策略的對話方式,注重你我交流原話的呈現,通俗的對話模式極具生活氣息,人物語言的組織也更深層次反映了人物性格,極具代表性。如《兄弟倆》:
“……到前方參戰重要,鞏固后方也重要哇!你年紀小,在后方還不是一樣,現在反動派又吼叫打內戰,咱們都走了,后方丟給誰呀!”大牛給侯牛解釋著。
“哼!后方抵屁的事啦,我不聽你的話!”
“那你去前方,我不去啦!“大牛賭氣的說。
“對,我去就我去!”侯牛并不示弱[2]。
對話用真實生動的話語表現人物性格,既表現了兄弟二人爭上前線的革命熱情,又能從中體會到兄弟二人的執拗倔強。人物語言在對話式敘事中顯得緊湊,更加生動真實,形象可感。同時,對話式敘事比較容易被大眾接受,淺顯易懂,貼近生活。人物性格特點也能通過對話展現,人物不再是陌生的他人,成為身邊的普通群眾。
二、典型人物的藝術真實
“山藥蛋派”的創作宗旨是以農民為本位的人本主義,趙樹理提倡“問題小說”。馬烽等人則提出“新、短、通”的文學主張。他們通過自己的生活體驗,透過大量現象,注重新人新風尚,以真實生活中出現的矛盾、問題為創作基點,塑造了許多具有典型意義的農民形象。這里有金卯叔(《租佃之間》)、胡丙仁(《紅契》)、呂篤謙(《村東十畝地》)等口是心非、面善心惡的封建落后地主;有小秀、海娃爹(《喜事》)等思想開放,接受新觀念的農民形象;有張初元(《張初元的故事》)、二小子(《租佃之間》)、海其子(《紅契》)等經過土地革命維護自己權益成功翻身的貧苦農民;有大牛、侯牛(《兄弟倆》),凌前英(《碑》)等為革命沖鋒陷陣的農村戰斗者形象。這些形象都呈現出新的時代色彩和精神風貌,在他們身上灌注了中國勞動人民勤勞、質樸、善良的優秀民族品質。
藝術真實取材于生活真實,山藥蛋派的藝術真實更貼近生活,作品的情節、環境、人物都是在生活中提取出來的,有濃重的生活氣息?!断彩隆防?,小秀與海娃結婚的情節,海娃穿了一身深藍布棉襖棉褂,胸前戴一朵大紅花,紅花上五角星的毛主席像牌牌,“兩面旗飄在前面,中間是秧歌隊的人打著鑼鼓,吹著笙管,最后在簇擁的人群中,海娃和小秀手拉手,隨上走”[3]。這些生活的場景融入作品,直接展示了當時人們生活場面,記錄真實的情景。胡正《碑》中有很多具體的環境描寫,“山下面,是平躺著的晉中平原。汾河,在中間似一條受傷的長蟲,蜿蜒地蠕動著”[4],生存環境對人物性格的形成有很大影響,惡劣的盛翠環境造就了晉綏人民不怕苦難,勇敢斗爭的精神。
三、細節描寫
恩格斯說:“現實主義不僅要細節真實,而且還要真實地再現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笨梢娂毠澱鎸崢O為重要,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成為更高方面的訴求。巴爾扎克也說:“小說在細節上不是真實的話,它就毫不可取了。”[5]五戰友的細節描寫也足見功力,真實的再現人物動作行為,心理變化?!缎值軅z》中哥哥大牛與隊長在一旁交談,“侯牛待在一邊,用嫉妒的眼光望著他們,心想:你們不要我去,哼!想著想著,眼眶里溢滿了淚水?!盵6]侯牛對自己不能上前線的氣憤,對哥哥走上前線的羨慕,心里委屈卻還倔強執拗,以致情緒不能壓制,眼眶里充滿淚水。用廖廖數語勾勒出侯牛的情緒心理變化和牛脾氣。作品不作主觀靜止的心理剖析,通過人物自己的言語、行為展示典型細節來塑造人物,強調其行動性,深層次而言,作家將人物放置到一定得矛盾沖突與情節發展中,在典型環境下著意表現典型人物。作家們以真、善、美為作品的審美價值追求,用真實的生活場景、真實的農村矛盾沖突、真實的人物對話,真實的細節描寫,塑造了具有典型性的農民形象與戰士形象。
四、結語
西戎、馬烽、李束為、孫謙、胡正是動蕩風云下的作家,豐富了山西文壇,他們題材多樣的創作,征服了眾多的讀者,享有較高的聲譽和地位?!吧剿幍芭伞钡膭撟鲗蟠骷矣绊懞艽?。首先是他們立足于社會現實的精神,根植于黃土地的創作熱情,以及充滿山西特色的文學態度,吸引了幾代作家。像焦祖堯、張平、李銳、張銳峰等新一代作家為山西文學事業的繁榮做出貢獻,80年代的“晉軍崛起”在全國范圍內引起關注。其次,五戰友通俗化、大眾化、民族化的創作道路,對農民真、善、美的審美價值追求,對80年代作家影響深遠。哲夫、王祥夫、呂新、曹乃謙等人的創作就繼承了其精髓,創作出許多有口皆碑的文學作品。80年代成為山西作家繼“山藥蛋派”以來的又一個黃金時代。
參考文獻:
[1]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62.
[2]西戎.兄弟倆[A].晉綏革命根據地文藝作品選[C].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2.112.
[3]西戎.喜事[A].晉綏革命根據地文藝作品作品選[C].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2.117.
[4]胡正.碑[A].晉綏革命根據地文藝作品作品選[C].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2.66.
[5]巴爾扎克.人間喜劇·前言[A].西方文論選[C].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79.173.
[6]西戎.兄弟倆[A].晉綏革命根據地文藝作品選[C].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2.110。
作者簡介:
牛靖晶(1992-),女,山西師范大學文學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民間文學;
蘇 靖(1991-),女,山西師范大學戲劇與影視學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戲劇戲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