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唯++高明珍++崔京豫
【摘 要】江蘇文化產業近年來發展迅速,但遭遇發展瓶頸,發展創新驅動力仍顯不足。本文主要討論江蘇文化產業建設中存在主要問題,及培育文化產業新經濟增長點的可行性對策,以期為培植江蘇文化產業新經濟增長點問題帶來參考。
【關鍵詞】江蘇;文化產業;經濟增長點
中圖分類號:G1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7-0242-02
近年來,在政府的大力推動下,江蘇文化產業取得了長足發展,生產力指數、影響力指數、驅動力指數、文化消費指數均居全國前列。然而,一方面由于江蘇的文化產業起步相對較晚,另一方面由于未建立自身獨特的產業體系和機制,江蘇文化產業跟北京、上海、廣東、浙江等文化產業發展強省(市)相比,在不同發展指標上依然存在或多或少的差距,文化產業發展存在不少薄弱環節,這勢必影響江蘇文化強省建設的步伐。
一、江蘇文化產業經濟主要問題
(一)核心競爭力發展不突出
2010年以來,江蘇文化產業增加值連續保持30%以上的增幅,發展整體水平處于全國前列,在華東六省一市中也算是中上等,然而目前步入了文化創新力薄弱、集約化程度偏低、核心競爭力不足的發展瓶頸。文化產業核心競爭力是可持續創新能力的體現,是保障長遠發展的重要因素,要激活江蘇文化產業的深層活力,必須抓住關鍵環節,重點發展文化產業的核心競爭力。
(二)文化產業科技含量低
江蘇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文化積淀深厚,擁有豐富的文化資源和歷史遺存,獨特的文化底蘊為經濟的快速發展、綜合競爭力的提高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然而,目前文化產業科技融入度不高、數字化產品業態較少、總量規模偏小,未形成現代意義上的文化產業,經濟綜合效益不高,缺乏競爭力。
(三)產業融合度不高
產業融合日益成為產業經濟發展中的重要現象,它對產業組織的結構、行為和績效均會產生重大影響。江蘇省文化產業經濟總額在近幾年取得了巨大增長,很多地區和行業已經成為當地新的經濟增長點。然而目前仍存在著重點行業建設不突出、產業融合度不高、規模效應不夠凸顯的弊端。
(四)區域聯動發展薄弱
從全省范圍來看,以蘇南地區如南京、無錫、蘇州等城市為代表,近幾年各個地區、城市文化產業發展規模、增長速度都較為突出,但區域文化產業整體的聯動作用還沒有充分體現出來,各地區文化產業發展較為獨立,區域聯動發展薄弱,一定程度制約了文化產業整體發展。
(五)國際化意識淡薄
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江蘇文化產業應置身于世界文化產業的大環境中,增強國際化意識。但是,由于江蘇省的文化產業基礎比較薄弱,起步較晚,加之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才剛剛走向國際市場,尤其省市一級的政府主管部門和一些文化企業尚缺乏國際化發展的意識,缺少文化產業國際化發展的規劃,制約了文化產業的國際化發展。
二、培育江蘇文化產業新經濟增長點對策
因此,在國際、國內文化產業激烈競爭的新形勢下,應當積極尋求開發江蘇創意文化資源、提升文化產業核心競爭力的路徑和對策。
(一)加強互聯網應用,開發江蘇創意文化資源
創意文化產業,是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產生的以創造力為核心的新興產業,強調通過技術、創意和產業化的方式開發、營銷知識產權,主要包括影視動漫、工藝設計、雕塑等方面的創意群體。創意文化產業以其效益大、輻射性強、無污染等發展優勢,成為當前最具發展前景的行業。在政策扶持下,近幾年江蘇省創意文化產業發展迅速,然而,集約化發展依然不夠,應加強創意文化資源集聚發展,營造輻射效應。
目前,江蘇創意文化集聚發展主要體現在空間產業園區集群,偏重物理性和空間性集聚,創意文化資源集聚發展較為欠缺,缺乏相關對策,實踐不夠系統。創意產業園區和高校科研部門是高精尖創意文化產品的孵化器和開發載體,互聯網為其提供了信息互動交流平臺,為高校和創意園區聚集地的融合提供了服務支撐和便利,應充分利用互聯網提供的4G網絡等網絡渠道,融合高校研發成果和文化產業園區的聚集效應,開發具有高端創意智慧和市場推廣性的應用性創意文化產品種類和新業態。因此,應依托網絡平臺,構建高校、科研機構和產業園區的聯動發展,實現產學研一體化,開發創意資源集聚模式;應著力推進江蘇省文化產業園與高校之間產學研合作進程;應從差異化、合作機制、品牌戰略及培育優質創意等方面建設創意產業園區,提升創意產業集聚效力;應開發江蘇數字化創意文化、虛擬創意文化、高智能創意文化等高精尖文化形態,提升江蘇創意文化核心競爭力。
同時,應積極發揮互聯網的平臺作用,完善文化服務體系,加強文化服務在文化產業的運營中“黏合劑”作用,促進江蘇創意文化產業與旅游業、通訊行業、展示行業、博物館業等行業的融合,開發江蘇創意文化新產品、新業態和新的產業鏈,發揮文化產業轉變經濟結構、帶動江蘇經濟發展的輻射作用,提升整體經濟效益。
(二)開發區域特色文化,走差異化聯動發展道路
江蘇是多元文化的聚積地,文化積淀深厚,包括以蘇、錫、常地區為中心的吳文化;以南京、鎮江為中心的金陵文化;以徐州、淮安、宿遷為中心楚漢文化;江蘇也是多種傳統工藝的發源地,如南京云錦、揚州玉器和漆器、蘇繡、宜興紫砂、無錫泥人、東海水晶等。江蘇省各地的飲食、方言、民歌、文化的差異,使區域文化各具特色,然而作為處于全國領先地位的文化大省,文化產業發展極不平衡,尤其是空間鏈條不平衡,制約了江蘇文化產業的良性運行。
文化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在于創意和差異性,江蘇不同區域文化資源既有相通性,更具有差異性,應該在系統研究基礎上,全盤考量、整體統籌,在差異中開發區域特色創意文化,總體上提升創意文化產品的種類、特色和綜合競爭力。江蘇13個城市創意產業發展特色、區位優勢明顯,文化資源獨具特色,應全盤考量,從總體進行系統性開發,突出文化差異性、強化創意特色,開發多種類的創意文化產品和新業態。通過對南京、無錫、常州、鎮江、連云港、徐州等不同區位文化資源開發模式進行研究,從創意文化產品類型、產業結構、文化業態、科技融入等角度進行系統化分析,摸清江蘇各區域創意文化資源和開發的異同,找出差異性,重點探索各市創意文化聯動開發策略和模式;應從價值鏈視角來促進江蘇文化產業融合,大力建設文化品牌,整合文化資源,確立主導產業和潛導產業;完善主導產業鏈條,發揮品牌輻射帶動作用;實施產業園區提升工程,重點培育品牌文化企業;提升產品科技含量,增強文化品牌市場競爭力。
(三)加大科技融入度,開發江蘇傳統文化數字化產品
文化與科技創新融合已成為推動世界經濟增長的動力。通過創意和科技化方式提高文化產業的發展能力,實現文化產品的文化價值向商業價值的轉變;大力促進文化產業與高新技術的深度融合,重視發展文化產業鏈的高端,運用最新數字技術武裝內容產業,通過自主創新發展科技含量高、知識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文化產品,如廣播電視業要加快數字化建設,努力實現節目采集、制作、播出、存儲、交換和管理的數字化、網絡化完整鏈條。出版業要積極推進科技創新,實現編輯出版及經營管理的數字化、網絡化、主動化。隨著科技和互聯網的發展,文化產業的形式、內容、類型具有了多元化、網絡化的特征,更加促進了傳統文化的表現、創新與傳播,如3D影院、電子書、互動電視等,無不體現著文化與科技的結合。
江蘇文化資源豐富,歷史文化、帝都文化、傳統手工藝等傳統文化種類繁多、積淀深厚。如何依托網絡和多媒體進行多元化、多層次、立體性開發,實現科技與文化的無縫對接,實現傳統優勢文化在新時代的互動性、沉浸式、體驗式、智能化、數字化等方面的轉型開發,是保證江蘇創意文化長足發展的關鍵,也是對傳統文化深入開發的要求所在。未來江蘇文化產業發展應通過對江蘇歷史文化、特色文化、手工藝文化、區位優勢文化和帝都文化等多重文化資源深入研究和挖掘,夯實江蘇創意文化開發的根基與源頭,依托互聯網的傳播渠道、數字化技術、虛擬技術等,對江蘇豐富的文化資源進行立體性、多元化的開發,開發適應網絡時代多種媒介、多種終端和載體、各種類型傳播渠道的多元化創意文化產品。
(四)有效利用新媒介語境,開發江蘇文化國際品牌
在新媒介語境下,世界成為“地球村”,江蘇省應抓住契機,積極推進國際化合作戰略。
首先,政府部門加大對文化產業的支持力度,建立完善的對外文化貿易的政策扶持體系,加強資金補助、稅收減免、出口獎勵等方面力度。文化產業在跨入國際市場的過程中,急需相關部門的整體統籌、協調和指導,缺乏協調將導致文化產業內部各行業、各文化企業單打獨斗,無法形成整體合力。
其次,推動文化產業國際化政府應降低門檻,加強對文化產品和服務“走出去”的指導和服務,營造良好外部環境,鼓勵和支持各種所有制文化企業積極開展、參與出口業務,提供專項資金和優惠貸款幫助企業解決出口資金短缺問題,簡化行政審批手續,給予出境、通關便利和相應稅收減免、補貼,并獎勵開發國際文化市場成績突出的企業、機構和個人。有選擇地收購兼并國外有關電影、動漫產業企業,吸收國外策劃創意、制作發行人才以及全球營銷網絡,以提高江蘇文化產業的競爭力和國際化水平。
參考文獻:
[1]馬寧.跨界發展:江蘇文化創意產業的未來[J].唯實,2014(6).
[2]徐循華,臧正美.論江蘇文化文化產業的發展[J].藝術百家,2009(7).
作者簡介:
光 唯,女,江蘇南京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傳媒與藝術學院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動畫;
高明珍,女,江西九江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傳媒與藝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影視傳媒;
崔京豫,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傳媒與藝術學院,本科生在讀。
基金項目:本文系江蘇省社科基金項目(項目編號:15YSC001),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項目編號:2015SJB060),江蘇省文化科研課題(項目編號:15YB25),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大學生創新項目(項目編號:201510300120)階段性成果。